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贴近实际

时间:2022-08-07 02:05:19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素养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作文教学的设计应该和文本教学的设计等同,追求实效,体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有关高效课堂建设的理念要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但目前作文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一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好的文章建立在深度的思维过程上,学生只有经过深入思考的文字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只有从实践中获得了灵感才能将语言更好地组织在一起。

关键词:语文教学;选取教材;激发兴趣在作文教学设计时我们会引用大量的材料去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在材料的选取上却忽略了材料的有效价值和对于学生的启迪作用的大小,如何让我们的材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等问题,在作文教学设计中必须有预设。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思考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敢于创新,精心选取与社会生活或学生实际紧密相关的事件和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从中获得启发;选取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作。

如果选取一些陈旧的、经常出现的材料,显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当我们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选取新颖材料之时,学生明显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以下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简要举例。

高中语文必修五“表达与交流”模块训练内容一是: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我查阅诸多资料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设计里提到以下一些材料:星巴克咖啡店在世纪初“入住”故宫一例;外国节日文化在中国的盛行;英语学习热等。并试图从这些材料中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看待外来文化的问题。稍有更新换代观念的教师把“故宫中的星巴克”这则材料换成了前不久“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营业”的材料,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以上这些基本上都能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出观点从而写一篇文章。在这一内容的设计上,我将材料换成近日发生一些事件,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对一些热点新闻做出自己分析与判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更加活跃,而且也容易以小见大,发现现象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达到缘事析理之目标。再比如,在这次作文前不久,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问世,其中因收录“NBA”“WTO”等239个以外文字母开头的词语,遭到“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和翻译家江枫等百余名学者联名反对。这也是属于外来文化“入侵”的实例,但材料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并且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这更能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从而谈论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关系,亦能达到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目的。最后,我还引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一则典型实例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即让材料不显得陈旧古板,又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很强的启迪和说明作用。当然,通过分析例子,学会思考,最终要落实到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上的指导,通过这种对材料实例的讨论分析及思考过程,学生的写作思路会更加清晰,在正式写作的时候便有方法可循,有空间可拓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基本概念有这样的界定: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不管是一般文本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加强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更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能构建多样丰富的课堂结构。语文课程目标中包括“发展和创新”的基本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实际,获得人生感受和思考。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将材料与学生习以为常的事实紧密结合起来,这无疑是他们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获得思考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表达与交流”模块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并且学生要适时地通过报刊、图书、网络等途径获取知识。我们的教学设计里对学生生活,对社会热点的涉及之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思考上,更重要的在于带动学生更好地去关注社会事实,关注社会发展,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和获取知识。

兴趣作为学生在获取知识上的一个特殊需要,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这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设计时材料的选择上要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注意:

一、研究学生兴趣源于何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渴望明显要高于耳熟能详的或者陈旧过时的理论。作文教学中材料的选取对于学生的吸引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在设计材料时注重材料的更新换代,注重材料的新颖,注重材料的与时俱进,经常将事实发生的,新鲜的实例引进课堂,通过知识点和材料未知性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二、教师本身对于材料的广泛涉猎

一切材料源于生活,在强调学生广泛积累素材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广泛搜集资料,报刊、杂志、网络都是获得新鲜实例的主要来源,对于国内外的事实热点,对于社会民生的实际发展,对于周围的生活都应该去仔细观察,掌握大量的资源,不把自己局限于固有的教学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教参。

三、对于材料的选取

当教师手头掌握大量的实例材料后,我们还得去精心选取,正如教学生选取典型事例论证观点或者选取典型细节凸显人物形象一样,我们的材料设计应该与本身的教学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材料要能够起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要能够吸引学生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材料选取好之后不是简单的铺陈,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课程教学目标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我们应将各种材料有机结合到一起,使之产生1+1>2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只有跟上时展的脚步,时刻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走在教学的前列。作文教学中材料的设计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只有紧密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上一篇:“高效阅读”教学法初探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