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制造业集聚与转移实证分析

时间:2022-08-06 09:18:04

山东省制造业集聚与转移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运用产业静态集聚绝对指数、相对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三个指标对山东省制造业的集聚与转移趋势进行分析,将山东省制造业各行业按其所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类型,指出各类型行业的特点,为山东省制造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制造业;集聚与转移;产业集聚指数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关键性产业,体现了国家的竞争能力,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在承接国际现代制造业转移的同时,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也在不断进行,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区域中心仍然在向东部地区移动。

我国有三大现代制造业基地,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一直滞后于前两者。该地区的制造业布局比较分散,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分工生产协作紧密程度较低且区域内差距较大,其中山东半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间水平。而在我国制造业强省排名中,山东省仅次于江苏、上海、广东,处于第四位,这说明山东省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是产业集聚和转移,并且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将对山东省制造业集聚和转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山东省的制造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有所帮助。

二、模型选择和说明

本文选取了三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其中静态方面有两个指标,分别是产业静态集聚绝对指数和产业静态集聚相对指数;动态方面指标为产业动态集聚指数。

(一)产业静态集聚绝对指数

SAij=aij/aij×100%①

本文中SAij表示山东省制造业中行业i的静态集聚绝对指数,其中aij表示制造业行业i在山东省的总产值,aij表示制造业行业i在全国的总产值。

(二)产业静态集聚相对指数

SRi=x/x/yi/yi②

②中SRi表示山东省制造业行业i的静态集聚相对指数,x和x分别为山东省制造业行业i的总产值和山东省制造业的总产值,yi和yi分别表示全国制造业行业i的总产值和全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如果SRi>1则说明山东省制造业行业i总产值占全省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行业i集聚规模较大,属于山东省的优势部门;如果SRi

(三)产业动态集聚指数

Dij (0-t)=dij(0-t)/dij(0-t)③

③中Dij (0-t)表示在时间段(0-t)内山东省制造业行业i的动态集聚指数,其中分子表示在该时间段内山东省制造业行业i的增长速度;分母表示同一时间段内全国制造业行业i的增长速度。若分母大于0,表明在(0-t)时间段内制造业行业i在全国的总产值是扩大的,该行业为扩张性行业;反之则表示该行业在全国的总产值是减少的,属于收缩性行业。本文中,当分母大于0且动态指数大于1时,表明在(0-t)时间段内制造业行业i向山东省迅速聚集;当分母大于0且动态指数大于1时,表明在(0-t)时间段内制造业行业i从山东省向外部转移扩散;分母大于0且动态指数在0-1之间时,表明在(0-t)时间段内山东省制造业行业i的纵向比较有所增加,但是其速度小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该行业也相对向外部转移。当分母大于0,若动态指数大于0,那么分子小于0,说明在(0-t)时间段内制造业行业i从山东省向外部扩散;若动态指数小于0,那么分子大于0,说明在(0-t)时间段内制造业行业i向山东省集聚。

其中产业静态绝对指数衡量的是制造业某行业在山东省内的现有产出能力以及其产值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产业静态相对指数衡量的是制造业某行业现有产出能力及其产值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规模大小和集聚程度;动态产业聚集指数衡量的是某一时间段内山东省制造业某行业生产的区域转移方向和速度。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根据公式①②③计算得山东省制造业2008年的产业静态集聚绝对指数、相对指数和2003-2008年的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其值分别为12.8%、0.516和1.148(远大于1),说明山东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10%以上,制造业集聚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在全国具有相当的产业优势。其动态集聚指数远大于1,这表明近年来山东省制造业在不断集聚,其在全国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制造业分行业各指标值见表1。

由表①第三列可以得出山东省制造业中,包括橡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在内的18个行业产业静态集聚绝对指数大于10,即山东省该18个行业的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相应行业总产值的10%以上,其中橡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比重占到20%以上,说明山东省制造业中这3个行业在全国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从表1第四列可以看到,产业静态集聚相对指数大于1的有橡胶制品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0个行业,说明这10个行业是在山东省制造业中规模集聚优势较大的行业,其中橡胶制品业相对指数达到2.24,可知其规模聚集优势非常显著。表中第六列产业集聚动态指数反映出山东省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长速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指标值大于1),正在向山东省快速聚集。其中行业编号为4、5、6、8、11、15、25、27、28、30的10个行业指数值大于1.30集聚速度最快,另外13个行业较之稍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其指数值小于0,说明该行业在山东省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开始向山东省外扩散。最后6个行业指数值分布于0-1之间,说明其产值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总体上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结论

从整体层面上看山东省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目前山东省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在十分之一以上,并且山东省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三位。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如橡胶制品业产值占全国的28%以上,经济发展富有活力并且制造业拥有强劲的发展潜力。

从行业层面上看山东制造业各行业发展趋势各有偏重。首先以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等为代表的10个行业已经是山东省集聚规模较大、优势十分明显的行业,同时也是竞争力较强增长较快的行业,并且集聚规模不断扩大。其次是以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制品业为代表的4个行业是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规模优势的制造业行业,但是其增长速度较全国平均水平较低,有相对向外转移的趋势。再次是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为代表的13个高增长低集聚行业在山东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虽然目前还不具备规模优势,但其集聚趋势比较明显,发展前景良好。最后是饮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3个行业聚集程度和发展速度均处于低水平,属于山东省的劣势行业,竞争力较弱,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下降。

基于以上分析,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应根据各行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措施,加快发展未来的主导产业,扩张优势行业和发展潜力强劲的行业,促进高增长高集聚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加速劣势行业的对外转移,以此优化调整山东省制造业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罗云毅,周汉麒.工业重心东移与“十二五”期间的区域产业转移和承接[J].宏观经济研究,2010(1).

2、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M].科学出版社,2009.

3、靖学青.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与转移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山区\半山区发展家庭工业的思考 下一篇:国际贸易摩擦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