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时间:2022-08-06 03:38:23

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摘要:流体包裹体是地质时期形成各种矿物体过程中的地质液体,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研究能得出各种矿藏形成的条件,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内涵以及特点出发,在对相应的流体包裹体的特征了解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石油矿藏的有效指引和开发,从而在石油地质上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及发展。

关键字:流体包裹体;特征;石油地质;应用

一、流体包裹体内涵

流体包裹体是在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沉积物的演化作用,在各种沉积物形成各种矿物、岩石、矿藏的形成中包含的大量的流体包裹体,这些流质的包裹体记录下了大量的关于流体介质的性质、组成部分、物化的条件以及地球的动力学因素,实际上是对相应矿藏的演化过程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矿藏形成中的样品。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的按照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可分为原生、次生和假次生的矿物包裹体。原生包裹体在形成后就建立了与外界环境相互隔绝的体系,从而能切实反映矿物在演化过程中的如温度、压力以及矿物溶液的密度以及流体的来源等方面的切实数据,实际上也是对相应矿物形成条件的真实记录和定格。流体包裹体是油气演化和形成过程中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原生包裹体的研究能实现对石油地质上的有效应用。

二、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

根据具体的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及相态,可分为盐水溶液和有机包裹体,盐水溶液的流体包裹体又包括单相盐水、汽液双相的盐水包裹体,有机包裹体又存在单相汽态、气液双相、气态烃、沥青、含气态烃的有机包裹体。与石油地质相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气液双相的盐水包裹体、纯气态烃、纯液态烃的包裹体以及气液两相烃包裹体、沥青包裹体。各种包裹体均具有不同形式的特征,从而能在石油地质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形成的条件对当地的矿物形成过程进行还原和推导。

气液两相的盐水包裹体的气液比大于5%,无色透明状,体壁边壁较为清晰,体积较小;纯气态烃包裹体又气态烃构成,透明度较差,边壁属厚壁状,个体大小各异,但呈群体分布;纯液态烃包裹体有液态烃构成,紫色,透明度差,蓝荧光下具有弱荧光特征;气液两相的流体包裹体由两相烃类构成,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矿物中具有不同的颜色,透明度差,边壁较厚,蓝色荧光下液相烃有弱黄荧光特征;沥青包裹体由固态的沥青构成,黑色;不透明,不规则形态,不同矿物样品中沥青含量变化大。

三、流体包裹体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1、成岩的作用以及油气生成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方式和形成的各种特征进行有效分析,并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综合各种相关地质资料,从而对成岩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了对成岩的作用、相关构造的运动最后到油气的生成和构造,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实现了三个阶段的推断。但沉积岩的作用以及后期构造运动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和信息的采集也较为复杂,应从流体包裹体的各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实现对油气生成以及运移的准确推断。具体的成岩作用可分为表层生成岩、早成岩以及晚成岩阶段,对应可分为表生成岩环境、浅埋藏成岩、中埋藏以及深埋藏的成岩环境。

2、烃源岩的探测以及油气的运移探索

不同的地层赋予了烃类包裹体的不同特征,烃源岩中的烃类包裹体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并且一般有两次排烃期。而油气的初次运移则出现在成岩的埋藏作用阶段,油气的二次运移主要以地质构造运动所造成的裂缝为运移的通道,也可通过压熔裂缝、缝合线以及溶蚀的孔隙进行运移。油气的二次运移具有多种形式的运移相态,包括液态烃、气态烃以及固相的沥青以及含盐水的溶液的组合,从而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油气的运移的成分是水加上不混熔的烃类;其次,含烃的气相、液相和沥青固相在油气运移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比例模式。甚至在同一阶段同一时期也具有不同的比例。最后,油气单独相态运移状态较少出现,油气的二次运移是建立在地址构造运动的基础之上的。

3、油气的演化过程以及火山活动造成的影响

油气演化在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层位具有不同的特点,应在相应的探索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具体的情形具体分析实现了对具体油气演化过程的仿真模拟,从而才能切实促进地质油气的发展,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探索模式,实现持续的发展。在具体的油气演化过程中,应对附近的火山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得出最为准确的数据,通过对油气演化以及火山形成和活动规律的探索实现了对具体某一地区成岩条件以及成岩类型的基本的了解和推测,并根据火山碎屑的分布规律实现对火山活动的大致情形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在火山活动以及油气运移二者之间搭建合适的桥梁,形成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相应的数据实现对油气地质的考察。

4、流体包裹体的检测方法

调查显示,岩体裂隙中存在大量的流体包裹体,从而组成流体包裹体迹面和迹线成分。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和形态参数的显微结构和微观成分,使得岩体变形和破坏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被记录下来。

参考文献:

[1] 黄丽婷. 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2) .

[2] 李兆奇,陈红汉,刘惠民,郝广雷,蔡李梅. 流体包裹体多参数综合划分东营凹陷沙三段油气充注期次及充注时期确定[J]. 地质科技情报, 2008,(04) .

[3] 黄文彪,孟元林,卢双舫,肖丽华,高建军,孙山,王义军. 利用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模拟分析油气成藏史――以鸳鸯沟洼陷西斜坡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04) .

[4] 旷理雄,郭建华,朱锐,罗小平,祁开令,周小康. 涟源凹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02) .

[5] 陈勇,林承焰,张善文,宋国奇,周振柱,于雯泉,郑洁.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储层流体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J]. 沉积学报, 2010,(03) .

[6] 旷理雄,郭建华,朱锐,罗小平,祁开令,周小康. 涟源凹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02) .

上一篇: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下一篇:连运港核电厂附近海域叶绿素a的含量及平面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