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06 12:27:00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摘要: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近十年的毕业生就业资料,结合调查信息和咨询,对该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合理设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渔业;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31-0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海渔专业)是上海海洋大学的传统核心专业,具有百年的悠久历史,该专业在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天津农学院、集美大学等均有开设,但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海洋科学、水产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海洋生物资源评估与管理、高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养护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可持续开发、养护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专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海渔专业的学生也在择业和就业方面存在很多困惑。本文根据海渔专业近十年的毕业生就业资料,结合调查信息和咨询,拟对海渔专业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合理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等提供参考。

一、海渔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海渔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不像计算机与金融专业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行业和企业,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需要会计,也没有哪一家公司会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而海渔专业则不同,并不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所以就业范围肯定比金融、计算机等专业要窄。但事实上,海渔专业的就业范围也不像大众理解的那样狭窄,仅仅是养鱼、捕鱼、出海等。也正由于海渔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学生不仅接受航海技术、海洋渔业调查与评估和海洋渔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训练,还强化学习数学、物理、海洋科学、水产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所需掌握学习的知识非常多,因而海渔专业的就业范围也相对宽泛。根据上海海洋大学2001~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可大致分“升学深造”、“专业对口就业”、“其他就业途径”三大类。

1.升学深造。由前述可知,海渔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强,能在海洋渔业科学研究部门、水产部门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新技术推广与新产品开发、懂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就能达到这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并不多,这时候继续升学深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据统计,每年有20%~30%的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其中约有10%~15%的学生选择在本专业深造。在升学深造时可以考虑国内高校,诸如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些学校的海渔专业开设时间早,师资力量强,海渔专业的博士生在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本校或应聘到其他海洋类学校从事教研工作,即便是不能留校,应聘到其他海洋类高校或研究所也是很好的选择。在升学深造时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海渔专业或者选择相关涉海专业诸如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等,因为本科期间海渔专业学的知识比较多,为攻读相关涉海专业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今研究生推免面向全国招生,如果本科阶段表现足够优秀的话,保研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近几届海渔学生就有顺利保研到厦门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如果确实发现自己对海渔专业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尽早决定跨专业考研,对往届的毕业生毕业去向进行统计时,发现有不少人跨专业考研考上诸如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也许四年的海渔专业学习并没有增长很多的专业知识,但一定培养了能吃苦、能坚持的品质,据了解这些学生大多自大二开始就为考研而做准备,毕业时,在拿到学位证书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己心仪学校理想专业的硕士生录取通知书。而跨专业考研成功自然也就跳出了海渔专业相对狭窄的就业范围。

2.专业对口就业。进入相关的渔业部门、公司工作可以说是海渔专业最佳的对口就业方向。每年海渔专业的毕业生中都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的选拔考试,以公务员等形式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浙江省象山县海洋技术研究所,以及各省、市、县级别的海洋渔业局或海洋水产研究所等事业单位工作。另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一些远洋渔业公司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一些相关行业的公司,例如海洋渔业仪器和装备的采购销售、海洋水产食品的物流和营销等。据统计,专业对口就业的学生每年约占10%~20%,但这个比例近几年还在减少。

3.其他就业途径。除却升学深造和进入对口专业工作的,就剩下从事其他行业的选择了,而这个比例很大,要占到50%~65%。如今这个时代,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已经是常事,所从事工作与就业岗位毫无关联的比比皆是。所以对于海渔专业学生来说就业时从事其他行业也是很普遍的,海渔专业学习的课程非常多,因而几乎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有牵涉到,也为海渔专业的学生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往届海渔毕业生中有进入航空公司工作的,有进入软件公司、食品公司的,也有进入房地产行业、物流行业的。如今是数字时代,有人仅仅是利用一门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分析技术,对这门技术进行渗透,毕业后就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二、影响海渔专业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分析

由上可知,选择对口就业的学生比例一般在10%~20%,即便将选择在本专业读研究生的学生也纳入对口就业,该比例约为20%~35%,相对还是较低的。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大众对海渔专业的误解、学校对海渔专业未能有效导读,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冲击。

1.大众对于海渔专业普遍存在误解。海渔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当时报考这个专业时并不清楚这个专业是要学什么的以及以后毕业了是做什么的,报考本专业以及被本专业录取纯属阴差阳错、误打误撞。而学生家长大多教育程度不高,对专业的个人理解较为狭隘、片面,在得知自己的子女被本专业录取时,因为其非热门专业,认定不会有前途、没有好出路,对海渔专业本身的理解存在非常大的误解。而学生在学校未对此专业进行正确解读时,受家长影响,先入为主的意识也对专业本身产生了误解。

2.学校未能对海渔专业进行有效的导读。大众对于海渔专业普遍存在误解,而学校也未能进行科学的普及以及正确的导读。大学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而在海渔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并没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专业。虽然也开展了专业老师见面会,但老师有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因为老师在面对了大众长期的误解可能心理上已经疲倦了;或者是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认可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于海渔专业的误解,他们想做的也就只是适当地减轻或矫正那些误解,而没有想过抛开那些误解与偏见不论,为学生重新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认知。校方未能对海渔专业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导读,这也是导致学生误解海渔专业的一个原因。

3.现代社会不良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90后”群体,他们身上被贴了很多标签,诸如“眼高手低”,喜欢“坐享其成”,遇到困难就放弃,怕吃苦,与崇尚“实干”、“务实”的“70后”、“80后”不同。“90后”的海渔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遇到难度较大的课程时就会害怕畏惧,在心理上产生抗拒,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不脚踏实地,在校没有形成较好的专业素养,到了找工作时,需要出海的辛苦工作不愿意做,而其他要求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工作又因自身专业素养不高无法胜任,在就业时自然就成了就业难的一个群体,更谈不上或不具备去从事相对来说较为艰苦,专业技能却要求颇高的对口专业。

三、对策与建议

1.正确引导,积极加强管理。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海洋知识的推广,对学生开展有效、正确的专业认知导读,教师应当积极乐观地面对来自社会的误解,努力地探索如何为大家建立科学系统的认知,不能放弃,不能懈怠。学校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也应积极探索,寻求让学生真正对海渔专业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了,才有可能热爱以后将要从事专业对口的行业。

2.端正心态,客观正确对待。海渔专业学生要从旁人以及自己对海渔专业的根深蒂固的误解中跳出来,对海渔专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要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渔专业在21世纪是一个朝阳专业,发展前景远阔,国家急需海渔专业的人才,而学生自己要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最好能做到学一行爱一行,从心底里喜欢这个专业。

3.努力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大学是可以将一个人变得优秀的最好的时光,一定不能荒废这段时光。海渔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文化课程,积极参与课程实习实践。在重视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不能轻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当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总结、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自己。

4.积极就业,了解多方信息。在毕业季、求职季正式到来之前,就应该提前为就业做准备。应当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关注相关的求职网站。对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感兴趣时,可以凭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客观评估,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应积极就业,应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

参考文献:

[1]袁颖.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2015,(8):129.

[2]张樨樨,郗洪鑫.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需求关联因素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6):105-108.

上一篇:WebQuest模式下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思辨... 下一篇:移动互联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