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婆婆一起出去

时间:2022-08-06 10:24:40

都说媳妇和婆婆是“针尖对麦芒”,较难相处。可我经过多年的“磨合”,觉得媳妇和婆婆是可以和睦相处的。我的秘诀是:经常带婆婆一起出去。

婆婆今年68岁,退休在家多年。我老公因为是独子,所以我们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时间长了,勺子难免不碰锅沿。同在一个屋檐下,总不能天天“硝烟弥漫”吧,于是,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我决定采取和婆婆做朋友的办法,来填补婆媳之间的代沟――经常带婆婆一起出去。出去的内容包括:逛街、吃饭、采买、散步、办事等。

婆婆因为年岁大了,不爱逛街。我每次上街时,都要到她的房间动员几次。我认为婆婆之所以不爱逛街,一是因为累,二是觉得我们婆媳之间走在大街上“不搭配”。

于是,我给婆婆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某某广场新建了城市雕塑,某某公园进行了改建,某某地方休闲的老年人特别多等。听得婆婆心里直痒痒,便和我一起上街了!走在大街上,我处处向婆婆介绍新近的变化,让婆婆觉得上街真是开了眼界。过马路时,我必搀着婆婆,俨然一对母女。怕婆婆走得累,上街前特地给她选了双舒适的布鞋和一身得体的棉线衫。每次逛街,婆婆都觉得收获很大,回来后脸上总是挂着笑,心情非常好。

遇到家人齐全且时间充裕的时候,我就会提议:到外面去吃饭。我先是给婆婆讲外面的小吃是如何的经济、味美,再讲家人换换口味有助于身体健康等。听得婆婆动了心,便跟着我们上街了。在外面吃饭,有些人会大手大脚,这是老年人最看不惯的地方。我可不犯那个傻,我总是挑选小吃品种多、价格便宜、环境宽敞的大排档去吃。

点菜时,一要顾及婆婆的口味,点些传统的菜肴;二要顾及家人的馋欲,选几样时尚的。吃时,不忘把我们点的菜肴夹给婆婆一些,让她“尝鲜”。别说,婆婆常常对我们点的“新潮菜肴”赞叹有加,很快就接受了。到结账时,我故意把每道菜的价格说给婆婆听,让她知道在外吃饭,只要是选好地点、点好菜,一样可以花钱不多、吃得爽口。现在,我们家每周必夕、出聚餐一次,起初是我提议,后来变成了婆婆张罗。

婆婆有展练的习惯。为了增进婆媳之间的感情,我常和婆婆一起去晨练,然后和她一起去买菜。婆婆买菜总是选些大路菜,而我则喜欢一些时令鲜菜。为此,在采买过程中,我总是跟婆婆商量:做菜要讲营养搭配,大路菜可做主菜,如炖豆角:时令菜可做配菜,如苦苣。

婆婆刚开始对时令菜持抵触情绪,待菜买回家后,我经过一番精心,调配,将大路菜与时令菜有机结合,吃得婆婆连声夸赞。

现实生活中,总有些媳妇埋怨婆媳难相处,婆婆如何刁难媳妇,如何对媳妇的生活理念、处世方法无法接纳等。对于这些抱怨,我一直以为:生活是门艺术,也要讲点“策略”。

作为媳妇,既然和婆婆成为一家人了,那么就该走近婆婆,了解婆婆,体谅婆婆。我的感触是:要跟婆婆交朋友。

尽管两代人在生活理念、处世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是“敌我矛盾”,并未达到“水火不相容”的程度。作为媳妇,没有必要心存排斥,剑拔弩张地对待婆婆。要学会“三步走”:

一是要了解婆婆。了解婆婆的喜好,包括穿着、饮食习惯等细节。要尊重婆婆的各种习惯,因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是无法用“科学与否”、“文明与否”,“时尚与否”来界定的,家庭生活中原则性的东西毕竟是少数。

二是要理解婆婆。婆婆对媳妇、对家人的批评和指责,应该说出发点都是好的,天底下没有哪个婆婆会教导媳妇去做坏事。应该理解婆婆的一番苦心。也许婆婆在说话、提示时方法不当,但媳妇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计较一句两句“不顺耳”的话。

三是要关心婆婆。要经常“研究”婆婆的心理,时时处处考虑到婆婆的心理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当婆婆感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受到威胁时,媳妇就要给婆婆以“扬威立名”的机会和舞台,满足老人“一家之主”的虚荣心。虚荣心人人有,婆婆是人,自然不例外。

上一篇:叩齿吞津,养生有妙法 下一篇: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