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堂VS佰草集 中草药化妆品竞争升级

时间:2022-08-06 07:42:34

本草堂VS佰草集 中草药化妆品竞争升级

近年来,中草药、草本、植物等概念成为化妆品的热点。上海家化以“佰草集”挤入中高档化妆品市场,打破了本土品牌只能拼三四级市场的尴尬局面。中医世家霸王也成功穿越海飞丝与清扬的阻击战。

日前,“两草之争”的消息引起业界关注,中草药化妆品竞争升级。据了解,霸王将借“本草堂”正式进军中草药化妆品市场,目标直指该领域第一品牌。而目前的中草药化妆品第一品牌“佰草集”也是雄心勃勃,上海家化传出消息称,拟以1.7亿元增资佰草集,主要用于品牌建设、渠道建设等。

与此同时,片仔癀、同仁堂、敬修堂等药企也纷纷加大对旗下中草药化妆品系列的投入。业界指出,中草药化妆品市场增长快速是吸引各企业的主要原因,未来2~3年,该市场竞争将更激烈,不排除宝洁、欧莱雅等外资大鳄也来“抢城掠地”。

两“草”之争

2009年12月17日,霸王集团在霸王国际大酒店举行会,宣布推出由王菲倾力代言的“本草堂”护肤品系列,直指中草药护肤品高端领域,大力倡导全新、天然、健康的中草药养颜护肤新理念。业界分析,霸王此次进军中药护肤领域,意味着霸王集团发挥中草药资源优势,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向纵深挺进,也给国内护肤市场带了新的竞争活力,这将加快行业的洗牌和升级。“本草堂”此次推出系列养颜产品一共有四个系列:红润透白系列、活肌抗皱系列、清润补水系列、清肌祛痘系列。

自从以“中药养护”为特色的霸王洗发水打开市场后,霸王品牌已经成为中草药护发及洗发水市场第一品牌,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中药世家”的浓厚底蕴,霸王集团开始考虑将中药资源引入更多的领域,以深入传承中国中草药传统文化。而“本草堂”的推出,无疑是霸王集团做大中药产业的具体表现。

据霸王集团总裁万玉华向媒体介绍,早在7年前,霸王就开始筹备“本草堂”相关事宜,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精心的研发、细致的策划和缜密的营销部署,终于向市场正式推出“本草堂”。据介绍,“本草堂”继续秉承霸王集团“中药世家”的定位,主张通过长期调理养护,改善肤质,由内而外养出红润白皙的肌肤,与市面上盛行的非中草药护肤美容形成差异化,带给消费者一个全新的、天然健康的养颜护肤理念。“本草堂”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25~45岁的白领女性这一高端购买群体,意图显而易见――抢占高端中草药护肤品“蓝海”市场。反观目前国产护肤品领域,除了佰草集外均在中低端领域残酷厮杀,系出名门的本草堂不可小觑。

另据介绍,在渠道方面,“本草堂”将在各大连锁KA卖场开设专柜,进驻全国大百货等等。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百货渠道向来是护肤品牌树立高端形象的主要战地,要赢得百货渠道的刮目相看和盛情邀请,不仅仅要取决于品牌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品牌潜在价值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因此,只要能布局百货,也就相当于品牌有了足够的竞争实力。

“霸王誓将本草堂打造为中草药护肤品世界领导品牌”万玉华信心十足地称。这喻示着霸王集团已经不满足于洗发水行业的领先地位,其将籍着“本草堂”上市进军中草药护肤品行业之际,把“中药世家”的旗号挥斥于洗发水之外的更多领域。

对此,有日化专家表示,“无数药企都有很好的产品,但进入都失败了,光有产品是不行的,要想让本草堂追上佰草集,霸王必须在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闯出新路。”

而目前的中草药化妆品第一品牌“佰草集”也是雄心勃勃,上海家化近日传出消息称,拟以1.7亿元增资佰草集,主要用于品牌建设、渠道建设等。上海家化于2009年11月25日公告称,上海家化拟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将17016万元募集资金增资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佰草集,主要用于佰草集品牌建设、消费者沟通、渠道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和固定资产购置。这意味着对于需要许多资金进行渠道建设及品牌宣传的护肤品来说,佰草集有了更大的竞争力。

