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芳最是英雄血香骨侠踪弥史书

时间:2022-08-06 02:11:18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王公贵族已经使用沉香熏衣上朝。西汉年间,为了抑制匈奴扩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宛(古代中亚同名,大约在今菲尔干纳盆地)、大月氏(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大夏(中亚和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古国名)、安息(位于伊朗高原的古代国家)、身毒(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带)等国,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据《后汉书》记载,西域、天竺传来的储香、胡椒、石蜜,大秦国(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的苏合香,越南北部的沉香也随着凯旋之师和商贾马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地区;且把当时产香的我国南部的偏僻之地都划人中华的范同之内。汉武帝一生酷爱用香,其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博山炉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从西汉到南北朝的700百年间十分流行,且多为王公贵族所用,多由能工巧匠制做,故也是汉晋时期地位最高、最为特殊的一类熏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所用香炉的尺寸、材质是不同的,皇帝、皇后为金质,妃子、皇子为银质。特殊地位的亲王有使用鎏金、错金博山炉的,如中山王刘胜即是一例。一般官员多用铜质博山炉,香炉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西京杂记》:东汉末期,汉献帝宫中有“纯金香炉一枚”,“贵人公主有纯银香炉四枚,皇太子有纯银香炉四枚,西园贵人铜香炉三十枚。”

博山炉能在西汉快速流行开来并享有很高的地位,与汉武帝的推重有关。汉武帝奉仙好道,此时期的博山炉追求于仙山、仙岛的奇幻梦境,炉盖高耸如山,模拟仙山景象(传说东海有“博山”仙境),山间饰有灵兽、仙人,镂有隐蔽的孔洞以散香烟。足座下还常设有贮水(有贮兰汤之说)的圆盘,润气蒸香,象征东海。焚香时,香烟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宛如云雾盘绕的海上仙山。据史料记载汉代还有更加精巧的“五层博山炉”、“九层博山炉”。燃香后各层会有序的自然转动,致使图案变换,这些香具以及燃香后出现的奇妙景象,既可促进人们思维灵光的展发,也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

东汉年间,战乱纷纷,社会动荡。这时香仅为宫中或贵族之家焚熏,平民百姓用不起也无福享用。据史料记载,东晋巨富石崇的厕所旁“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而《三国演义》描述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写道: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败走麦城,被吴将擒杀。孙权恐刘备与诸葛亮报仇,派人以木匣子盛关公首级送与曹操,意欲嫁祸。曹操知其计谋,又敬关羽忠义,依主薄司马懿计,没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令大小官员送殡,曹操拜祭,赠为荆王,差官守墓。

《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按历史记载,曹操对关羽的尊敬与喜爱是毋庸置疑的。魉档蹦旯赜鸷土醣甘散时,曹操为了留住关羽,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赤兔宝马,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饶恕过五关斩六将之罪。关羽亦以华容道义释曹操来回报曹操的知遇之恩。所以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曹操确实也是真心以王侯之礼埋葬关羽。罗贯中在小说中写到曹操见到关羽只有首级而没有身躯,选择使用沉香木而不是以玉片包裹躯体,足以体现沉香在古代所代表的贵重程度了。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关羽死后,刘备为报杀关羽之仇,起兵攻打东吴。蜀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孙权为了向刘备求和,将被手下杀掉的张飞的首级盛在沉香木匣内,奉还给刘备。东吴当时情况危急,有亡国之险,为了表示求和的诚意,必然使用最珍贵的盒子装盛张飞的首级送与刘备。孙权没有选择以黄金或其他宝石装饰制成的盒,而是使用沉香木制成的盒子,小说作者罗贯中如此处理,足以说明沉香在古人心中的珍贵。

从《三国演义》里关羽和张飞与沉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占人对沉香喜爱之极。沉香属灵秀之物,是香中上品、香中珍品,在佛教里,被视为能通三界(天、地、人)之灵;在道教里,被视为供神之上品,制煞之宝物;而关羽是神话了的“忠义”之神,是《三国演义》那种时代所需要的,关羽为世人敬仰,流芳百世,似乎映射出沉香的高贵品格;孙权为了救国,为了逃命也使用了沉香,似乎也映射出沉香的神秘与强大的精神境界。

上一篇:对经管类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与管理的探究 下一篇:B737―800飞机火警探测模拟演示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