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7 10:10:17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创造性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

一、概述

(一)创造力概念

“创造力”一词源于拉丁语,creare,意即个人创造、创建、造就的能力。创造力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基础能力三个组成部分。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其主要部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二)大学生创造力现状

1. 大学生创造意识不强。当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创造力开发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无强烈的创造力开发发展的意识。在大学校园中,一部分大学生将主要精力和课余时间用于参加培训班或实习中,以得到尽可能多的证书和社会经验;还有很多大学生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将时间用于复习课本知识中。更有甚者,荒废宝贵的大学时光,更不可能考虑创造发明的事情。

2.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欠缺。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习惯于一种正向的思维模式,他们更多关注的只是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而对于解决问题所应用的方法往往淡化或者漠不关心。对于文化理论知识,大部分的学生长期习惯于对概念的正误进行呆板的记忆,而对事物本身的态度与本质分析显得缺乏灵活性,这使他们的思维固化,抑制了众多创新思想的产生。

3. 大学生创造信心不足。我国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掌上明珠式的环境影响下,他们缺乏自信,甚至逃避群体、否定自我。这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并怀疑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些对于大学生想象力的生成而言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其潜在的创造力也就难以激发出来。

二、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培育的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当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现状,我们以陕西高校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实现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完整和动态的考察资料。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12年陕西省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441881人。陕西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陕西省大学生是促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以陕西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一)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

在文献研究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从参与活动相关信息、意义、总结等三大类进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就业的认识、创造力的开发培养等相关具体方面。样本调查对象覆盖陕西省50余所高校,共抽样200份,回收197份,其中有效问卷193份,有效回收率98.7%。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专业人数、校源分布等,与学校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各类学生所占数量接近现实比例,取样合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二)受调查者对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的认识

1. 从自我评价看创新能力发挥。为了解大学生对自身创造力开发发展的认识程度,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您认为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挥程度如何”,答案在“充分发挥”、“基本发挥”、“发挥了少部分”、“远没有发挥”四个选项中进行选择,为便于资料结果统计,我们分别赋予其相应分值4、3、2、1。被调查大学生选择的均值为2.36,这表明他们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挥程度在“发挥了少部分”与“基本发挥”之间。而在对大学生创造力总体的认识方面,有19%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很具有创造力,有58%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的创造力,有23%的受调查者认为缺乏创造力。

2. 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的因素。从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的相关匹配看其能力发挥。创新能力发挥的前提是个人具有可挖掘的创新素质,而个人创新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因此,个人自身的智力水平、外部的教育环境等也会影响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

a.基本因素。因为调查问卷的答案属于定序变量,为了比较精确的进行分析,特计算出各因素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之间的Kendall’s tua-b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具体结果为:

b.科技实践活动。最能体现影响大学生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开发和发挥的因素就是看大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等方面能否做到知行合一,各项科技实践活动是否能够得以顺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8.9%的人在具体的科技实践活动上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按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外部条件占46.3%,实用性占24.1%,团队精神占19.7%,个人专业能力占15.3%。在科技等实践活动方面影响大学生创造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上,42.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平台,40.6%的人认为主要在于经费不足,另外有10.9的人主要认为在于其个人能力不足。这表明,是否具有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平台等方面的条件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进而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发挥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c.学校支持度。大学生所在高校的重视程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8.4%的人认为学校“非常重视”科技人力资源的工作,43.1%的人认为“比较重视”,28.5%的人认为“不重视”;而大学生对于学校及其在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相关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仅有8.6%的人认为“很满意”,52.1%的人认为“比较满意”,32.2%的人认为“不满意”。而且只有8.1%的人能经常参加科技交流活动d.影响大学生的创造力发挥的其它因素分析。在同被调查大学生的座谈中,被调查者反应最为强烈的就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结构、形式、途径等都比较单一。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的高校教师每年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任务,真正用于促进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是以专业学院为单位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与考核的。其结果是很可能形成条块分割,造成师资资源单位、部门所有,分布在不同单位、部门的专业教师资源难以有效集成,从而更难以形成足以整合全校优势力量的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教师团队。另外,现代最前沿性的科学研究课题往往都具有学科交叉的性质,但在实际中,以大学生为核心的科技活动是以课题组形式组成的单元,其规模较小,尤其是以指导教师为核心、少数大学生参与的家庭小作坊式的研究团队极为普遍,而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的协作交流很少,这显然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大学生普遍认为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包括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其中自身因素包括年龄、学历、身体、心理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环境因素包括外部条件、学校支持度和学校开发结构等方面。

在自身因素方面,个人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从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来看,个体的自身因素是终身的影响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由表5可以看出,在自身因素方面,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与年龄、学历、身体以及心理等之间的相关系数皆为负相关,可以认为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没有影响,而与个人能力有较高的正相关。

b.在环境因素方面,综合考虑问卷中主观题“您认为影响您创造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结果统计,计算出影响潜能发挥关键因素的Kendall’s tua-b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三、加强能力素质培养提升,不断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

(一)锻炼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的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没有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创新活动就无法进行。激发个体内在的创造性思维除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内部创造动机外,还应通过举办各种大学生发明创造类活动,以引诱、鼓励、激发大学生的外部创造性思维动机。

(二)提升大学生创造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核心在于大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新产品、新形象并最终服务于人类社会,其创造性的成果是否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还需实践的进一步印证和检验,而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大力鼓励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话动,一方面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认识新事物、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

(三)加强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专业知识为主,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重科技理工、轻人文艺术,重工具性、轻哲理性,重眼前实惠、轻长远发展,这样的学习模式很可能禁锢大学生的思维,限制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校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广泛涉猎与自己专业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要加强人文艺术修养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文化艺术的熏陶可以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因此,要开发大学生创造力,不但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知识,还要具有文化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 罗玲玲.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7.

[2] 蒙冰峰等.阻碍高校科技人力资源潜能释放的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6).

上一篇:论群众路线如何在金融系统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 下一篇:深化志愿服务行动,共筑美丽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