在上海家化的品牌布局中,佰草集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01年,佰草集全国门店只有12家,全年零售额只有300万~400万元;2004年,佰草集在全国的门店达60多家,年销售额也有了3000万~4000万元。终于在2005年,佰草集首次实现了盈亏平衡。接下来的几年,以年均70%的速度增长。如今佰草集全国有600多家门店,在法国境内有丝芙兰70多家门店分销,2008年佰草集总零售额是6亿元。

业界指出,霸王“本草堂”此次大手笔进入中草药化妆品市场,必然会改变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而未来几年,中草药化妆品市场的龙头席位将是“本草堂”与“佰草集”之间的竞争。

中草药化妆品竞争加剧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天然和环保逐渐成为时尚和潮流的风向标。而中草药作为中国的国粹,包含着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草药养颜文化,以“安全、健康、有效”的特点逐渐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竞相追捧。

大多数天然活性物结构复杂,立体构型专一,人工目前无法合成或无合成价值,仍须依靠自然界供给,而中草药资源丰富,又在上下几千年中积累了许多药效记录,所以可最大限度、最便利地满足化妆品研制的需求。

现在,很多国家开展了对中药化妆品的研究,中草药中所含各种天然活性物,已被广泛用于现代化妆品中而发挥各种作用,如营养、治疗、防腐、抗氧、赋香、赋色等。

我国记录于药典的中药资源280多种,加上常用草药,可利用的中草药可达5000种左右。现已有3700多种已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明确了其中的化学活性成分。

Euromonitor调查公司数据显示,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每年以23.8%的速度增长,而中草药化妆品的年增长率高达65%。相关预测称,明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1200亿元,而中草药化妆品领域份额将由现在的20%增长到40%,总额达480亿。

与此同时,中草药化妆品领域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起来。除了片仔癀、同仁堂、敬修堂等药企也纷纷试水之外,欧莱雅、资生堂等外资企业也开始加大对中草药、草本化妆品的发力。

2009年9月23日,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宣布,正式启动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至此,已有4家跨国化妆品公司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根据规划,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以提高对中国及亚洲人群的皮肤和毛发状况的认识。

其负责人透露,该中心将于明年启动中草药的基础研究。联系此前宝洁、联合利华和安利的计划,这表明外资品牌在华的本土战略正一步步深入。

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总监沈雷杰表示,研发中心初期主要设有彩妆、护肤以及护发产品实验室,集团在此方面已投入600万欧元,后期还将有更大的投入。

与欧美不同的是日本,由于日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本身在日本“汉方药”就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因此,其在化妆品上对中草药的运用起步较早,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上世纪90年代,日本对中草药的开发研究是以2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的。在日本已收入JCID(日本泛用化妆品原料集)的中草药有114种,各公司用于化妆品的中草药已逾200种。目前日本天然中草药化妆品已占整个化妆品市场的50%以上。由于日本拥有天然中草药的优势,故近年来日本向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先进国家出口中草药化妆品逐年增多。为使中草药化妆品的研究更加深入,日本津村顺天堂与中国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签定了中医及中草药药理和实用化研究协议。波拉公司系统研究了中国《外台秘要》等医学古籍,并与中国共同研究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显而易见,日后在中草药化妆品领域的竞争必将愈演愈烈。民族品牌虽然拥有天然优势,但在市场多层次的“交战”中,能否固守高地,还需拭目以待。

遭遇禁“药”挑战

为了抓住市场趋势,各大化妆品品牌纷纷结合了传统中草药的药用价值,打出“草本”概念牌,如“六神”和“佰草集”等化妆品品牌,“佳洁士”、“高露洁”和“中华”等牙膏品牌,配合清新的植物草本味道,颇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从市场角度来看,中草药是功能性化妆品的最好原料。中草药可以很好地与化妆品结合以发挥出更好的功效,比如灵芝提取液在控制一定剂量的前提下,可提高肌肤细胞能量在细胞内的含量,从而达到抵抗衰老的作用;当归也常用于化妆品配方中。

当归、杏仁、首乌、人参和甘草等这些传统的中草药精华,在现代人们对健康与美丽并重的追求中,已逐渐超越了传统的药用价值,早已成为了各企业化妆品研发中最受青睐的原料之一。

