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短期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7 07:46:51

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短期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病情处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口服;雷公藤多苷20 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口服;来氟米特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2周后,比较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12周治疗,治疗组ACR20的改善率占70%(14/20),对照组ACR20的改善率占75%(1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且两组ACR50的改善率分别是35%(7/20)和45%(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关节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组胃肠道反应2例,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月经异常各1例;对照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各1例,转氨酶升高2例。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方案相当,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治疗

甲氨蝶呤是目前公认的首选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sm arthritis,RA)缓解病情药物,也是联合治疗方案的基础药物。以它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1-2]。雷公藤多苷具有类固醇样效应,能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且不影响类固醇的正常分泌,是较理想的治疗RA药物。本研究以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RA患者20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RA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2例,女18例;年龄21~61岁,平均(45.8±6.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7.75±5.00)个月。对照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20~61岁,平均(41.3±5.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7.90±5.20)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基线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类风湿病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RA诊断标准,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肿痛均在3个月以上,晨僵时间>

60 min,红细胞沉降率(ESR)> 20 mm・h-1(男)和30 mm・h-1(女)。

1.4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②有药物过敏史和过敏体质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雷公藤多苷(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每次20 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剂量及服用方法同治疗组;来氟米特,每次20 mg,

每日1次,口服。12周内各药剂量保持不变。第1个月均加用1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每日10 mg以下的泼尼松,并辅以叶酸、钙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

2.2 观察指标

2.2.1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①关节疼痛度(10 cm

模拟视觉标尺);②晨僵时间;③关节肿胀数;④关节压痛数;⑤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

2.2.2 疗效指标 ACR20或ACR50(1987美国风湿病学会RA缓解标准)的临床改善指征:(1)肿胀和压痛关节数改善达20%或50%。(2)下列5项中有3项改善20%或50%:①患者对病情活动总体评价;②医生对病情活动总体评价;③在10 cm比例尺上患者对疼痛程度的评估;④健康评估问卷;⑤急性时相反应物。

2.2.3 不良反应 每月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脱发、皮疹、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等。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治疗组ACR20改善率占70%(14/20),对照组ACR20改善率占75%(1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ACR50改善率分别占35%(7/20)和45% (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除RF外,其他各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治疗后两组间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3.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均较轻,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治疗。见表2。

4 讨 论

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关节强直、 畸形、 功能丧失和不同程度的残疾。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的联合方案治疗RA疗效肯定。甲氨蝶呤是目前公认的治疗RA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其通过对腺苷诱导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对炎性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对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因子以及其抑制因子的作用,使关节滑膜组织金属蛋白酶水平降低,而发挥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3-6]。雷公藤多苷是由卫矛科雷公藤根提取的精制品,其活性成分有抑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镇痛抗炎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诱导活化淋巴细胞的凋亡、抑制IL-2的产生、抑制NF-κB活力,另有抗菌、活血化瘀等药理作用[7-8],临床应用较普遍,

在治疗RA中已经取得一定的疗效[9-12]。本研究以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活动期RA,并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方案比较,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对RA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改善显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方案相当。因此,笔者认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是RA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由于该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的例数较少,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还需作进一步观察研究。

5 参考文献

[1] 田静,高洁生,吴轰,等.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J]. 广东医学,2007,28(2):302-304.

[2] 万绍芬,刘国明.国产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9,24(6):1461-1463.

[3] 缪逸,朱建琴.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6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64-65.

[4] 王秀梅.来氟米特和自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 69-69.

[5] 蒋明,张奉春.风湿病诊断与诊断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9-125.

[6] 冯林,马玲.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 659-661.

[7] 姚万仓,陈玉珍.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雷公藤多苷的应用研究现状[ 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2,2( 6): 392.

[8] 孙玮,刘秀梅.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或雷公藤多苷治疗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比较[J]. 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59-60.

[9] 谭晴心,肖琴.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及对TNF-α、IL-6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7-9.

[10] 朱芳晓,周润华,石宇红. 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或雷公藤多苷治疗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16-418.

[11] Rho YH,Chung CP,Oeser A,et al.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prematur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J].Arthritis Rheum, 2009,61(11):1580-1585.

[12] 陆意.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24(5):256-258.

收稿日期:2013-11-22;修回日期:2014-02-24

上一篇: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32... 下一篇:针刀结合中药熏蒸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