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雨季不再来

时间:2022-08-07 07:15:27

三毛:雨季不再来

三毛

生日:1943年3月26日

出生地:中国重庆

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当雨季来临,总会想起三毛。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初初见她是从这句话开始。知道她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她和荷西轰轰烈烈的爱恋是我认识她的入口,那个时候不懂她的才识、她的潇洒、她的勇敢,只知道世间有这样一个爱得死去活来的女子,只知道真正的爱情原来可以如此的不管不顾,于是追逐着她的爱情步伐,读了第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

这是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书,里面讲述了她在撒哈拉的各种奇遇和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点滴。未读之前,我一直想象着这是一个才女跟阔少的浪漫故事,不想荷西要努力工作才能维持他跟三毛的小家,三毛要时时催稿、精打细算才能在那片贫瘠之地生存下去。而且沙漠的生活满是艰辛,从适应沙漠的环境,与当地居民交流,到三毛跟荷西千辛万苦构建爱巢,再到他们一次次穿越沙漠之旅……看似潇洒的流浪,却一不小心就要经历生离死别。这让当时的我愈想愈不明白:一个女子为何要选择一个如此艰难的人生轨迹。

“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后来不经意间才注意书的开篇这样介绍过她去撒哈拉的初衷。彼时的我已经带着丝丝忧伤读完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看着荷西的离开和撒哈拉故事的落幕,脑子里是一片混沌。但当这句话跳到我眼前,我竟然豁然开朗了。一切故事终有落幕的那天,爱情如此,人生如此,只要你去追求过你想要的东西,哪怕是梦中的场景,哪怕是前世的心灵感应,我们都应该坦然接受,就像三毛所说:“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只是这“一切出于自然”的思维模式让三毛从小就吃了不少苦头。她很另类。她开始学写字,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名字中“懋”字的写法(三毛原名陈懋平),于是每次写名字都自作主张把中间的字跳过,偏叫自己陈平;她与数学老师结下冤仇,发誓不再理他,不再听他课,从此厌恶了上学,开始了逃学去坟墓看书的日子;她念不下去书,于是整日整日地把自己关在家里,差点做出傻事……儿时的她如此,长大这种较真劲也不减,永远活得像个孩子,但也因为如此适应不了成人充满游戏的世界。

认真你就输了!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认真生活的人始终不能完美Ending。是上天在嫉妒吗?还是在他们眼里,人生痛痛快快活过那些年就够了,而可以选择什么时候离开则是另一种幸福?

三毛的世界始终是个迷,我只知道,留下的人无论如何光辉,总要回到雨季。

《雨季不再来》其实是三毛比较青涩的一部文集,记录了她在西班牙、德国、美国求学的经历,而书名就取自于书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这已不知是第几日了,我总在落着雨的早晨醒来,窗外照例是一片灰镑镑的天空,没有黎明时的曙光,没有风,没有鸟叫。”就是在这样一个阴沉的季节,一个叫卡帕的女孩失恋了,而在经历了一次大雨中的狂奔后,她醒悟了:这种日子总有停住的一天。雨季过了,雨季将不再来!

雨季来了又去,生生不息,这样的感觉如同三毛给我留下的记忆:不求天长地久,但求简单深刻。

推荐文集:

《撒哈拉的故事》

作品初版时间:1976年5月

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文集,由12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文中讲述了三毛背着行囊独自走进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也讲述了她跟荷西在沙漠生活的点滴。在这里,三毛用她简单直白的文字讲述了她在沙漠中的种种奇遇,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浪漫、浓郁的异域情调,也让读者首次见识到了一个轰轰烈烈走天涯的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品初版时间:1981年8月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坐在树底下,风在林梢鸟在叫,不知怎样我们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第一次在三毛的书中读到这段歌谣,心中那根缄默已久的弦便被触动。此时的三毛面对着荷西的意外去世,处于人生最低谷时期,尽管试图表现着坚强,但里面仍充满着对荷西满满的思念。一切自然的发生,却快速地离去,真像一场梦。

《雨季不再来》

作品初版时间:1976年7月

我们爱三毛的烈、三毛的潇洒,就应该爱三毛的青涩和倔强。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写下了《雨季不再来》,这些在她17到22岁之间所发表的文字,真实地呈现出了三毛从青涩敏感的二毛,蜕变为智慧成熟的三毛的成长过程。而《雨季不再来》中透露的纯情和美感,是清楚地印证三毛传奇般性格的痕迹。

上一篇:为什么脸萌不好玩还在朋友圈刷屏? 下一篇:顺丰“嘿客”必须打上“免死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