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文科大楼设计

时间:2022-08-06 07:27:53

韩山师范学院文科大楼设计

摘要:通过对韩山师范学院文科楼工程的介绍,说明设计者如何运用继承、延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与环境相融合的高校教学建筑。

关键词:继承;延续;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022-03

收稿日期:2006-04-19

作者简介:黄德民(1963-),男(汉族),建筑师。

1 工程概况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也是粤东地区著名高校之一。文科大楼拟建在桥东“东山路”东丽学村A区,工程占地约2520m2(约56mx45m),场地地势低平,地貌属山丘地,基建总面积约7.4万m2。

2 设计理念

韩山师范学院创立(建)历史悠久,文科大楼的建设是韩山师院东区校园发展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东区校园与东丽学村A区被东山路分割成两个区域,因此,如何承接东区,启下东丽学村,使东丽学村成为韩师学院校区的延续发展,是我们本方案设计的重点,也是该项目设计的难点。文科大楼处于东丽学村A区入门中轴线上,其位置十分重要,文科大楼正面面向东山路,立面设计关系到沿东山路的城市景观,功能设计必须满足使用的要求,并充分体现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在考虑以上提出的设计重点、特点和难点的同时,我们也着眼于体现高校教学楼的现代气息和先进技术,尊重和延续东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把新建的文科楼融入校园的建筑群体之中。我们的构思主题是:继承、延续、以人为本。

2.1继承

由东山路分割的东区和东丽学村均为韩山师院新校园区,如何把这两个区域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校园区,将拟建的建筑物同已建建筑物的设计风格相协调,形成呼应关系。因此,尊重和继承已建的东区校园建筑风格成为设计的关键。

东区学生图书馆座落于东区的轴线上,而文科楼又是座落于东丽学村A区的轴线上,于是我们将文科大楼与已建理科大楼贯串于一条继承与延续的轴线上,通过该轴线承转了文、理科的呼应关系,寓意东区校园向东发展,形成统一整体,把两区融为一体。

2.2延续

教学区建筑物风格的延续也是校园文化的延续,并寓意发展。因此我们将文科大楼的设计风格与学生图书馆和理科大楼风格协调呼应,特别强调了文科教学楼与东丽学村A区学生宿舍不同建筑功能的不同设计风格。在文科大楼建筑立面处理上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与理科大楼有机联系,形成自然过渡。建筑物的文化延续,拉近了两区的距离,增强了园区之间的融合程度。

2.3以人为本

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学习、交流环境,设计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已建的东区学生图书馆前面下沉广场的生态型校园环境和东丽学村A区学生宿舍的绿化布置,使文科大楼融于自然的生态环境之中。首先在大门入口广场我们采用了园林式的设计手法,使整个环境自然、生态、人性化;文科大楼首层中庭营造了一个园林式的绿化空间,把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引入到建筑物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到自然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

3 功能布局

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在平面设计方案中进行多个方案比较,综合评选最后方案,该方案综合了各个方案的优点,设计使用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功能设置:

a.大型阶梯教室13.8m x25m,设在首层两侧,方便大量人流的疏散,每间能容纳253人,总共506个座位。

b.大教室1 7.2mx8.8m,14间设在两侧二至八层,能容纳?20~150人/间,总共约2100个座位。

c.标准教室26间,能容纳80~100人/间,总共约2600个座位。

d.小教室?4间,能容纳60―80人/间,总共约1120个座位。

另在每层均设有教师休息室(两间)、教授办公室、管理室、配电房等辅助房间,并在三、六层利用两个标准教室安排系级办公室,微格教室设在八层,教室全部设置多媒体与网络连接。各层均设有学生课外活动空间。

文科大楼平面布局设计合理,教室设计符合国家规范,平面及垂直交通组织流畅,走廊宽敞,教室光线充足,空气对流畅通。

首层的电梯大厅空间采用两层楼的高度,增加大堂的视觉空间,电梯大厅设在进门处,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人流集中的垂直交通问题,内庭式的口廊设计打破传统的单调长廊模式,创造灵活多变的课余活动和交流空间。

4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采用简洁的现代设计手法,立面风格力求与已建理科大楼恸调呼应,正门的石板台阶设计同理科大楼及图书馆建筑风格呼应,并解决阶梯教室踏步高差问题;正面入口大幅玻璃幕墙设计富于现代感,两侧立面的梁柱构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力求产生强烈的艺术视觉震憾,屋面的钢结构构架呈腾飞形状,喻意挺拔向上,立面设计充满时代气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

6 结语

本方案为业主网上公开招标的中选设计方案。该方案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该项目现已进入施工阶段。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建筑设计院

上一篇:中心区类型的CBD规划 下一篇:传承、融合中求得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