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立春时期小麦苗情监测及田管措施

时间:2022-08-07 04:15:01

蒙城县立春时期小麦苗情监测及田管措施

摘要 阐述了乌苏市农机深松整地的基本情况,论述了犁底层及深松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玉米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犁底层;深松整地;产量;品质;影响;新疆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61-01

农业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增加透气性、打破土壤犁底层、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加快雨水渗入土壤的速度和数量、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促进作物的根系生长、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技术。机械化深松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渐被广大农牧民认可。使用轮式拖拉机进行深松,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提高作物的抗涝、抗旱能力、破除板结、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深松后,玉米茎秆粗壮,穗层整齐,有效籽粒多[1-2]。

1 乌苏市农机深松整地的基本情况

新疆是我国主要干旱地区之一,而乌苏市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之一。乌苏市地处北纬43°′28″33″~45°18′28″,东经83°24′16″~85°07′43″。乌苏辖区内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由南向北可分为高山区、中低山区、丘陵区、倾斜平原及荒漠区5个地形带,处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带。2016年农作物总播面积83 337.5 hm2,其中棉花52 775.9 hm2,玉米17 134.19 hm2,小麦10 380.5 hm2,番茄5 246.9 hm2,蔬菜1 986.7 hm2,油料作物17 134.1 hm2,其他作物10 380.5 hm2。平原农区土地连片,土壤质地以砂质土和黏性土为主,地块大,坡度小,地势平坦,有利于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由于乌苏市在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造成目前残留污染日趋严重,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肥力较低,土壤差异很大,其养分含量呈现“三低”,即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低。速效氮含量低于10 mg/kg的耕地占24.88%,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耕地占77.99%,速效钾含量低于130 mg/kg的耕地占20.3%,速效磷含量小于40 mg/kg的耕地占11.4%,且氮 、钾、磷含量呈逐年减少趋势。2015年地区下达乌苏市深松作业补助面积10 000.5 hm2。目前,共完成深松作业9 333.8 hm2,享受补助面积8 836.9 hm2,严格按《自治区深松作业技术标准》对参与深松作业的17台机具进行了检测。经过实践,乌苏市较成熟的农机深松作业模式有3种:一是单一深松作业。适宜于山水灌区首次深松的地块,拖拉机带单一深松机进行作业;二是深松作业+整地,适宜于大河灌区、前茬为小麦地块的深松;三是深松作业+犁地+整地,适用于前茬为玉米的深松地块[3]。

2 犁底层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是我国主要干旱地区之一,农田干旱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到了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提高。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对其进行改良。近年来,农民反映,地越种越硬,不吸水,雨量稍大便会形成径流。这是由于轮式拖拉机对地面的附着能力差,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增加,拖拉机的牵引能力只能递减地增大,解决这一矛盾的传统方法是增加拖拉机的配重,但附加的重量使土壤的压实程度加剧。因此,在耕层底部形成坚硬的犁底层,犁底层是由耕地时犁底对土壤的机械压力而形成的坚硬土层。犁底层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类深根系作物根系的穿扎,降雨不能入渗而形成地表径流,而干旱缺水时下层土壤水分又不能上升供应玉米的生长需求,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多年来农民对土地重用轻养,为了追求产量年复一年超量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造成土壤板结,也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4]。

3 深松整地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深松作业能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特别是深根系作物的产量。深松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给植物根系提供更广阔的伸展领域,从而促进作物根系发达,防止作物早衰,提高作物的抗倒伏、抗灾害能力。深松可提高作物的抗涝、抗旱能力[5]。机械化深松耕作打破坚硬犁底层,扩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强了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同时,可破除板结、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完善土壤生态。

深松技术有利于玉米根系发育,根系越发达,吸收的肥水就越多,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越高。深松技术的实施给玉米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农艺环境,开辟了新的增产增收空间。在深松作业补贴资金的带动下,新疆的农机深松整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农机深松整地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各地深松作业深度普遍达到25 cm以上,打破了犁底层,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深松玉米的优势:一方面,深松后,玉米茎秆粗壮、高矮均匀、整齐,穗层整齐、有效籽粒多,抗病虫害能力强;另一方面,深松作I后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玉米的成穗和增产。机械化深松后,玉米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提升,真正实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业有收益、农民得实惠的“双赢”。

4 参考文献

[1] 范富,张庆国,侯迷红,等.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品质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6):13-14.

[2] 蔡晓妍,章建新,崔淑华,等.氮磷肥对复播青贮玉米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18-19.

[3] 张明智,牛文全,许健,等.微灌与播前深松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6):1925-1934.

[4] 史磊,王延波,肖万欣,等.辽沈地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6(1):1-4.

[5] 郑侃,何进,李洪文,等.中国北方地区深松对小麦玉米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22):7-15.

上一篇:定兴县桃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下一篇:桂东南地区常规优质稻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