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大豆后茬作物安全性的田间试验研究

时间:2022-08-06 11:03:24

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大豆后茬作物安全性的田间试验研究

摘要 为明确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豆杰)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指导该药科学使用,2012年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玉米、向日葵、南瓜、西瓜、烟草等大豆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出苗率、株高和鲜重作为指标对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5种后茬作物均存在药害,西瓜和烟草受害最为明显,施用氯酯磺草胺的土地翌年不宜种植西瓜和烟草。氯酯磺草胺对玉米、向日葵和南瓜在早期也有明显药害,但3种作物耐药性较好,在上年用药量低于63 g/hm2的地块种植3种后茬作物时,作物初期受害后期可完全恢复,但前提是降雨量必须充沛。

关键词 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大豆;后茬作物;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8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26-02

氯酯磺草胺(豆杰)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研制的磺酰胺类除草剂,该药剂主要用于大豆田茎叶喷雾,其除草机理主要是经杂草叶片、根吸收,累积在生长点,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杂草停止生长而死亡。田间药效试验已经证明,该除草剂在防除鸭跖草、刺儿菜、苣荬菜等大豆田阔叶杂草方面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2]。在氯酯磺草胺其他研究方面,郭永泽等[3]利用UPLC/MS/MS法测定了大豆和土壤中氯酯磺草胺残留量,Follings et al[4]对美国安大略省抗氯酯磺草胺的豚草种群分布进行了研究,Soltani et al[5]研究了苯达松在菜豆田对氯酯磺草胺的解毒作用,Poston et al[6]对如何提高具有咪唑啉酮抗性的藜对氯酯磺草胺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Krieger et al[7]对如何从土壤中提取氯酯磺草胺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氯酯磺草胺对后茬作物安全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玉米、向日葵、南瓜、西瓜、烟草等5种作物作为大豆后茬作物进行研究,以科学指导用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田为黑土,地势平整、肥力均匀,pH值7.2,有机质含量2.0%。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大豆,供试作物为玉米(吉单209)、向日葵(三道眉)、南瓜(谢花面)、西瓜(神冠8)、烟草(吉烟7号)。垄距0.62 m,先打垄后用人工穴播,玉米5月2日播种,西瓜、南瓜5月20日播种,向日葵6月7号播种,烟草5月28日移栽。供试药剂为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具体见表1。

1.3 试验实施

2011年按试验田垄向,顺垄按不同剂量在大豆2片复叶时施药,使用新加坡利农HD400型背负式喷雾器于6月5日施药1次。2012年按原垄重新打垄。每种作物种植面积374.4 m2(24 m×24垄×0.65 m),然后再根据施药设计进行4次重复,每小区6条垄,面积23.4 m2(6 m×6垄×0.65 m)。2012年田间未使用任何化学药剂,试验田内所有杂草均人工拔除3次,以免影响作物生长,施复混肥料(10-15-15)750 kg/hm2,施用方法为复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1.4 调查方法

全生育期共调查5次,分别为作物出苗期(移栽期),观察是否影响作物出苗,出苗后调查出苗率(移栽成活率)、出苗后15、30、60 d时调查株高及鲜重,最后测产。记录药害症状(生长抑制、褪绿、枯斑、畸形等)和发生程度及恢复时间。秋收测产时收获小区内中间2行作产量分析。

1.5 数据分析

先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再用DPS软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不同处理出苗率、株高和鲜重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5种后茬作物出苗率的影响

各种后茬作物出苗(移栽)后均表现出药害症状,玉米、向日葵、南瓜和烟草主要表现在生长缓慢,但植株基本成活,西瓜除了生长缓慢外还存在死苗现象,在出苗后不足1个月,处理C全部死亡,处理B也有2/3西瓜苗死亡。1个月后处理B西瓜苗也全部死亡(表2)。其他4种作物出苗基本不受影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烟草移栽成活率为100%,主要因为烟草移栽本身根部带有一小块培养钵土,在移栽后,即使烟草表现出受害症状,此培养钵土作为缓冲仍能使其继续存活(表2)。

2.2 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5种后茬作物株高、鲜重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玉米苗后60 d内,田间生长梯度明显,空白小区玉米生长最好,然后依浓度由低到高玉米植株高度也由高变矮,但随着时间延长,到后期所有玉米高度基本一致,最后测产时,4个处理的平均产量变化已不明显,除了处理C略低外,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

