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老妈,hold住你的控制欲

时间:2022-08-06 01:53:33

高冷老妈,hold住你的控制欲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今天天气很好,估计有20多度吧,有点小热。在路边看到一群小学生,目测是去春游的!小朋友们有穿长袖的,也有穿薄春装的,还有穿短袖的。其中有个小萝莉鹤立鸡群,竟然穿的是羽绒服!旁边的小男孩便问她为什么穿羽绒服。她45度仰望着天空幽幽地说:“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这只是一则笑话,而我们身边却总有这样的人,譬如说――你老妈。如果你老妈很长用“如果不……就……”这种句型和身边的人,尤其是和你来沟通,那你老妈可能有一点“控制狂”的倾向哦,属于那种常常累死自己、逼疯别人的人。当然她还喜欢用“必须”、“不行”、“马上做”等等命令的词汇。像这样喜欢用命令型词汇来指挥身边的人去听从他们的意愿,控制别人的行为和思想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控制欲。

Psychological Card

控制欲是人类原始的本能之一,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想要控制住一些事物或人。通常内心有较强不安全感的人控制欲望更强烈一些,那些谨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总不踏实的人更希望控制别人。控制欲强是内心恐惧的表现,并不是每一个控制欲望都能得到满足,于是控制欲强的人会很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的情绪,甚至有些极端的人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有研究表明,人们需要觉得自己能够控制环境。如果人们感到自己失去控制力,往往会导致很多“后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丧失安全感。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们自然会试图去掌握环境。害怕对环境失去掌握,造就了人们的控制欲。所以,虽然控制欲强的人往往看起来很强势,常常说出“我早就告诉过你了”这种话,但这些狂言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恐惧”。

心理学中有一项著名的实验,其结果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其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而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其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因为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这种效应常常会发生在父母和孩子身上。控制欲并不是什么“高冷”的存在,它时时刻刻都存在于我们身边。比如,当身边有人吵闹,而你希望能够阻止对方时,其实,你就是想要控制对方。

Psychological Story

强迫型:有一种冷叫作你妈觉得你冷

我说一个不久前刚发生在我身上的“悲惨遭遇”吧,那是4月底的一个周末,我和同学约好要去书店买辅导书。那时离立夏已经没剩几天了, 每天都是艳阳高照的,我就脱掉了厚重的秋裤和毛衣,换上了轻便的T恤和薄外套准备出门。我妈正巧午休起来,看到我这样的装扮,一个箭步冲到了门口,口气十分强硬地说:“春捂秋冻你不知道吗?穿这么少感冒了怎么办?马上就要高考了……”看她那着急的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哎呀,妈,您看外面太阳那么大,怎么可能感冒嘛,再说同学们都穿得不多,我穿成个熊似的多丢人啊!”老妈看我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瞬间拉下了脸来,严肃地说:“别再让我重复第二遍!不换你就别想出门!”这样的“遭遇”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只要我不顺从她的意愿,接下来的几天,老妈就会对我冷处理。可是,我已经18岁了,我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为什么她总是要替我做选择呢?我很苦恼。

(肖 雪)

叶薇急诊室

肖雪的“遭遇”想必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里都有经历过吧,关于妈妈觉得你冷这件事,其实,我觉得,不管你冷不冷,妈妈都愿意让你多穿上点衣服。因为在她眼里,只要她觉得你冷,你就会冷。所以当你在不冷的情况下,因为妈妈的原因不得不穿上很多的衣服的话。你可以不必针对实际的温度去添衣物,而是针对“你妈觉得你冷”来进行保暖,千万不要因此起冲突哦。同时,我建议母亲在陪伴、保护子女的同时,应该多给他们自己观察、体会、自己选择和做决定的空间。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是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经历。要知道,往往在母亲的爱和援助的外衣下隐藏着一种微妙的东西,这就是轻视子女的能力。

