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单纯中医体质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的观察

时间:2022-08-07 04:00:00

3种单纯中医体质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的观察

高血压的预后,对社会的意义重大[1],发现各类影响预后的因子,可以及时防治高血压导致的严重致残的后果。现代医学认为的血脂等一系列影响预后的因素是否已经接近这样一种现代病的本质,是否还有可以去进一步探究的地方;显然,即使现在,对很多的预后还是并不能完全解释。作为传统医学,从一类整体认识与个性化治疗的角度对现代医学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与替代;在近几年中医治未病,中医体质理论标化的今天[2],尝试用体质与高血压结合的方法是否会对高血压的预后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去探究一下。

中医体质分型是建立在人体系统长期的稳定的气机运动特征的上的判断,这样的气机变化或者说气机运动的特征,会对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者疾病的预后产生多大的影响。本研究取高血压患者,观察不同的体质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程度,取其中最多认为的血脂代谢紊乱的体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观察这3种单纯体质的高血压患者是否血脂的代谢紊乱程度一致,毕竟血脂的代谢紊乱代表了高血压患者更为严重的血管损伤与预后。以此判断体质是否会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①西医诊断纳入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如下:收缩压≥140mmHg,与舒张压≥90mmHg有高血压史;服用降压药患者;年龄50~70岁。②中医纳入标准: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明确判断,筛选其中属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3类单纯体质(也就是转化分≥40分,其他体质转化分均<30分)。③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严重其他非血管性性疾病如肿瘤、红斑狼疮等。

方法:以门诊偶遇的方法,对50~70岁的高血压患者的初步分析,如符合条件进一步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判断,对于属于单纯性的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患者的血脂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查;进行资料记录统计。2009~2011年3类体质每类收集到患者40例,共计120例患者。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X±S)表示,应用PASW180软件包,进行多变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检验。

结果

3种单纯体质高血压患者血脂情况比较。

种单纯体质高血压患者血脂情况比较

体质TGTCLDL气虚质1.25±0.525.78±0.533.89±0.48湿热质3.67±1.83*5.69±1.01*3.48±1.41痰湿质2.31±1.784.38±1.162.84±0.68*注:表示与气虚质组比较,*P<005;表示与湿热质组比较,P<005。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甘油三酯水平上,单纯性的湿热质的高血压患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尤其较之气虚质,但是在胆固醇这样的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关键因素上,尽管单纯湿热质高血压患者的较之痰湿质高,但是气虚质却是更为升高的显著。比其他两种体质胆固醇代谢紊乱程度更严重。在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同样单纯气虚质的患者更容易表现出较高的代谢紊乱状态。

这样的结论似乎提示,对于高血压而言,表现为气虚质的患者,或者可能在其他的体质中间杂气虚质的特征时,将会面临更多血管损伤的危险。在其他的一些关于中风的研究中提示,气虚质在中风患者中的比例较高。

一般情况下,认为痰湿质的患者往往具有因为肥胖会导致较多的代谢紊乱现象[3,4],这样的研究结果似乎提示,并非单纯的肥胖,而是可能的伴随肥胖的气虚更可能是导致代谢异常的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代谢异常是一类阴阳的失调,这其中的阴阳,最主要的具体阴阳的所在是脾土的运化。湿热质因为胃热的蒸化,导致对于甘油三酯的过多的摄入吸收,因为阳气的太盛,导致当至而未至,进一步导致浊阴的胆固醇之类的异常合成。而气虚质因为脾胃的不足,不生气有不足,至而不致,导致代偿性的浊阴内生。痰湿质虽然存在阴阳的脾胃有余,但是由于阴阳之间尚可相维系,所以反而较之两者在血脂代谢程度较为低。

参考临床上,在现代的药理研究中,也发现一些清利湿热,养益精气,健运脾胃的[5],以及补气类药物有较多的改善血脂的作用[6],这样的结果与之一致。

当然,本研究的设计并没有完全的随机设计,样本数量上相对较少,更客观的具体的结论需要更完善的实验设计、更大的样本来完善。这样的研究结论仅仅是一个可供更深入研究的开端。

参考文献

1王建生,张庆军,金水高.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学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严克贵,陈爱珠,周秋芬,汪宁生,童凤琴.高血糖、高血脂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9,5.

上一篇:从阴阳理论看脊柱退变的演化 下一篇:重手法刺激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