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08-06 09:46:24

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目的 为探讨卒中后抑郁(PSD)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86例初次患单侧单一病灶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发病2周及半年时用CT或MRI确定病灶部位,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结果 急性期PSD的发病率以左侧半球脑卒中高于右侧半球,且以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突出(P<0.05);后遗症期与急性期结果相似,PSD的发病率左侧半球脑卒中高于右侧半球,且以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突出(P<0.05),且PSD发病率比急性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患病率与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具有相关性,与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具有相关性,与发病时间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病灶部位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46-02

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存活者50%~70%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1]。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可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功能康复,甚至是死亡的原因之一,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对PSD与脑卒中部位及发病时间的关系作一研究,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09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住院并连续6个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86例(脑出血72例,脑梗死114例),男120例,女66例,年龄32~86岁,平均(56.0±4.2)岁。入选标准:①脑卒中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单侧单一病灶;②发病时间为2周内;③无意识障碍、失语、严重智能障碍;④既往无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病史;⑤查体合作,依从性好。并对他们随访半年,每半个月1次,分别于发病2周(急性期)、半年(后遗症期)进行两次测评,其中152例完成二次测评,5例患者在调查过程中出现再发脑卒中而死亡,24例再发脑卒中而终止测评,5例患者完成初次测评后,拒绝再次测评、随访。6个月时测评152例,其中男98例,女54例。

1.2研究方法

选用螺旋CT或MRI在起病3d内检查损伤部位(右侧、左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小脑),确定卒中性质(出血性、缺血性),并于发病半年测评时再次复查头颅CT或MRI,以确定为单一病灶。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亲属陪护情况、测查时间、合并其他疾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3]),采用Zung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即SDS<40、HAMD<8分为无抑郁组;SDS≥40、HAMD≥8分为抑郁组。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选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PSD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是否有亲属陪护、卒中类型5个因素相关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力劳动及文化程度高者稍易患PSD,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期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病灶PSD患病率高,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半球病灶比右侧半球PSD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症期与急性期相似,病灶位于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PSD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两侧半球比较,左侧患者PSD患病率比右侧患者高(P<0.05)。后遗症期PSD患病率比急性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测评均示非抑郁组患者ADL能力评分高于抑郁组,因此日常生活能力越差更易患PSD。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PSD患病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测评示PSD与病灶部位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具有相关性,与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具有相关性,与发病时间具有相关性;而与右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双侧顶枕叶、小脑不具有相关性。见表1。

3讨论

有关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多,并存在多种争议。本测评显示不同时间(2周、半年时)测评均示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病灶与抑郁的发生相关,且左侧病灶患抑郁可能性大,与部分学者认为左侧大脑半球病变PSD发生率高于右侧相符[4]。其易发生PSD原因可能与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主要为5-HT和NE系统的失衡,额叶、颞叶、基底节区的损害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失衡或功能缺陷,即引起5-HT和NE传递功能受损,出现5-HT和NE下降,从而引起抑郁症状;另外左侧半球卒中易发生失语,而失语已经被认为与PSD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较易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且患者多为右利手,而左侧半球脑卒中引起的右侧偏瘫等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影响更加明显,而日常生活能力(ADL)也与PSD的发生率明显相关,从而患者精神压力加大,易出现抑郁症。且随着时间越长,了解到功能缺损恢复的困难性,也充分了解到功能障碍的不方便,负性情绪大,更易出现PSD。本次测评发现,PSD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无差异,这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

脑卒中抑郁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美国每年PSD发生率为22%~60%[6],而我国的发生率为30%~70%,本次测评PSD发生为(30.10%~45.39%),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可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因而早期发现PSD并早期进行干预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1-173.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79.

[3] Bhogal,Sanjitk,Teasell. Lesion location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nethodological[J]. Stroke,2004,35(3):794.

[4] Herrrmann M,Bartels C,Schumasher M,et al. Poststroke depression:is there a pathoanatomatic correlate for depression in the postaucte stage of stroke[J]. Stroke,1995,26(5):850-856.

[5] Vataja R,Leppavuor A,Pohjasvaara T,et al.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Lession location revisited[J]. Neuropsychiatry din Neurosci,2004,16:156-162.

[6] 李志彬. 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关系[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1):23.

(收稿日期:2011-03-1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后牙锁牙合伴内倾型深覆牙合的正畸治疗 下一篇: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不同部位ER\PR\EGFR的表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