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06 07:18:09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疗效进行观察,从而确定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确定治疗剂量A组10 mg,B组15 mg,C组20 mg,口服,每天1次,连续口服满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三组的性激素水平,并对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为23.33%,闭经率为50.00%,均明显高于B、C两组;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三组的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围绝经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但少数妇女会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现象。在临床上,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已属常见,但在剂量上仍有争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0例,年龄45~55岁,平均(51.01±4.6)岁;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出现贫血症状。因诊断需要,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诊断性刮宫术,无异常;实验室对90例患者的心、肺、肝、肾等功能均进行了检查,将血液系统疾患排除在外。9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了A、B、C组,每组3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术,病理检查结果出来的当天对所有患者进行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口服米非司酮,A组剂量为10 mg,B组剂量为15 mg,C组剂量为20 mg,每天1次,连续口服满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

1.3 观察指标 在采用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前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记录其改善情况或其他突况,与此同时,还要对用药前后患者的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检测成分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等;此外,要对子宫大小和内膜厚度在用药前后的变化有一个了解,可采用超声观察。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的复查,每月至少1次。停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复况。

1.4 疗效标准 疗效分有效、复发及闭经。有效:指用药治疗期间阴道没有不规则出血现象,患者恢复健康;复发:指停止药物治疗后患者再次出现阴道出血现象,需进一步治疗;闭经:指停止药物治疗后患者无阴道流血现象,且6个月之后无复发现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治疗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将A、B、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月经恢复正常,治疗有效者,A组8例,B组18例,C组21例;闭经者,A组15例,B组10例,C组8例;A组仍有7例患者停药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复发率为23.33%,B组有2例患者,复发率为6.67%, C组仅1例患者,复发率为3.33%。药物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复查肝、肾功能及血糖,结果正常。见表2。

2.2 性激素变化比较 对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性激素产生的变化进行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三组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雌二醇(E)水平,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明显高于B组、C组两组(P0.05)。见表3。

2.3 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内膜厚度的变化 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米非司酮临床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颇有疗效,而剂量的选择尤为重要,如果剂量过低,则达不到预期效果,过高,也不一定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次试验中A组剂量为10 mg,相对偏低,C组为20 mg,偏多,B组剂量15 mg,A组患者的雌二醇(E)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两组,对处于围绝经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效果,治疗效果最佳 [4-5] 。

本文探讨了不同剂量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宫血疗效以及药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15 mg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宫血,可以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桃芬.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0):66-67.

[2] 郑蔓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J].广东医学,2011,32(14):1874-1876.

[3] 江世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4):76-77.

[4] 王娜,赵薇,石磊等.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341-343.

[5] 程保萍.米非司酮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57-58.

[6] 张燕,唐宏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54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2-3.

[7] 孙敏玲.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浓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417-420.

[8] 王丽鸽,孙丽萍.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6):2300-2301.

[9]刘康利,魏贵霞.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分析[J].2009, 28(9):19-21

[10]沈景丰,赵玲萍,蒋盈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诱导闭经的效果[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18(2):93-95.

(收稿日期:2012-10-11) (本文编辑:车艳)

上一篇:如何确定建筑工程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 下一篇: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