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下死功夫

时间:2022-08-07 05:15:46

刻苦≠下死功夫

两个大力士,比力气。甲举100斤,乙举150斤;甲举200斤,乙再加50斤……甲背负千斤重物跑如飞,乙千斤之上再加十,可是没挪几步,便口喷鲜血,一命呜呼!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凡事不可强求,别人的标准并非你的尺度。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生理、心理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那怕是孪生兄弟,也不可能所有方面都一模一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科学和实事告诉我们:人和人在不同方面的能力表现就是不一样。你跑得比别人快,别人跳得却可能比你高。有些事情你可以和别人比高低,有些事情,你就是竭尽全力也会和别人有差距,无论你是多么地刻苦,多么地努力……这不是让你相信“人生有命,富贵在天”,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我们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正确地评估自己。

比如学习,都说天才来自于勤奋,但勤奋也是有最终极限的。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有时甚至因为在书房里读书读得太久,连自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所以他的博学真可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绝对是勤奋的结果。

与魏源同时代,还有一位英才叫石昌化,小魏源一岁。当年县试时,主考官发现两人年龄虽小,文章却都绝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同时参加府试,二人又分别夺得冠、亚军。

石昌化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人。他感到自己与魏源有差距,便偷偷打探魏源学习的秘密,得知魏源勤奋好学,自己于是也猛下苦功: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他就读书到五更;魏源读书到五更,那他就通宵熬夜至天明……石昌化如此地拼命,没有换来超越魏源的“梅香”,却由于过分刻苦,患上了风湿并引起了痨病,进而呕血。“苦寒冻得梅枝枯。”身体垮了,学业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了。这个早年与魏源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神童,因为“学习”别人的勤奋,过分地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院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源同捷”。

魏源不勤奋,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刻苦,却落得个“考试未到身先疾”,最终一事无成。

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勤奋之心不可无,但却一定要把握好勤奋的“度”。凡事要量力而行,千万不可用别人的标尺来度量自己,对自己过分苛求。“见好学好”,不一定就“好”,在学习别人的“好”之前,先要洞察自已,是否具有“好”的能力。成功,不仅仅来自于九十九分的汗水,更取决于百分之一的智慧!

刘诗雨,2011年高考江苏理科状元。他的学习也有错题集,但他不光抄错题,还要弄懂为什么错。在他认为,“弄懂为什么错,比抄错题更重要”。

丁洁,2011年安徽高考文科状元。她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学习方法,我觉得我最大的经验就是坚持、刻苦。但这个刻苦并不代表就是下死功夫,坚持的前提是方法对,刻苦的前提是效率高。”她晚上从来不熬夜,放假从来不学习,被人称为“效率妹”。

亲爱的同学们,高考状元们的学习 “秘籍”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君子好学,各有其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妙招。要想取得好成绩,赢得最终成功,就一定要下真功夫。我们要向魏源学习,“天才源于勤奋”,却莫要效仿石昌化“盲从”:不管个人身体素质如何,只知道机械、盲目地跟在别人后面去“刻苦”。要根据自己实际,蹊径另僻:别人映雪,你可囊萤,别人头悬梁,你可锥刺骨。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非过独木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方法去刻苦。

上一篇:蓦然回首高考时 下一篇:“秋”色平分,校园美景全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