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西瓜生长影响最为严重,究其原因除了西瓜本身对氯酯磺草胺敏感外,西瓜种子偏小、出苗拱土能力弱也产生严重药害的原因之一,西瓜出苗后遇到部分杂草竞争和药剂的影响,就非常容易出现死苗现象,导致缺苗断垄,试验田内最后只有处理A西瓜多数存活,但瓜蔓明显较空白短小,结实较小。其他施药处理西瓜植株基本全部死亡。

在南瓜生育早期对氯酯磺草胺比较敏感,各处理南瓜生长量依施药剂量呈梯度变化,但南瓜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在出苗后60 d时各处理南瓜生长量差异已不明显,后期从结瓜的情况看,也对产量影响不大。

向日葵在早期药害明显,各处理向日葵的生长量在出苗后1个月内梯度明显,出苗后60 d时差距变小,但各处理从田间观察差距尚存,后期观察,各处理间的差异虽然进一步变小,但仍能观察出来。

烟草对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非常敏感,直到移栽后60 d时,株高差异仍然存在,从烟草的生长看,氯酯磺草胺对烟草影响很重,早期烟草基本上不长,直到后期雨季来临之后才开始生长,因为烟草没有掐尖,所以从烟草开花结籽方面观察,该药剂可以使烟草生育期延长、开花推迟。处理C的烟草直到最后生物量依然比其他处理少。从早期生长看,如果烟草不是移栽,而是直播,其生长状况估计会和西瓜相似,药害极重。

氯酯磺草胺后茬5种作物只对玉米进行了产量调查,原因主要是成熟后试验田内瓜类丢失严重,几乎无法正常取样,向日葵在后期遭受一场台风后90%倒地,对剩余部分取样已不具代表性,烟草的产量基本就是其生物量,而且产量与烟叶的品质有非常大的关系,因前期已进行生物量调查,基本可代表各处理烟草的生长情况,故未进行产量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这5种后茬作物均存在药害,西瓜和烟草最为明显,上茬用过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后,下茬不宜种植西瓜和烟草。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烟草影响严重,虽然烟草没有出现死苗现象,但生长量和生育期都受到严重影响。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对玉米、向日葵和南瓜在前期也有明显的药害,但3种作物耐药性较好,在上年用药量低于63 g/hm2的条件下,这3种后茬作物可以在后期很好地恢复,生长状态与不施药处理差异不显著。如果前茬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用药量小于63 g/hm2时,可以种植这几种作物,如果用药量大于63 g/hm2,不建议种植这3种作物。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夏季雨水比较充足,对农药淋溶作用比较强,加上夏季温度高,因此这3种作物后期生长很快,如果恰逢干旱年份,这3种作物的补偿能力可能不会达到2012年的程度,建议在干旱地区使用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性粒剂后,不宜种植这3种作物。

4 参考文献

[1] 阎冲汇,李海燕.84%豆杰水分散粒剂防除大豆田杂草效果[J].现代化农业,2010(4):6.

[2] 田婧,赵长山.84%氯酯磺草胺WG防除大豆田恶性杂草[J].农药,2009,48(5):376-378.

[3] 郭永泽,邵辉,张玉婷,等.UPLC/MS/MS法测定大豆和土壤中氯酯磺草胺残留量[J].农药,2010,49(1):55-57.

[4] FOLLINGS J,SOLTANI M,ROBINSON D E,et al.Distribution of glypho-sate and cloransulam-methyl resistant giant ragweed(Ambrosia trifida L.)populations in southern Ontario[J].Agricultural Science,2013,4(10):570-576.

[5] SOLTANI M,SHROPSHIRE C,SIKKEMA P H.Safening effect of ben-tazon on cloransulam-methyl and halosulfuron-methyl in dry bean[J].Agricultural Science,2012,3(3):368-374.

[6] POSTON D H,WU J R,HATZIOS K K,et al.Enhanced sensitivity to cloransulam-methyl in imidazolinone-resistant smooth pigweed[J].Weed Science,2001,49(6):711-716.

[7] KRIEGER M S,WYNN J L,YODER R N.Extraction of cloransulam-methyl from soil with subcritical water and supercritical CO2[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0,897(1-2):405-413.

上一篇:不同行间铺设稻草方式对樱桃番茄种植的影响 下一篇:生态有机肥在枸杞上的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