照顾型:有一种爱叫作你妈为了你好

和肖雪一样,我妈也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我的身上,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我不知道我老妈从哪里得知晚上加餐是最好的能量补充。所以每天晚上,我妈都会做很多的夜宵给我补充营养,美其名曰为了我好。可是事实上我根本就吃不下,加上上高中后,课业越来越重,我有时候真的很想安静地看看书,可是我妈总是会时不时地进来,不是端牛奶,就是送鱼汤。我知道她这样做是为了我好,所以每一次我妈进来“打扰”的时候,我总是会装作很认真在看书而不去理会母亲的“忙碌”身影。等我妈出去后,我就会把所有的补品全部倒进垃圾桶里。有一次我正在倒牛奶时,被我妈逮了个正着。于是她不由分说地大发雷霆,怪我不懂她的良苦用心,甚至指责我不尊重她的“劳动成果”。其实,我的性格本来挺外向的,但母亲几次三番的“过分关爱”让我变得掩藏起自己的天性,显得麻木而冷漠。在压抑的环境下,我甚至想要把自己的存在感减少。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利于我的成长的,可是又苦于没有办法解决,因为我的母亲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她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绝对正确的,所以才一定要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我不想要失去自我,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东栋)

叶薇急诊室

其实你说的这些,我也经常遇到。有些地方确实是你母亲做的不合适。父母爱子女,这是我们都很了解的。因为爱,母亲会在无意识中把对孩子的爱转换为看到子女需要全方位照顾的一面,所以,她会对自己的子女的一切都非常“照顾”。妈妈以为在自己的掌控和调节下,子女的生活会好一些,但她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其实是为了释放和缓解自己对子女的爱的焦虑,“照顾”实质是她的一种心理需要。因为受“家长特权”心理的影响,很多妈妈常常会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子女,而孩子只能在这种强加的过度的爱中拼凑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母亲对子女所做的很多事都是以爱为出发点,这是肯定的。但一些母亲欠缺如何正确地引领子女健康成长的方法。也许,她不知道什么是适合孩子的恰当的爱。其实,我觉得你不妨直接告诉母亲你的想法,即使她嘴上强硬,其实心里也会反省的。我建议你平时多和妈妈心平气和的沟通。学着宽容一点,妈妈为了你,为了这个家也不容易,你说呢?

鼓励型:有一种成功叫作你妈说行你就行

我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她在学校里也算得上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我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都要用功很多才不至于给她丢脸。比如周末,其他同学至少能有休息时间去打打球或是上上网,而我必须得去各种补习班。有段时间我因为压力太大,晚上总是失眠,休息不好。一个周末,由于前一天夜里失眠,我几乎一夜没睡,就不想去补习班。我妈推门进来,看到本该在上补习班的我还睡得天昏地暗的,便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就如实说了我不想去。她也没有骂我,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在我床边,开始了她那套惯用的说教:“妈妈也知道你学习很辛苦,但是你要知道,高考就这一次,如果你稍有懈怠,就会被其他同学比下去。妈妈相信你的学习能力!”每一次这样单方面的“交心”后,我都像被打了鸡血一般,狂奔去补习班继续与学习进行激烈地厮杀。可是,我真的已经到了身心俱疲的状态,其实我比谁都知道我应该努力学习,可是做什么都应该有一个限度,我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才能继续战斗,不是吗?为什么我妈却不懂这样的道理呢?

(王 旭)

叶薇急诊室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旭其实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学生。但是他身上被无故压上了太多的压力。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父母应当要尊重子女的这种生命欲求,让子女“成为自己”,指引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学习是学生的职责所在,但是在成长阶段,学生除了学习,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是尤为重要的,如果父母过于干涉子女的生活,即使是看似正面的鼓励也应适当的让步。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你必须要学会说出自己的心声,表示自己理解父母的苦心,而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希望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主。

委屈型:有一种委屈叫作你妈比你委屈

自从我上初中开始,我妈就辞掉了工作,在家专职照顾我。从我的衣食起居,到我的心理变化,我妈都了如指掌,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我和我妈之间就像朋友一样和谐相处着。直到有段时间,我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男生,他是我们班的学霸,而我数学又不好,所以那段时间我有不懂的题就会请教他。我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当我有什么心事,我都会向日记本倾诉,而我每次写完日记都会把日记放在抽屉里然后上锁。我以为在这样周全的保密工作的防范下,我的小秘密是不会被家人发现的。可是有一天,我妈在闲聊的时候突然说漏了嘴,问起了我那个男生的事。我才意识到她偷看了我的日记。我生气极了,于是跟她大吵了起来。没说几句她就开始抽泣了,一边抹泪一边说:“我知道我不该翻你的抽屉,可我不是怕你走了弯路吗?你却这样说我!”说到伤心处,她居然嚎啕大哭起来,我心里那个委屈啊,明明做错事的是她,她却总是一副委屈至极的样子,真是让我很无奈。

