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五指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时间:2022-08-07 05:27:45

陈鹤琴五指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摘 要 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五指教学法”等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超前的影响力,而且对日后中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对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划时代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五指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依据、幼儿园实施五指课程活动的目标、幼儿园五指课程的实施内容以及幼儿园五指课程编制与实施等几个方面介绍陈鹤琴的五指教学法。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使广大的幼教工作者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陈鹤琴的五指教学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加以借鉴。

关键词 陈鹤琴教学法 学前教育实践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31

Inspiration of Chen Heqin's Five Fingers Teaching Methods

to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Practice

LI Yuanyuan, ZHANG Xiuhua

(Shandong Qingdao Huangdao District Zhangjialou Central Kindergarten, Qingdao, Shandong 266406)

Abstract Chen Heqin's "Living education", "fingers teaching" and other educational thought made only at the time with a lead of influence, but also for the future of China's preschoo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had a very profound impact, which is working with our education today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is course is mainly generated from the fingers activities, fingers activity curriculum, objectives fingers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several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kindergarten five fingers five fingers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ntroduces Chen Heqin's fingers pedagogy.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early childhood workers more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gers Chen Heqin pedagogy, teaching in the future be able to learn from practice.

Key words Chen Heqin teaching methods; preschool education practice; inspiration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者,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和“中国的福禄贝尔”。从1923年开始,他就以南京鼓楼幼稚园为基地,开始了中国化幼儿教育改革的探索。他在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践中编制幼儿园课程理论并进行实践,提出了著名的五指活动课程理论。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这就好比人的五个手指,是灵活的、可以伸缩的,也是整体的、互相连通和联系的。

1 五指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

我国的传统教育深受封建主义和科举制度的影响,禁锢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强调死记硬背,严格限制孩子们的自由,课堂很拘谨。在近代,由于受到了比较进步的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开始传入我国,我国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改革。但在幼儿教育领域,那些束缚孩子思想、压抑儿童个性的现象却有增无减,我们的幼稚园被压制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气氛之下。它们就像“监狱”一样,没有清晰的目标、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只有简单而机械的东西。孩子不允许有个性,孩子的年龄特点、需要、兴趣和个体差异更是无人问津。正是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社会现状,陈鹤琴先生指出,我们必须改革幼儿教育,还给幼儿自由,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由此,五指课程便应运而生。

2 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依据

2.1 儿童观

从1920年开始,陈鹤琴先生以自己的儿子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其从出生开始的两年多的资料,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陈先生认为儿童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不是成人的缩影。他把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特点分为七个:易受暗示、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喜欢集体活动和成功。他指出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在这个阶段,儿童不仅要作为成人的准备,而且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爱护孩子天真烂漫的性格并且尊重儿童的人格。

2.2 活教育理论

2.2.1 活教育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人就必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所以活教育要讲做人,应该努力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得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活教育就是要让儿童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做人,我们教育的对象和出发点是人。在他的目的中也包含了对人发展、完善以及人生理想的设计、追求。

2.2.2 活教育的课程论

活教育的课程是针对脱离实际的旧教育课程而提出的。旧中国教育一贯崇尚书本,只重视传授书本死知识,反对学生到实践中学习活知识。陈鹤琴认为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社会环境都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他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周围所熟悉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知识经验,了解自然和社会。

相应的活教育的课程应该首先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材,辅之以课本为参考,这才是活的知识,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其次,我们的课程应该没有时间限制,互相关联;第三,我们要有丰富的内容,充满生气和自主性,并且连成一个整体;最后,这些课程也要有目标、有意义,是儿童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我们在编制活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依据所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当地的实际环境。

2.2.3 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作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他之所以如此强调“做”就是为了确立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他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可以自己想的,就让他自己去想”;“你要儿童如何做,就教儿童如何学”。

陈鹤琴强调“做”,为的是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为了让儿童更多的参与,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实验研究、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他还提出活教育的17条教育原则,具体可概括为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和教学相长的原则。这些原则直至今日,都是我们在积极倡导和践行的。

3 幼儿园五指活动课程

3.1 幼儿园五指课程的目标

陈鹤琴以活教育的目的为基础,逐步建立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他提出,五指活动课程的目的在于发展幼稚生的心智和身体。具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做人:要有同情心、合作以及服务的精神。(2)身体: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格和相当的运动技能。(3)具有充分的知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以及研究的态度。(4)情绪:具有欣赏自然和艺术中美的能力,没有惧怕的情绪以及养成快乐的精神。

3.2 幼儿园五指课程的内容

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连成一片的,如果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是不符合教育原理的。活教育打破了习惯按学科安排课程的体系。陈鹤琴先生以人的五指为比喻,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五指活动课程理论。这种课程的设计是以大自然、大社会的活教材为教学的内容,通过五种教育活动来进行。这五种教育活动分别是:文学、社会、健康、艺术和科学活动。

3.3 幼儿园五指课程的编制和实施

陈先生认为幼儿园的五指课程应该以单元的形式展开,关于该课程如何具体的实施,他提出了三种方法:(1)圆周法。指的是利用预定相同的单元、相同的研究事物,让儿童选择适合其年龄阶段的材料和分量。也就是说各班的课题相同而要求由浅入深。(2)直进法,根据生活中儿童能接触到的不同事物的性质及内容的深浅将其分布在不同年龄的班级里。也就是说各班的课题和要求均不相同。(3)混合法,“就是在课程编制的时候,以上二法均须采用”。也就是说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在课程编制时,通常运用混合法为最多。

陈鹤琴认为幼儿园五指课程的实施应该多元综合的,其中主要有:整个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分团教学法、生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4 陈鹤琴五指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选择性的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陈鹤琴的五指教学法深受欧美进步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是他没有照搬教条而是结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实际做了“本土化”的改造和探索,以“一切课程是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活动” 、“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的”等观点作为设计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创了科学化、中国化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在选择教育内容上,也是注重以幼儿熟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依据进行组织,这样一方面可以顾及到幼儿自身已有的经验和需要,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的一种有效形式。相比当下我们有些幼儿园开展的绘本教学,他们大多数都是采用国外精心设计的绘本进行教学,当然这种绘本在提高幼儿阅读质量上确实存在很大的优势,但是,国外绘本或多或少的也是国外文化的一种载体,我们国家的幼儿在本国文化都没有完全领会的时候就去接触这种外来文化,他们是否能理解那些绘本背后所蕴藏的内涵呢?他们从小就接受多种文化的影响,而且幼儿在辨别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如何保证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呢?

(2)理论的提出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陈鹤琴先生的许多理论都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实践检验之后才提出的。陈鹤琴的五指教学法理论,也是在南京鼓楼幼稚园检验之后才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又高于实践,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循环往复之后,理论与实践才能越来越合适,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陈鹤琴先生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如何实施等方面的理论。这其中有许多理论至今都在沿用,比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形成的“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就是对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课程的继承和发扬。

但是,陈鹤琴先生更大的贡献应该是教会了我们一种态度和方法。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能动的“人”。作为教师首先要测量儿童的个性和能力水平,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然后选择最适宜的教材,使用最适宜的方法。由于幼儿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都相对差一些,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去主动地适应幼儿,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能接受的形式来教育他们,而不是准备好教案之后就按部就班的进行讲授,按照流程走完后课就结束了。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1.

[2] 郑建成.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0.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五卷)[M].杭州: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62.

[4] 中国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44.

上一篇:每种“折磨”都是祝福 下一篇:打开未来电子商务大门的五个密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