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药物在我国的市场现况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06 09:43:45

单抗药物在我国的市场现况与发展趋势

[摘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动辄数百亿元的规模不可相比,国内单抗市场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研究水平,还是市场规模等方面都不可与发达国家同日而语。国内单抗药物主要涵盖自身免疫疾病、抗肿瘤、抗排异等领域,同时还有部分药物处在临床阶段,总而言之,国内单抗药物市场仍处在萌芽阶段。

[关键词]:单抗药物 市场 现状 趋势

前言:单克隆抗体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的一种蛋白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作为药物有很多优点:特异性高、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等,对于肿瘤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有非常好的疗效,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研制单克隆抗体药物,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罗华和赫赛汀等单克隆抗体药物(简称单抗药物),在美国开发成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史上最畅销的十大药物中,单抗药物就占到六席,其中一个单抗药物――修美乐,已连续三年的销售额都超过一百亿美元,吸引国内外众多药企与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到单抗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中。

一、单抗药物在我国的市场现况

我国是在2000年左右,有一批具有远见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跟随国际形势,利用掌握的前沿技术,开始研发单抗药物,其中上海赛金、中信国健、浙江海正、四川康弘、和百泰生物等公司,是国内最早获得成功的一批企业,他们都已有单抗药物在市场上销售,在国内的总体销售额已达到十亿人民币以上。这些企业开创了我国单抗药物商业化的局面,并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为该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很多员工被各家药企聘为高管或顾问等,为我国单抗药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单抗药物产生了促进的作用,一方面是欧美药企大幅削减投入,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相比国外可谓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国家又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优秀人才的计划,为工作与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一大批学有所成的海外人才,他们想报效祖国,从而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不在满足仅做为一名科学家或工程师,纷纷愿意回国寻找机会。在这段时间产生了众多的企业:如上海嘉和、康宁杰瑞、神州细胞等公司。这些人才的回归,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及精益求精的制药理念,成熟的工艺减少了投入的的风险,降低了单抗行业进入的门槛,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了该行业,从而促进了单抗药物进入了黄金发展的时刻。

2015年以恚单抗药物的研发进入了爆发期,范围波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不限于最初集中的几个城市(上海、北京、苏州),现在广东、河南、黑龙江、湖北等地均有分布。参与的企业,不仅是原来的海归创业型公司,现有多家上市企业,如恒瑞、华海、齐鲁等传统药企,也纷纷抛重金投入到单抗药物的研制中。因为药物处于研发阶段,创业型公司都没有收入,投入的力度相比这些大型企业要小的多,所以传统的上市企业的参与,推动了多种单抗药物的快速审报,以及临床研究的大面积开展。

这次的爆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这两年药物审批政策的改变,如集中审评制,提高了单抗药物质量的标准,也大大地缩短了排队等候的时间;如药品上市许可人持有制,允许药品文号的持有人,可以委托其他药品企业生产,改变了原来必须由自己设立企业生产药品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投入的成本与时间,提高了制药人的信心,从而促进了更多的药物的发现与制造。

其次是社会资本的大规模进入该行业,众多新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如上海博威、鸿运华宁、苏州浪尖等公司,在这波大潮中,全国有上百家的单抗药物公司成立。除了药企数量上的增长之外,单抗药物的类型也增加很多,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网站上,可以看到多种病症的单抗药物已完成了临床前工作,都在审报临床的研究。

最后是国内的技术积累逐渐成熟,前期工作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典型的企业有:苏州信达、百济神州、中山康方等公司,针对各个靶点开发的单抗药物,都在陆续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各种服务外包公司(CRO)的参与,他们把掌握的单抗药物技术,分阶段分类型买给不同药企,也催进了国内单抗药物的发展。

二、单抗药物的发展趋势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15%以上,同样的条件下,日本与韩国的占比也达到10%左右,而我国的水平还在5%以下。也就是说:社会的生活水平越高,人民会对健康越关注,为了人民用上好药,政府和民间都愿意向医疗卫生领域投入更多。并且我国人口众多,需求也会远远超出美国或日韩的市场,所以总体的投入还需要加大,虽然说目前大多数单抗药物机构还没有产品的收入,但在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单抗药物仍会持续向上发展。

从产业升级角度来看,单抗药物也会受到欢迎。因为化学药物的污染严重,附加值较低,导致企业不断在减少对化药的投入。单抗药物的技术含量高,对人才的要求高,不易模仿;也是政府在大力鼓励创新的一个方向,可以作为药企更新换代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样我们也应看到,在技术上仍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重大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基本上还是由国外的药企主导。当然这样也会鞭策着我国的制药人,为了更好的单抗药物而努力改造与创新。一旦现在的单抗药物由研发转入到生产,将产生极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在未来10年,国内单抗产业必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本人估计未来几年其市场增速将保持在15-30%内,也有可能超过30%,初步预计2020年国内当抗市场规模科大300亿元,行业复合增速达到30%以上。

参考文献:

[1]齐香君.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曹建彪,王志红,李世荣,等.基因工程抗体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3.

[3]甄永苏.抗体工程药物[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胡迪超.人鼠嵌合抗体的基因构建[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

[5]李元.现代工程药物[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崔银珠.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国外医药, 2001, 22(1):5-7.

[7]张和君.单克隆抗体细胞免疫反应技术[M].云南科技出版社,1985.

[8]朱学泰,谢溱,马瑞君.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05.

上一篇:教学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下一篇:医学生毕业论文现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