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姐姐邓亚萍

时间:2022-08-07 08:57:37

邓亚平的关联词

乒乓球运动员:5岁开始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8次世界冠军

学生:1997年,在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诺丁汉大学学习,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现在读与奥运经济有关的博士学位

奥组委工作人员:北京奥组委开发部一处级工作人员,月薪4000元

政治荣誉: 第八届政协委员、第九届人大代表、十届政协委员

一万个美丽的未来,不如有一个温暖的现在,她懂得这一点,她是个务实的女人;成功不是偶然,失败不是命运,她是个智慧的女人;她永远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怎么要;而她还是有爱能依靠的女人,那又是怎样的幸福女人。

女人中间有一种说法,那些女人中的极品,才能算是妖精。因为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来形容这些至爱至纯的女人了。当我看到邓亚萍披散着整齐的长发,远远走来,然后还看见宽腿的料子裤下是一双时尚的欧版尖头皮鞋时,我不禁跳出这个词:妖精。这样的女人,智慧,成功,有气质。是女人中的精。她们处惊不变,气定神闲。她们谦逊豁达,是觉悟者,领导者,又是叙述者。她们喜欢一切真挚的东西。保持善意从不感到无聊。还有触类旁通的能力。

再近一些,我闻到邓亚萍淡淡的香水味,看到不露痕迹,但很精致得体的妆。而我又注意到她的宝石蓝上衣时,我突然觉得邓亚萍更像一个景泰蓝,美自内而外。去掉水的随波逐流,也去掉了花瓶的易碎。

《人物周刊》:你是怎样调整从一个世界冠军到一个普通的学生再到现在的一个普通的干部这样的心理落差的?

邓亚萍:一个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生涯是短暂的,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16―26岁应该是颠峰期。在你花费了所有的青春后,突然发现你在竞技场上的生涯该划上句号了。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和蜕变。以前,可能一直唱主角,而这时,鲜花和掌声早以隐去,簇拥的人群也已经散去,在剩下不多的青春里要开辟另一条道路。

从运动员到一个书生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心理落差。但一个人要知道哪个环节的落差需要怎样的调整。比如,在清华,那是一个学术精英聚集的地方,而我的自信都是来自乒乓球,在文化上我肯定比不过他们,甚至我可能是最差的一个。这种落差很痛苦。但我知道作为一个在世界赛场上的运动员我的思想要比他们成熟,视野也比他们宽阔。比如在国外遇到事情想到的是国家,而大部分留学生们想到是自己。这是一个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多年的教育和拼杀早已经达到了一个身不由己的境界。运动员的性格已经渗透到血液里了,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的特长不同,但任何事情从今天做起都还不算晚。我可以学习他们的东西。(说到这里她嘎然而止,但我想替她说下半句:他们不一定能学好她的东西。)

在英国读书,我最初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在班里拿到NO.1,但是后来我发现我还不行,慢慢地,我要求自己是能跟上再说。文化是需要沉淀的东西,在某些方向上某段时间内我是无法超过别人的。

现在到了奥组委,我是一个这里的普通的工作人员,我不想靠背后的光环生活,实力谁都不差,如果那样的话对于我还是别人都是不公平的。

《人物周刊》:我想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人,参加了第八届政协,第九届人大,第十届政协,你怎样看待这些?

邓亚萍:对于这个政治荣誉,我感到很lucky(幸运),而她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lucky,我只想做个称职的委员,为国家的体育尽心尽力。这不是大话,是我的真心话。在国外,这就相当于国会议员了。当国外的一些朋友和官员知道后,他们都很傻:“哇,你是NP(国会议员的英文缩写)”

《人物周刊》:能说一下2008后你的打算么?虽然这个未来现在听起来还有点模糊。

邓亚萍:肯定不会离开体育,可能是体育政治?体育经济?体育什么?……

《人物周刊》:能说说你怎样享受有限的业余时间?

邓亚萍:如果有时间我就想锻炼身体。但不是乒乓球,而是羽毛球。打羽毛球容易,还能出汗。我打羽毛球的业余水平很高呐!但依然像打乒乓球那样,只用前臂,不过同样有爆发力。一般都不能赢我。最初打的时候,由于习惯性思维,总是忽略羽毛球排比乒乓球长的事实,所以,在球来的时候,我总是快跑想接住,其实,那么长的拍子根本就没必要。最后的结果是跑得太快而接不到球。他们这时就会提醒我:“嘿,你以为那是乒乓球啊?”

《人物周刊》:你打球的时候狠,那你学习时是不是也特狠,而且把好多打球的方法也用到学习上?

邓亚萍:最初,读学术的东西很累很难读下去,越读越困,越困越读不下去,还读前忘后。以前打球的时候,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尽管很累了,教练说什么我已经听不进去了,我还是在那撑着不回去,锻炼的就是我的一个意志,虽然可能我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因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光是心理素质,还有意志。但看书是时,我在生搬硬套这个意志战略就行不通了。一会就哈欠连天。后来,我就想开了,困了,就睡觉。

《人物周刊》:能透露上班后具体做哪些工作么?

邓亚萍:做体育开发市场。负责国际奥委会指定赞助商以外的国内外大公司的接洽。就是为我们2008年奥运会提供资金保证。不过现在还处于保密状态,具体的东西还不便多谈,但现在工作节奏快。一年做十年的活。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时一个会会开到凌晨一点多。

《人物周刊》:你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的英文有很大的提高的?

邓亚萍:关于英文的提高,好象没有太深的印象,当我意识到提高的时候,它已经提高了!我觉得这还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不过,我觉得我的抽象思维很好,喜欢根据一个单词去猜它的意思和写法,那些单词总能让我浮想联翩,所以,我几乎不背单词。听几次就记住了。而且,我的邓式英语按排名先是听――说――看――写,而我们通常国内的学生是看――写――听――说。

《人物周刊》:人生是一场预谋,能说一下最近的计划么?

邓亚萍:在2008年前,我会围绕两件事,一个是奥运会,一个是我的博士学位,所有一切都会围绕它们,为它们服务。

《人物周刊》:现在要给你一段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时间,你会做什么?

邓亚萍:现在考虑这个还不太现实。太遥远了,简直是个梦想。其实若真的没事干,心里会有种失落感,仿佛找不到方向,迷惘而模糊。等待工作也是一种煎熬。是在浪费时间。

《人物周刊》:你做事是不是计划性特强?

邓亚萍:对。我习惯在每天晚上写一个表列出明天该做的事。然后告诉自己每个月,每三个月,每半年我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样把大的目标一步步分解成小的目标。然后,逐个实现。我不太喜欢高瞻远瞩,空做梦。

《人物周刊》:你怎样看待一个人的成功,尤其是女人?

邓亚萍:在西方,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事业上,也包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家庭、事业一样重要,我也不例外。

《人物周刊》:你怎样看待你忙碌的生活?你的生活准则是什么?

邓亚萍: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非常公平,不管你是谁,一天都是24小时,所以我希望它能被我充实起来。我的生活准则就是尽量为别人带来快乐。为社会做点什么。生活离不开物质,但是在金钱和精神间我选择后者。

上一篇:姚自立,倾家荡产挑战“世界锁王” 下一篇:马依尔江:飞跃帕米尔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