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生产过程中成品保护方法的优化

时间:2022-10-02 06:12:51

总装生产过程中成品保护方法的优化

摘 要:通过对飞机总装配过程中已安装成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讨论了成品保护的工艺流程,并设计了典型重要成品的保护方案,对实施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表面质量;多余物;工装防护

中图分类号: U468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93-2

0 引言

总装是飞机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形成产品使用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飞机的总装阶段涉及各种成品、零/组件的装配,而成品、零/组件的装配质量是整机装配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品、零/组件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整机质量,对飞机的交付、销售及公司的经济效益、声誉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急需设计、优化、推广并实施一系列成品、零/组件在装机后的保护方法,以保证成品、零/组件装配质量,进而提高飞机的整机质量,实现飞机的顺利交付,创造优质的用户体验,提振公司形象。

1 目前成品安装后存在的问题

总装成品安装后,由于不善于保护或保护后各专业穿插工作,会频繁出现以下问题。

表面质量问题:划伤、刮伤、凹坑、污渍、铅笔印、有多余漆迹等。典型代表问题为:抗干扰天线表面划伤、飞参记录器上部反光条划伤。

损伤、损坏问题:碰伤、磕伤、插头断裂。典型代表问题为:左右发动机滑油油量传感器插头断裂。

多余物问题:成品安装后,由于保护不到位,在外专业进行工作过程中,造成铝屑、铝沫掉入成品的不易清理部位。典型代表问题为:副翼、升降、方向舵机钢索毂轮内有大量铝屑。

2 成品安装后保护方法优化设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总装生产过程中成品安装后的保护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完成成品安装后保护方法的优化设计的通用流程为: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工装设备设计实施验证效果研究后总结改进。

2.1 成品安装后保护方法的工艺流程设计

无论哪种保护方法,保护合格的最终标准是成品的外观质量和承制厂提供给公司的新成品的外观质量一样,即成品外形没有掉漆、划伤、压坑、损伤、损坏、裂纹、断裂;成品标牌清晰;成品及其周围不存在尘土、杂物、金属屑等。

通过设计成品专用保护工装,并规划合理的成品保护工艺流程,就可达到成品和安装前一样的外观质量。

2.2 典型重要成品保护设计

2.2.1 抗干扰天线保护罩的设计

某型机惯导设备1号、2号抗干扰天线安装在飞机顶部10-11a框0长桁处。该部位还是高冷、无线电、雷达、钣金等其他专业的工作区域。以往仅使用牛皮纸或塑料膜贴覆保护,时间久了易脱落,曾多次出现其他专业操作人员踩踏天线上,导致天线表面划伤、污渍、掉漆等故障,保护效果不佳;此外,还曾发生过厂房天窗掉落砸伤天线的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必须设计一款专门用于抗干扰天线保护的工装保护罩。

抗干扰天线保护罩的工装(见图1)外形由厚度为20mm的松木制成,长×宽×高=880mm×270mm×65mm,内部所有表面及端面用88#胶粘贴保护橡胶垫,粘贴橡胶保护垫后的内壁高度为45mm,顶部中间带有一个用M5×25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上紧的把手,并且在外形顶部表面标记红色字体“易损部件,请勿踩踏”,设计数量3件,此设计方法可以实现1号、2号抗干扰天线的同时保护(因为1号、2号抗干扰天线距离较近,所以将1号、2号抗干扰天线保护罩做成了一体),实现同时满足3架机的生产需求。

2.2.2 飞行参数记录器保护罩的设计

某型机上装有两部飞行参数记录器,其中一部位机左侧20框电气设备架上,另一部位于62a框-63框Φ5段第二机务舱内右侧。总装电气、军械、无线电、雷达、仪表、高冷等专业操作人员均频繁在该成品周围施工。曾多次出现其他专业操作者无意间碰撞、直接踩踏在该成品上,导致该成品上部反光条划伤。此种故障通常只能返回承制厂修理,严重影响飞机交付周期。因此,必须设计飞行参数记录器保护罩。

飞行参数记录器保护罩的工装(见图2)外形由厚度为3mm的铝板折弯堆焊,氩弧焊制成;长×宽×高=220mm×130mm×150mm;内部所有表面及端面用88#胶粘贴保护橡胶;保护罩顶部中间焊接了一个用ф8×180铝棒制成的把手;在工装的一个侧面开有供飞行参数记录器电缆通过的孔;将工装外壳喷涂为红色,并且在顶部表面喷涂字体“成品,禁止踩踏”,此设计方法可以实现飞行参数记录器及其上部反光条的保护。

