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浅析

时间:2022-08-07 03:12:51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浅析

[摘 要]“90后”大学生一出生就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虽然他们的主流思想依旧积极健康,但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其价值观的形成受到众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们应深入研究这一新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结合“中国梦”等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继承并创新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出有实效、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行为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057-02

一、研究分析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出“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回收1156份,有效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率为86.51%。对有效问卷的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男性占33%,女性占67%,与学校的男女比例分布大体相当;被调查者的年级分配:大一学生占46%,大二学生占21%,大三学生占20%,大四学生占13%,呈递减趋势,调查具有未来的时效性;学生们的政治面貌分布:共产党员占14%,共青团员占80%,群众占6%,与学生们的政治面貌比例基本一致。

(一)“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态度分析

调查显示:在未入党的人中有65%的学生有入党意愿,有10%的学生处于模糊阶段,有25%的学生没有入党意愿。而入党动机也存在差异性,在选择入党的调查对象中有25%的人是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有18%的人是因为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有32%的人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谋求仕途发展等,其余的人属于跟风。不难看出,绝大多数“90后”学生入党思想明确,积极向上;在入党动机上呈现多元化,有32%的学生入党的意识淡薄,对党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

(二)“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50%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24%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不满意或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律能力较弱”,占到了35%;也有多数人将原因归于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缺乏实践机会等外在因素。结果显示:有15%的学生具有积极、崇高的思想观念,认为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自然、了解社会、贡献自身力量;有53%的学生比较现实,认为学习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并能够创造财富;有14.9%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报答父母,遵循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余下的学生持攀比心理。

(三)“90后”大学生就业压力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50%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很大,27%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比较大,认为就业压力较小的学生占8%,而仅有6%的学生认为没有压力。在就业选择上,43%的学生选择机关,选择三资企业的学生占到27%,选择科研设计单位的学生比例排在第三位,选择高等院校的学生比例为11%,选择国有企业的学生比例为8%。在毕业后预期的起薪工资调查结果显示:有76%的学生选择在三四千左右,而9%的学生选择在二千左右,期望起薪达到五千以上的学生仅占15%。

(四)“90后”大学生抗压能力分析

调查显示:有36%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压力最大的是就业和自身前途的问题,有28%的学生选择学习和科研问题,有18%的学生选择经济压力,有14%的学生选择人际关系问题。面对压力会向亲戚、朋友、同学倾诉的学生占39%,而向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求助的仅为4%。认为自己心理调适能力较强的学生达到63%,只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弱。

(五)“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用于搜索信息、查阅资料的比例最高,为21%;下载课件资料、提交作业仅次其后,占到了16%;其他目的诸如参与网上讨论、聊天交友等比例也在10%以上。

二、“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色

(一)政治参与热情高,但有一定功利性

多数“90后”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入党问题,在思想政治上要求进步,有较强的入党意愿。但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没有入党意愿。这说明“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并不单纯,已经有一部分人将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实现例如找份更好的工作列入了入党动机的参考项中,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二)学习积极性高,但存在认知偏差

“90后”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多年来接受的教育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总体来说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但是在对自己学习状况不满意的学生中进行原因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是自身自律能力差,其余的都归因于教师教学水平差等外在因素,有推卸责任、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存在问题的迹象,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三)正确对待就业难,但价值观更务实

社会招聘需求与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匹配,就业结构失衡。在进行的就业压力调查中,大部分“90后”大学生已认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就业压力。但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多数“90后”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和起薪的时候考虑到了实际情况,在单位选择上更注重稳定,起薪期望也比较符合现实。

(四)抗压信心强,但对家庭依赖较高

“90后”大学生对于自身的抗压能力信心度偏高,多数认为自己在面对压力时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但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向家人寻求帮助。这是因为“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呵护,自然对家庭产生较高的依赖度。

(五)善于使用网络,但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90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搜索信息、查询资料。这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知识等;另一方面又降低了他们的自我思考能力,提高了学习惰性。另外,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迫切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索

(一)以“中国梦”为核心,结合多种形式引领大学生坚定信仰

“90后”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要求凝聚力,这就对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大挑战。高校必须把握此次契机,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树立信仰。一是要创新课堂教育主战场。挖掘、扩展“中国梦”的内涵,开展互动性良好、生动活泼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3]三是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引进心理测试等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四是要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亲身体验生活,坚定信仰。

(二)以平等身份与学生交往,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90后”大学生思想独立,不愿接受“填鸭式”的教育,遇到压力时很少选择与老师沟通。所以大学的教育者应该以平等的身份,站在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以此建立信任。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充分地发挥教育者应有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把握微博网络新媒体发展脉搏,维护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权

高校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利用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实现教育现代化。[4]一是要重视微博网络新媒体的建设。相关人员需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并且具备维护网络新媒体的技术要求。二是要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增强其吸引力及感染力。用时尚、有活力的语言更新内容,鼓励学生讨论交流,适当纠正错误的舆论。三是要将思想教学融入微博网络新媒体,教师通过收听学生的微博,可把握他们的思想发展趋势以及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四是要发挥“先进个人”、“知名人士”等的榜样作用,向学生推荐有引领作用的人的微博,让他们在网络交流中深受熏陶。

(四)引入目标管理理论,提高学生自治能力

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制订并实现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针对“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高校教育者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目标,鼓励其亲身参与并实现,以提高自治能力。

(五)贯彻落实“四全育人”理念,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四全育人”是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面素质育人。它要求高校教育者针对所有的学生,公平公正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力图建立并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一是要注重师德深化和推广,使得“四全育人”的理念深入教师之心。二是要针对不同学科、年级、状况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各种活动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三是要认清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全方位培养人才。四是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可将各项指标都计入评奖评优系统,使其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总结“90后”大学生的新特征,关注其需求,以学生为本,突出他们的主体性。一切教育工作都以增强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能力,挖掘学生的积极因素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杉.“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J].前沿,2010(3).

[2] 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

上一篇:高职院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试论泛在学习环境下日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