但是,有些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在化妆品的诸多环节上透支行业资源与信用,使消费者上当受骗,蒙受损失,身心受到伤害;有些化妆品品牌,即便是使用了一些化学成分,对外也宣称是天然化妆品;还有的化妆品企业以“中草药”为幌子,在化妆品销售与广告宣传时向公众传达虚假信息’使用很多夸大的言辞,骗取消费者信任,从而将一些含化学成分的化妆品以中草药化妆品的名义兜售给消费者,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使那些真正含有天然成分的化妆品受到了不公平竞争。

2009年9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了关于征求《化妆品命名规定》的征求意见稿,这不禁让人联想到6月16日的《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意见稿,两次意见稿的,相隔不过仅仅4个多月。自从2008年9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管化妆品的监管工作以来,已经了几次规范化妆品市场的意见稿,可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范化妆品市场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此次《化妆品命名规定》同样列出了诸多禁用语6月份引起的激烈争议的“中草药”、“中药”等不被纳入“敏感性词汇”之列,但却提出了范围更宽泛的“药”、“药方”、“药物配方”、“祖传秘方”。这不禁让主打中草药的民族品牌无法轻松起来:这一意图与国际接轨的《化妆品名称命名规定》,是否会阻碍中草药文化国际化发展,如此一来,本土品牌将丧失最大的竞争优势。

“中草药概念炒作过火,药监局亮黄牌”,南方都市报是如此报道的:在大部委组建之前,卫生部就有过相关的意见稿,当时很多企业就提出了意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后,又把这个文件发了下来。化妆品禁“药”由来已久,而企业的意见也一直未曾间断过。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民族企业继承的宝贵遗产,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中,‘中药’‘中草药’的概念并不单单是‘药’的概念,更多的是与美容、养生、保健等理念联系在一起。中草药作为中国的国粹,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医药、养生或保健用品,而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天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着迷于中草药的原因。所以,中草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其衍生出来的机理和文化传承都不可摒用”,有中药专家表示。

当全世界都对中草药竞相追捧之时,如果“中草药”、“中药”、“祖传秘方”等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从包装上消失,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本草”、“植物”、“汉方”等球的词汇,但如此一来,不仅从外观上对消费者的“眼球”吸引力大打折扣,而实际上也丧失了“中药”独具中国文化的内涵。据国内中医药专家的介绍,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是因为中药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后来随着发展,本草学才逐步改成为“中药学”。也就是说,中药本身就涵盖本草,但内涵要远远的超过其中的范畴。“中药”、“中草药”命名如果被喊停,没有文化根基的产品只能淹没于同质化的红海中,也将阻碍中草药文化在国际上的推广'同时也会打击一批优秀的中草药民族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规范用语是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化妆品行业的绿色、健康和谐发展,打击一些滥竽充数的不良厂商。那么,就要清本溯源,制定更为合理、规范、透明的标准以规范产品的生产。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真正有技术、有能力、有信誉且有志于发扬中草药优势的本土品牌来说,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及产品质量和功效上。霸王洗发水投资8亿建造325亩的国际日化基地,还有上海家化、南方李锦记在研发的大力投入,都体现了这些民族企业在保障产品品质方面作出的努力。

对于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企业根据相关的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条件、检测条件等必须达到符合的指标。而权威相关监管机构的的严格认证也是保证产品品质的一个重大参考指标。消费者区别违规产品和合格产品,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产品包装上的权威认证的标识,“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包装上标注“特批”、“认证”等词语,可以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个产品的质量。”

“《意见稿》规范用语,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个透明、和谐的市场环境,但在制定规定的时候可以更加变通―下,比如说‘医疗术语’的禁用规定可以更精确一点,‘国家禁用的药物’这样的说法就更清晰明了,不会产生歧义。而且,禁令语难免会无法顾及到各方的权益,可以采取等其它思路或政策来提高准入门槛,如此既有利于规范国内市场,也有利于中草药本土品牌的更好发展”,业内专家建议。

希望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管理下,能给消费者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也给企业构架良好的竞争环境,使得中草药化妆品得到健康发展。

上一篇:网店VS卖店,亮出了谁的命门? 下一篇:一个女性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