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07 01:41:47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PTT)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方法 将114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PTT加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分别观察两组止血效果、药物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TT日平均用量和平均PTT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TT加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能提高疗效,减少PTT用量及不良反应。

ぁ竟丶词】 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大咯血;肺结核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35-02中图分类号:R 441.7文献标识码:A

大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急危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因大出血或窒息引起死亡。及时的止血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普遍认为垂体后叶素仍然是治疗大咯血的首选药物[1],但其副作用大,有些病人不能耐受;且不适合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妊娠妇女。我院感染科从1998年~2006年,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分别采用垂体后叶素(PTT)联合硝酸甘油和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现将疗效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肺结核大咯血患者114例,其中109例有反复咳嗽、咯血史,5例有反复咯血,无咳嗽史。所有患者均为大咯血患者,即一次最大咯血量>300 ml或24小时内咯血>500 ml[2]。病程6月至35年。经X线胸片或高分辨CT(HRCT)诊断为肺结核。按住院号尾号单双数分组,单数归入治疗组,双数归入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15~75(平均41.8±16.3)岁;一次最大咯血量318.5±139.2 ml,24 h内咯血量461.3±119.4 ml。对照组56例,男44例,女19例,年龄14~76(平均39.5±16.4)岁;一次最大咯血量307.7±148.6 ml,24 h内咯血量436.9±117.1 ml。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高血压、冠心病、妊娠等应用PTT禁忌的合并症,将性别、年龄、一次最大咯血量及24 h咯血量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首次以PTT 10 U溶于生理盐水40 ml缓慢静注(>15 min),以后将PTT 30 U加入生理盐水或5%糖盐水500 ml持续静滴。另开一静脉输液通路,予硝酸甘油针剂10 mg+生理盐水48 ml以微泵维持输入18 h,间隔6 h 1次,根据血压、脉搏调整输液速度,维持血压不小于90/60 mmHg,脉搏60~100次/min。每日用量30~60mg。对照组:首次以PTT 10 U溶于生理盐水40 ml缓慢静注(>15 min),以后将PTT 30 U加入生理盐水或5%糖盐水500 ml持续静滴。两组治疗都在咯血量明显减少或仅痰中带血后PTT逐渐减量,继续治疗3~4天停药。两组病例同时给予规范抗痨治疗,一般的止血(止血芳酸、止血敏、6舶被己酸),抗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所有病例咯血期间连续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心电图等。

3.疗效评价 显效:24小时内咯血量明显减少或仅痰中带少量血。有效:72小时内咯血量明显减少或仅痰中带少量血。无效:72小时以上仍反复大咯血。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PTT用量比较 治疗组日平均PTT用量及平均PTT总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见表1。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不良反应 每个病人可同时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对照组全部病例均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且多种不良反应常同时在一个病例上表现,症状较明显,病人不易耐受。如频繁腹痛,每日大便可达10余次;年长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胸闷、心悸,有一例出现心绞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治疗组共有13例(22.41%)出现症状轻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头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1.78,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讨论

肺结核咯血是常见的咯血病因之一。内科治疗中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有肯定疗效[3],但该方法设备、技术、人员条件要求高,一般医院难以开展。纤支镜下注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疗效满意[3],但一般病人不易接受,且有一定禁忌。保守治疗中,垂体后叶素作为传统的止血药物,疗效是肯定的;垂体后叶素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产生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 收缩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和小动脉,使肺内血管破裂口收缩而闭合止血,同时减少肺内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压力,有利于肺内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和稳定,达到止血目的[5]。该药作用时间短,给药后在体内维持半小时左右被肝脏迅速灭活,此时收缩血管可迅速松弛舒张,可引起反跳性出血,因此需持续给药。该药还可作用于冠状动脉及全身其它血管,引起胸闷、心悸、面色潮红、头晕头痛、心肌缺血、血压升高。 因此,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此外垂体后叶素还可刺激胃肠平滑肌,导致恶心、呕吐、腹痛、便意等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工作者已尝试联合或单独使用血管扩张药治疗大咯血[6],临床疗效报道不一。硝酸甘油属其中一种,硝酸甘油能舒张全身静脉和动脉,舒张毛细血管后静脉(容量血管)远较舒张小动脉的作用强,其扩血管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使血液贮积于静脉和下肢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肺动脉压下降,降低肺循环压力,有利于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止血;同时它可直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轻胃肠张力。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的止血机制有所不同,因此,联合应用PTT和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既可通过收缩肺毛细血管、小动脉和降低肺循环压力,达到止血目的;又能利用硝酸甘油扩张周围血管和冠状动脉,减轻胃肠张力;从而缓解因垂体后叶素导致的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便意等不良反应[6]。由于垂体后叶素有抗利尿作用,可引起水滞留增多,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的发生,有资料显示[8]低钠血症发生在每日总摄入量超过2000 ml的病例较多。因此,限制每日总摄入量有助于降低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治疗上注意适当限制入水量在1500~2000 ml/d,并适当补充钠盐、钾盐以减少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的发生。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垂体后叶素不失为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有效药物,但不良反应较明显。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后,可更能迅速有效地止血,并能减少药物用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Cahil BC,Ingbar DM.Massive he moptysis[J].Clin chest Med, 1994,15:147.

[2]邹长庚,蔡 珊.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大咯血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15(5):282-284.

[3]李晓康.缩、扩血管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对比观察[J].四川医学,2004,25(11) :1210.[4]刘长庭.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05-206.

[5]施 毅,陈正堂.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96-299.

[6]李志东.缩扩血管联合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杂志,2002,2(3):64-66.

[7]刘林生,李多含.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3):146-147.

[8]詹剑锋.垂体后叶素致低钠血症4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4,5(2):25-26.

上一篇: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 下一篇: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