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时尚

时间:2022-08-06 04:04:47

不仅仅是时尚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大家都把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这个重任具体落实到“研究性学习”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深入、认识的完善,我不禁要说: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时尚。

一、点击研究性学习的软肋

1.“发现学习”向“获得学习”的叫板

在教学中,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老师开始否定获得性学习,总觉得它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认为获得、接受知识就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发现知识的学习,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得很快。事实上,从信息获得内化形成感性知识自主思考形成理性知识,这一过程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获得和接受,也必定会有自己的发现。实际上,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只能是盲目地、虚假地进行“误试”式的研究。

例如,在教学“二十四时记时法”的时候,有位老师花了很多心思要学生研究:一天的开始是几时?由于学生所熟悉的钟面上没有0时,电视机上出现的0时也是在凌晨(学生很难得看见),于是,很多学生都觉得无从下手,结果,花了时间的研究也是没有结果,最后,只好再由老师告诉学生: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我觉得,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反而不如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就明确告诉学生:一天就是从0时开始的。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明晰的概念,又能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研究更具有研究价值的内容。

2.“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取舍

毋庸置疑,通过“研究性学习”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确实是学生中的“精英”。

可是,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来看看:当有的老师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请学生进行交流,往往几个学生把问题回答完了,老师就比较满意,似乎就表示全班都会了。透过这种被苏霍姆林斯基称为“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我不由地想到: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缓慢的学生是否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了?所以,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老师要注重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学习效率”和“四十分钟”的矛盾

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肯定会有帮助,因为学生必须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有自我体验、自主思考、自我选择的过程。但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需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探索。一节课――四十分钟,既要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要有充足的时间来保证学生能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往往很难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所以在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老师要对研究内容进行选择,选择有研究价值的内容进行探究。如果像“四边形”这类知识也要学生去猜想、发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意义。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老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注重课前资料的收集和课后知识的延伸。

二、刷新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走出研究性学习的误区,还研究性学习的本来面目,是促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 选择内容,体现价值

针对存在的“发现学习”与“获得学习”的矛盾,需要老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

(1)减少没有研究价值的研究性学习。如:一些计算教学(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完全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自学来直接获得;一些概念的教学(垂线、平行线、整除、倍数、约数等)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式讲解获得,无须花费过多的时间来进行研究性学习。

(2)重视一些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操作性强的内容(平面图形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学生小组或同桌的合作进行研究,参与知识产生的整个过程;实践性强的内容(如实际测量) 完全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操场上实地进行研究;生活气息浓的例子(千克的认识、利息、简单的统计、百分数的意义等)可以请学生进行调查和访问来获取知识。

2. 关注弱势,全面参与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想使教育面向全体,避免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要保证弱势群体的参与效率。

(1)合理组合小组成员。分组时,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关注弱势群体。

(2)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一人也不落下。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以弱势群体为中心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时,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例如,在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可指定小组中不善于思考或发言的学生,让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指导、帮助他,让他代表本组进行发言。这样一来,小组成员自然而然就把合作中心放在这些弱势群体身上,同时在合作中共同提高,达到各自优势的互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3. 内外结合,提高实效

“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但在课堂教学只有四十分钟的前提下,要想保证研究的实效,而不是走过场,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引导学生注重课前资料的收集和课后知识的延伸补充。

如:在教学“利息”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去附近的银行进行调查,询问有关“利息”的知识,在课上学生就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又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效率。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会不断出现,在课后,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进行研究,这样既深化了书本的教学内容,又真正地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谈液压挖掘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藏区一妻多夫制婚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