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时间:2022-08-07 06:14:19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而作为人生第一个身心同步飞速发展的阶段,小学生在这一年龄里应得到充足的培养和适当的引导,从而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稍有不慎,教育方式和思维的偏差便可能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注重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中之重。就这一教育理念的概念和具体实施策略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在培养小学生和培养其他人群时,是具有共性和差异性的,一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和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来自环境和他人的循循善诱与熏陶;另一方面,小学生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来说,身心成熟程度不足而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掌握教育的核心方针,采取适当的策略是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下文就如何适当地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概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即生活在社会公共环境下的人类在处理日常问题和为人处世时,自觉遵守伦理道德与社会约束,履行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义务。对于小学生来讲,或许不足以上升到公民义务的高度,但履行一个合格小学生的基本义务,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勤勤恳恳,诚实待人做事,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众所周知,习惯的养成在于日久天长,而作为接触群体生活的第一步,小学生活对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程度和价值观走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理所应当的,加强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注,并切实采取实际措施加以引导和强调,成为这个时代对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二、具体实施策略

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一重要性贯彻到学生内心深处,并用适当实用的方法加强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下文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供读者参考并实际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去。

1.科学制定行为习惯培养的层次性目标

帮助每一个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心愿和每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而这一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小学生群体内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在实施培养策略时,应先制定符合每一层次小学生的科学目标。传统意义上具有从众思维的培养模式,将各年级的学生混在一起制定培养目标,采取这样的培养策略,势必会在某些层次的小学生群体中起不到良好的作用,更有甚者会导致个别学生丧失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然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清楚认识到各年级层次小学生间的心智与性格差异,并提出针对性的层次目标。例如,在针对低年级、心智发育处于较低层次的小学生时,教育其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爱护国旗,在家和在校都要尊老爱幼;针对中等层次的小学生时,要求其理解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将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等基本处世观念灌输到学生心中;面对发育程度处于较高层次的高年级学生时,则可以让其从日积月累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中总结经验,加以教师的引导,促进其养成珍惜r间、做事有条不紊等良好习惯,这就实现了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时的层次性。

2.加强氛围的熏陶

古语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和氛围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的重视,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一个发掘不到正能量的环境必将使小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熏陶和引导,反之,一个充满人文气息与向上精神的校园环境却能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其耳濡目染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世、学习生活。更多的黑板报、宣传栏等传播平台应该在学校中得到开设,利用这些平台对好人好事和社会礼仪等进行宣传,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周围环境氛围的熏陶,唤起自己内心积极向上、渴望道德的追求。在这一基础上,教师的教导和引导势必在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3.培养教师以身作则的意识

为人师表,则应当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去影响学生。小学生身处身心发展程度不高的阶段,其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需要学习长辈和老师的做法,以汲取经验和心得。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所作所为便变得尤为重要。例如,若一名教师酗酒无度,醉醺醺地教导学生远离酒精,珍爱自我,学生会自然而然将这一行为习惯和自己的老师联系在一起,老师尚且没有做好,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教育的效果自然不堪设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培养教师心中以身作则的意识,并作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出表率。

总之,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不仅应得到教育工作者充足的重视,更需要得到适当的策略加以实施。学校不仅要教给小学生知识,更要帮助其学会如何做人,唯有德才兼备、品行端正的小学生,才能在成人之后,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需求的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吴静.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4):100.

[2]王宝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4(10):134.

[3]李静.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1):53.

上一篇: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