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垄断和收入差距问题的讨论

时间:2022-08-06 01:17:06

关于行政垄断和收入差距问题的讨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分析:2003年到2010年,我国电力,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的实际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3倍左右,如果考虑到这些行业员工工资之外的各种福利,其职工实际收入几乎是其他行业的5—10倍。这些行业自身所获得的高额回报和很高的员工福利待遇,无疑与国家赋予他们的行政垄断式的经营权有着密切联系。

一、我国行政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

据人社部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门类是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而如果将统计的口径缩小到行业大类来看,最高的证券业是最低的畜牧业的15倍左右。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合理的一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的自发的调整,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之一; 但不合理的一面,如腐败和行业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加剧了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剥夺感,对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变化有十分重要影响。

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政垄断行业的收益也水涨船高,除了其过高的利润一直备受诟病之外,其员工的收入过高问题也日益突出。也被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推高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阶段,我国的行业垄断与收入差距日渐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是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相对集中且越来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行业收入水平高低与垄断之间的相关性表现日渐明显。 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可以被认为是形成行业收入不均的主要原因,而我国的高收入行业与行业的垄断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在我国,这种行业的垄断,例如电力,石油,供水供暖等行业,其背后都有行政权力的背影,他们依靠政府赋予的各项特权维持自身在本行业的垄断地位,可以被看做是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紧密相连的产物,我国这些自然垄断行业实际上也具有行政垄断的性质。如果我们用行业的国有及控股投资额在总投资额中所占比重来衡量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对行业发展的参与、控制程度,即:行业行政垄断程度 = 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额/行业的总投资额,

我们可以发现,行政垄断程度>0.7的行业,如上文提到的电力,金融,石油采矿等行业的员工收入水平也普遍居于行业收入的前列。但相对于垄断行业而言劳动强度更大,市场化程度更高,机会相对均等的竞争性行业,如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的收入水平却增速较慢,总体收入水平也一直居于行业收入的靠后位置。 这种现象很难用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来解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有的行政垄断对于行业收入的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些行政垄断行业由于利润的快速增长,以及监管的缺位和竞争意识的不足,导致其在利益分配上也更倾向于个人,因而其员工收入自然也是增长迅速。

二是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自1990年后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里虽然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但已经暗含着差距下降的潜在动因。 对于行业收入差距的描述,个专家学者有不同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基尼系数、泰尔系数、极值比、差值比等指标来表述。无论以哪个指标为主要依据,都可以看出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例如在《行业收入细分与演进轨迹1990-2008》中,作者就主要运用了基尼系数与泰尔系数来证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状,在《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机会均等视角》中作者采用的则是极值比和极差比的方式来描述这一现象。

对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否到了拐点,即是否有潜在动力促使这种扩大趋势放缓这一问题上,各位学者间还有争议。而且不少学者认为需要多方面切实有力的措施才可能扭转这一现状。

二、减小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措施与办法

对于如何减小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的影响,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也有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从宏观上来讲,行政的力量使垄断行业免于外部竞争压力,可以高枕无忧的作用巨额的垄断利润,导致垄断行业缺少改革和创新的动力,生产效率较低,改革的进程还任重道远。这主要涉及到我国的国企改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解决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同时,也要从微观方面入手,加快垄断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分配改革,形成与市场接轨的分配格局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措施可以总结为,

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使政府像“守夜人”角色靠拢;同时在某些自然垄断行业适当打破行政限制,允许民资的进入,增强行业的活力。

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垄断行业和企业的监管,防止其滋生腐败,或者浪费手中的资源导致社会生产效率的低下。特别是要对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录用和管理机制加强约束,只有让跟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垄断行业的竞争中去才能更好促使这些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是政府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的社会氛围,引导垄断部门不断地自主创新,主动采用新技术,让科技进步的力量真正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使垄断行业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而不是凭借垄断去占有更多社会财富

四是要对行政垄断的行业内工资标准进行宏观调控,防止劳动收益被认为的随意扩大。清理和规范“小金库”问题,对工资外的额外收入和福利进行规范,明确其福利标准。指导垄断行业建立工人成本的约束,对员工进行科学考评,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五是垄断行业和企业内部要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在自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自身的所有制性质等原因,对内部员工福利进行规范和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由于行政的干预和垄断是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诱因之一,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讨,同时寻找它的有效解决之道也是任重道远。扭转这种现状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制度设计,设计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切身利益,其具体执行中的障碍与困难也时必然的,但我相信,改革的帆既然已经扬起,未来的旅程就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理性看待行业收入差距》,《中国青年报》2011年12月12日

[2]《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王培暄

[3]《行业收入细分与演进轨迹1990-2008》武鹏 周云波

[4]《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机会均等视角》郝书辰等

[5]《管制垄断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问题探讨》李静

[6]《行政垄断造成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富吉祥

上一篇:关于我国经济为何偏好FDI的文献综述 下一篇:关于循环农业经济的综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