2.2.3 滑油油量传感器及其插头保护罩的设计

滑油油量传感器及其插头安装在飞机左、右发动机顶部各一件。因滑油油量传感器电缆插头为铸铝直角弯把插头,当电缆插头与滑油油量传感器连接后,插头弯把方向朝上,所以在发动机上施工的高冷、操纵、电气、仪表、发动机、钣金等专业操作人员行走时,很容易将滑油油量传感器插头踩断。若更换损坏的插头,则需另行采购新插头,并交由7车间进行机上更换,质量风险大,排故周期不可控延误飞机交付周期,必然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设计滑油油量传感器及其插头保护罩。

滑油油量传感器及其插头保护罩的工装(见图3)外形由厚度为3mm的3块铝板(顶部圆板、圆柱板、马蹄形板)焊接而成,其中圆柱板与马蹄形板为连通结构;内部所有表面用胶粘贴保护橡胶;在工装的马蹄形铝板上开有供滑油油量传感器插头及电缆通过的孔;将工装外壳喷涂为红色,并且在顶部圆板表面喷涂白色字体“请勿踩踏”,此设计方法可以实现滑油油量传感器及其插头的保护,防止插头踩断。

2.2.4 副翼、升降、方向舵机保护罩的设计

某型机副翼舵机安装在飞机33框6号油箱之上的壁板处,升降、方向舵机均安装在飞机69框ф5段第二机务舱内。在副翼、升降、方向舵机安装部位,总装电气、军械、无线电、雷达、仪表等专业的操作者会进行电缆固定孔及负线固定孔钻制;同时钣金专业还会进行蒙皮对接、修配铣削连接板等工作。切削产生的铝屑、铝沫极易掉入涂有脂的舵机钢索毂轮槽内。这一部位的多余铝屑极难清理,一旦清理不彻底就会引起毂轮、钢索磨损,严重影响钢索的传动,直接影响飞机自动驾驶仪系统及操纵系统的运行,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因此,必须设计副翼、升降、方向舵机保护罩。

副翼、升降、方向舵机及其钢索保护罩的工装(见图4)外形是由厚度为3mm的铝板弯边堆焊,氩弧焊制成的铝壳;长×宽×高=230mm×180mm×135mm;内部所有表面用88#胶粘贴保护橡胶;保护罩顶部中间焊接了一个用ф8×180铝棒制成的把手;在保护罩的对称的2个侧面开有供副翼、升降、方向舵舵机毂轮钢索通过的40mm×30mm的长方形孔;在保护罩的另一个侧面开有供副翼、升降、方向舵机成品电缆通过的孔;将工装外壳喷涂为红色,并且在上表面喷涂字体“成品,禁止踩踏”,此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副翼、升降、方向舵舵机及其毂轮的保护,使铝屑不再进入涂有脂的毂轮槽内。

2.3 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成品保护工装的实施验证效果

由于滑油油量传感器电缆插头为直角弯把插头,将电缆插头与滑油油量传感器连接后,插头弯把方向朝上,每次安装完后,外专业在施工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将插头踩断。滑油油量传感器及其插头保护罩自从在飞机上安装以来,再未出现过插头断裂的故障。

抗干扰天线安装在飞机顶部10-11a框0L桁处,每个专业的操作者都要从其上面经过,如果仅用牛皮纸或塑料膜保护,时间久了,就会脱落,从而产生抗干扰天线表面划伤、污渍、掉漆等故障。自从抗干扰天保护罩在飞机上使用后,检验、军代表、试飞站在检查中再未对抗干扰天线表面质量提出任何问题。

因为副翼、升降、方向舵机毂轮槽内的钢索在安装时,会在毂轮槽内涂脂,而舵机安装完成后,毂轮在外面,如果不进行任何保护措施,那么特设专业在敷设固定电缆制孔及钣金在连接蒙皮时铣削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铝屑或铝沫掉入涂有脂的钢索毂轮槽内,很难清理。舵机保护罩自从使用以来,再未出现过此类故障。

飞行参数记录器表面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及飞行参数记录器保护罩工装保护效果,与抗干扰天线类似,不再描述。

2.4 研究过程总结

经过飞机上安装使用验证,抗干扰天线保护罩、飞行参数记录器保护罩、滑油油量传感器及其插头保护罩和副翼、升降、方向舵机保护罩能完全满足飞机生产过程中成品的保护要求,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飞机成品表面质量、损伤损坏和多余物故障的产生,节省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而且大幅度提高了飞机的产品质量,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3 结束语

通过对某型机总装生产过程中成品保护方法的研究,从飞机总装配过程中已安装成品常出的质量问题统计分析、成品保护工艺过程设计、保护工装设计以及研究过程优化,对总装生产过程中成品保护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后续不同机型的各类总装生产过程中成品保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案。

上一篇:“士大夫”探微 下一篇:艺术生文化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