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07 08:19:33

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观察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76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肠排列术,对照组38例采用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观察两组的症状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2±0.65)h、(4.82±0.78)d和(15.96±1.1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8±0.97)h、(6.62±1.01)d和(19.54±1.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肠排列术;肠粘连松解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14-01

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的常见类型,约占45%以上。多种原因可导致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生,其中多次腹部手术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内科保守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不甚理想,而外科如操作不当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2]。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本研究对38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实施肠排列术治疗,并与同期采用肠粘连松解术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5岁,平均(56.7±11.2)岁,腹部手术1~4次,平均(1.9±0.8)次,其中单纯性肠梗阻25例,绞窄性肠梗阻13例;胃肠癌术后12例,胃肠穿孔修补术后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6例,胆囊切除术5例,阑尾炎术后4例,腹膜炎术后3例;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3~76岁,平均(57.1±12.3)岁,腹部手术1~4次,平均(1.8±0.7)次,其中单纯性肠梗阻26例,绞窄性肠梗阻12例;胃肠癌术后13例,胃肠穿孔修补术后9例,胆囊切除术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5例,阑尾炎术后3例,腹膜炎术后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原切口处进行肠粘连松解术,必要时进行肠切除吻合。观察组采用肠排列术,分为外排列术:在屈氏韧带下30cm到回盲部50cm间的小肠排列折叠,每列肠管20~30cm,相邻的系膜用缝合线固定,转角处保持圆钝;内排列术:充分游离小肠后找到,在屈氏韧带下15cm肠管处插入M-A管,采用荷包缝合固定,将气囊拖至回肠末端,在空肠起始段管桩缝合固定在左上腹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腹腔囊肿、肠瘘和再梗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3.0,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比较 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腹部手术的日益增多,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几率不断增加,其不但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可进一步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危及患者的生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3],小肠肠梗阻是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类型,占肠梗阻整体性发病率的40%左右,这部分患者中80%以上具有腹部外科手术史,并且在发病年龄和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从生理学方面讲,肠粘连是机体为修复腹部手术后的创伤防止炎性介质扩散而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应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另外,腹部手术后的积血和渗出吸收后纤维蛋白的黏附,尤其对于继发腹膜炎者在治疗康复后可形成腹腔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根据粘连程度和部位不同有所差异,对于表现为腹胀、腹痛合并排气、排便不畅者,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判断是否为粘连性肠梗阻[4]。当发现现肠粘连时,如果肠内容物的运行畅通,没有明显的梗阻现象,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无需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当患者术后反复出现腹痛、腹胀及相应症状时,应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能够去除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舒通肠道,降低因其再住院的风险,但手术可能因为腹内紧密广泛的粘连造成分离困难,给外科医生带来操作困难,如术中易损伤肠壁,术后易发生肠瘘,甚至会导致腹内感染的发生,导致术后再次粘连导致肠梗阻[5]。Szanto等[6]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一经确诊,需再严密观察数小时,对于无缓解倾向者应立即准备手术治疗,通过对肠腔进行减压,预防肿胀肠壁因张力增高而发生的肠管缺血、坏死。单纯肠粘连松解术是传统的治疗措施,但治疗后肠粘连难免再发生,而且再发的粘连多为不规则的粘连,导致患者再次出现梗阻的几率增高,并且病情发生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肠排列术是通过认为固定小肠的位置,将小肠按一定顺序进行摆放排列的一种术式,其排列管具有韧性不但能够降低肠腔内的压力,解除梗阻原因,而且还可避免形成锐角以及由于肠壁与被剥去的浆膜的损伤引起肠粘连,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再次发生的风险,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目前肠排列术有两种,一种是外排列术,另一种是内排列术,两种方式各有优点,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7]。外排列术操作简单,适用于粘连相对较轻,病程短,复发次数少的患者;内排列术在需要M-A管,操作较为复杂,但M-A管的支撑作用,使肠腔呈弧形,能够显著降低肠梗阻的复发率,比较适用于粘连广泛严重,病程长以及复发次数多的患者[8]。黄意辉等[9]对80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均行肠排列术,其中肠内排列43例,肠外排列37例。康复出院78例,偶有肠梗阻症状复发1例,死亡1例,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满意。雷圣贤[10]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7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施行肠排列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肠瘘占1.49%,术后再次梗阻占2.99%;术后偶有下腹不适感4例,经观察可自行缓解消除,通过住院治疗及术后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肠排列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肠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俊英,张晓辉.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43例的诊疗与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46-147.

[2] 常维才.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7):2302-2303.

[3] Patton D, Gupta N, Wojcicki JM, et al.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colectomy for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0,51(2):151-154.

[4] 靳峰.肠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6):61-62.

[5] Motomura T, Takahashi I, Noguchi S, et al.Successful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duodenum obstruction in a 66 year-old woman previously undiagnosed intestinal malrotation. Fukuoka Igaku Zasshi,2013,104(12):569-574.

[6] Szanto P, Barbieru V, Badea R, et al.Unexpected Peutz-Jeghers syndrome in anpresenting with intermittent upper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 case report. 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 2014,23(1):91-94.

[7] Rajasekaran MR, Jiang Y, Bhargava V, et al.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thesphincter function following surgical plication of rabbit externalsphincter muscle. Dis Colon Rectum, 2011,54(11):1373-1380.

[8] 赵伟.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2):206-207.

[9] 黄意辉.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5-116.

[10] 雷圣贤,黄居科,范召辉,等.肠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7):1021-1023.

上一篇:浅谈蜂蜜的选购保存和药用 下一篇:利普刀治疗官颈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