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时间:2022-08-06 09:41:27

略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营养健康的体魄、情感的滋润和思想的引导,我们应给予重视,可现在我们的独生子女教育上,父母对孩子只有爱,给孩子的爱太多,吃的,穿的、用的,从生活上照顾到学习上的大包大揽,作业要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学习要买多多的辅导材料,或送到辅导班,有的家长甚至包庇自己孩子的过错,孩子出现错误,老师请家长时,当面护着自己的孩子与老师争吵,老师打不得骂不得,我记得有一位年轻女教师因为用一本薄薄的书在一个初中生头上轻轻地扫了一下,初中生回去告诉父母说老师打他,家长中午放学时在学校走廊打了年轻的女老师几个大嘴巴,打落了女老师的眼镜,然后责令学校,教育局处理女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爱而不会爱,比不爱更可悲,良好的出发点引出相反的结果更苦,因为对孩子的错误的爱形成的教育结果不可挽回,付出的代价是一生的内疚及痛苦。

学校对孩子要求严格,目的是加强教育的效果,目标一旦明确,落实显得格外重要,只要对孩子要求正确、恰当的,一定要坚持,对孩子要求严格,是一种明智的举动,也是培养孩子忍耐力、适应集体生活和培养孩子品行的重要途径。

可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孩子在学校里就有不同的表现。孩子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爱打扮,虚荣心强,女儿也会爱打扮虚荣心强,父亲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儿子也会油嘴滑舌,口出脏话。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家长里短素质也不一样,学校里制定的严格校规校纪在执行时有时会受到阻碍,学校就要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同时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大执行的力度。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谈”上的演讲中这样说道,独生子女是自有人类这个物种出现后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尽管我们在拚命地反思,但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现在的家长一味的溺爱孩子,为孩子花很多钱,恨不得倾其所有,而且无怨无悔,一味地溺爱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会提出和家庭收入不相称的要求,如果孩子单纯消费,如果说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渐渐地变成好吃懒做的人,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造成的必然后果,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他们子女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家长要告诉孩子热爱劳动,做事有条理,待人诚实,如果说孩子只顾享受别人创造的福利,那么些他长大了就会蛮横地对待别人,――首先是对待家长自己。

学校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教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育过程象纸做的房子一样倒蹋下来。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否注意家庭精神生活的质量,读书是否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古代文人有兰亭赋诗,郊游吟啸,风流儒雅的生活境界,而今我们今天一家人吃过晚饭,看电视、上电脑玩手机,有几个家庭一家人每天 能一起读书一小时?父母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教会孩子读书。

二是否关心孩子的道德教育。如关心别人,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培养爱善憎恶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对长辈要尽什么义务,限制孩子不合情理的愿望,发展善良有益的意向,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现实问题是学生出了问题,家长社会将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向学校推到老师头上,学校虽说是素质教育,可是高考的指挥棒没变,重点还是围绕着分数转,所以我们的教育就出现了严重的缺失,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我们老了指望他们来养老吗?他们将来 怎么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如果是抗日战争发生在今天,这些学生们能否挽救民族的危亡?

三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惩罚教育。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惩罚有时在改变行为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也就是说强化和惩罚一样都要可以达到要求。

新加坡是规矩最多,刑罚最多的国家,规矩造就文明,没有交警交通顺畅;没有清洁工地面干净;没有巡警,社会秩序良好。自觉背后是严厉的惩罚,其奖不吝啬,惩罚不避讳。新加坡最有名的是藤条处罚,学生一次不完成作业警告,两次不完成作业报告校长,三次通知家长,用藤条抽打屁股,当然,惩罚前会通知家长,并征求家长意见,如果家长不同意抽打,那么家长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案。

在英国,好的学校教育制度也是极严格的,英国议院规定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有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也就是说学生不听话,讲道理不听时,可能以适当地揍。

我们对孩子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我们太过于保护,太过于弱化责任意识,孩子不是成年人,必须管,犯了错误要惩罚他,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孩子的青春只有一个,他们不懂时不严格地管教他们,他们不会有好的前途。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今年我教高三毕业班,高三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有的学生受不了苦,就让家长找借口,请假,今天拉肚子,明天 脑袋疼,家长就帮着孩子撒谎,其实我心里知道,他们的是心疼孩子学得太辛苦了,他们的认为别人的孩子不上学也能吃上饭,别把孩子累坏了,家长们啊!我们的高考是公平的,不付出 哪些会有成绩,这第一步迈多远对孩子的一生多么 重要,后来我在家长会上我很严肃地给家长讲清楚了高考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告诉家长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哪有那么多的快乐学习,以学习为快乐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孩子只有付出 了,才会有收获。家长们配合得都很好,所以在2014年高考中我们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班52人,其中二本以上46人,这在一所普通中学来说,成绩是喜人的,那位经常给孩子请假的家长,孩子本来有希望上重本学校,可惜只上了一所省内的一般学校,可谓是鼠目寸光。

所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要想让孩子成材,首先要改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让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双方要经常沟通,家长要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学校请家长,家长要么推说工作忙,要么来了以后不讲道理,护自己的孩子,我所带的班级里就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打架,两个孩子都要被带到派出所。家长来了,只是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不听班主任老师的调解意见,家长在派出所闹一大通,被处以罚款,孩子在同学当中影响也不好,这件事后在班级里受到了孤立。如果家长听班主任的处理意见,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尴尬了。还有学生被警告性停学,时间长短看过错程度,这时家长会求学生,别让我的孩子回家,那会落课的,要么让他听完一节课再走吧,可怜开下父母心!

二是家长必须以身作责,为学生做榜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孩

子。学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好,要求孩子坐在桌前学习,自己开着电视声音大大的,或者让孩子自己在家里学习,自己却出去打麻将。家长的为人、品德、人格魅力无不影响着孩子,家长要认识到孩子首先是向他们的学习,包括学习好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家长里应经常检查自已,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通过教育孩子气让家长自己也振作起来。让自己懂得更多的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更好地对孩子尽自己的责任。美国有一个家庭格外受人尊重,这一个家庭培养出几位议员、几名律师、医生等;而另外 一个家庭则出了很多罪犯和酒鬼,可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是学校应开办家长学校,定期传授各年级教育的知识。在这一点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书中这样论述“我们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我们坚信,教育学知识,就像法制知识一样,是所有的社会以成员都要必须知晓的.”帕夫雷什中学有95%至98%的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分为几个组: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以学前期为例,学前期家长学校讲授学生这一年龄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教育父母如何在家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求知欲,培养儿童顺利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

这样经过系列的对家长的教育知识的启蒙和教育素养的培养,学校就能顺利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了.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学生每一个学段,学校是否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进行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相关的知识的传授,相关的教育方法的传授,能否为学生讲解道德和修养,让他们教育孩子什么是热爱劳动,什么是做事有条理,待人诚恳.现在有些教育培训机构在做相关内容的培训,当然对教育孩子也是极有帮助的,但是能参加这样培训的家长毕竟是少数的,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校开设各有特色的家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期待着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我们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我们的孩子也就好教了,学校教育的实施,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支持了,工作也就好做了,学校和家长之间以学生为扭带,互相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家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

上一篇: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一篇: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