(燕 子)

叶薇急诊室

其实,有时候控制欲强是控制者为了抚慰自己的焦灼与不安而表现出的行为。事实上过度控制是无效而有害的,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关系,于事无补。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父母要和孩子在空间和心理上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和孩子形成过度亲密、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破坏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边界,这无论是对父母的生活还是子女的成长都是不利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脱离与联系的过程,父母要从内心接受与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分离。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在这种时候其实没必要跟父母去争执,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全盘托出,告诉他们自己需要独立的空间和自主的权力,当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不要伤及父母和自己的关系。

心链接

控制狂老妈们的特点

1.相信如果按照自己的建议改变,你会更快乐!所以指出你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行为,尝试着“帮助”你改变,而且会一说再说,说到你屈服为止。

2.习惯批判你的行为,有时拐弯抹角、意有所指的批评,而且用一种冷淡、且带有压力的紧迫盯人方式,静静等着你“回归”到她所设下的规定。

3.善用散播恐惧的方式,不停以最糟状况恐吓你,让你不得不依照她的意志改变你的行为模式。

归纳起来就是两个词:勤监视,狂劝诫。

控制狂老妈们最喜欢挑人毛病,因为她们认为自己所有的批评都是有理的,然后就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意志做事。控制狂甚至会觉得,如果他们可以帮人们改变缺点,他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控制狂完全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当然,最令人抓狂的是,控制狂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控制狂。控制狂老妈们都认为,她们的所作所为是在帮助人们,心中总有“我还不是为你好”的委屈和悲壮。而且,她们总觉得某些工作除了她们自己之外,一定没有人做得来。如果她们的“好心”被身边的人拒绝,有时还会忍不住上演一出“好心被雷劈”的戏码。

与控制狂老妈斗智不斗勇

为什么有的人会有这么强的控制欲呢?有控制狂倾向的老妈们很少意识到,这种不由自主的控制欲,其实来自他们自己内心的焦虑感。例如:“如果我不掌控一切,我就是个很糟的母亲。我就是个失败的教育者!”一连串非理性的想法,让她们忍不住要控制一切,而通常控制一切的手段,就是控制你。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控制,是具有破坏性的。一旦父母对子女的想法不闻不问,而只是关注于用各种方法在心中虚构出完美的孩子,并努力让现实中的孩子和心中虚构的完美孩子相重合。父母只要觉得想象中的形象没有到位,他们就会热衷于控制行为。

所以当一位母亲虚构出一个想象中的好孩子的形象,而现实中,如果子女的行为不符合虚构的形象她便会重新要求自己的子女。有些父母便会给子女下这样的定义:“你没希望了。”因为他们的子女没有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行事,没有成为他们想象中的完美孩子。而如果他们的子女按照他们期望的方式行事,他们就一直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重复这样的话。

控制者通常会对自己的行为毫无知觉,他们认识不到被控制者的个性,似乎被控制者根本就不存在自我。他们表现得像“着了魔”似的,没有一个控制者能够认真听对方说话,并及时做出反应。

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非常好,这使得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也不会在意别人的反应和反抗。

面对控制狂老妈,我们应当以更宽容的方式去对待。作为子女,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接纳她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在不伤及自我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接近她理想值的程度,而不是发生正面的冲突。家庭关系的和谐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里尤为重要的,父母是无法选择的,及时和有效的沟通永远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所在。

给“控制狂”老妈们的建议

控制欲太强说白了就是不懂得尊重别人,太自我。做到以下五点你的控制欲也就不那么强了。

第一步 学会适时地安静

不是每个人都想听你的见解和意见的,你要学着当一个倾听者,多去听听别人的意见。

第二步 学会倾听

不管你觉得对方的言论多么不正确,首先都要表现出些许的认同,然后让对方继续这个话题,而不是立刻打断,并转为你开始发表见解和看法。

第三步 不要试图左右别人

告诉自己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智慧,你没有权利代表别人。

第四步 不要太苛求完美

你要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这么完美和强大,并且要明白也许自己试图控制别人的时候,对方也会对你表示不屑。

第五步 控制好自己的口头语

戒掉如“我觉得……”“我认为……”“我希望……”“你不要……”“你听我说……”“等……发生之后,别怪我没告诉过你。”“我早就说了……”等口头语。

上一篇:巧报志愿,与学校和专业斗智斗勇 下一篇:轻听极光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