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接受式”之短,扬“探究式”之长

时间:2022-08-06 08:43:27

曾有一个中国教育代表团考察法国教育时观摩过“豚鼠喜欢吃什么”这样一节课。上课时,老师把一群孩子带到豚鼠笼边,事先准备好奶酷、糖果、生菜,然后问大家:豚鼠喜欢吃什么?众说纷纭。有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嗜好,说豚鼠喜欢吃巧克力。于是,老师把巧克力和其它三样东西一起放进笼子,答案很快得出:豚鼠爱吃生菜。这个答案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老师又问:豚鼠怎么发现生菜的?听到的,看到的,还是嗅到的?又是众说纷纭。教师让几个孩子把生菜嚼得嘎吱嘎吱响,豚鼠充耳不闻。于是,“听见的”被排除,老师又把用纸做成的生菜与真的生菜放在一起,豚鼠还是直奔生菜。于是“看见的”又被排除。结论是:嗅到的。至此,课程还没完。在欧美国家,四五岁的孩子就被要求提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可以画出,可以给父母口述,由他们,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求原原本本记录实验过程。孩子们把奶酷、糖果、生菜、巧克力、“纸生菜”都贴在了他们的“实验报告”上。

像这样的课在我们这儿怎么上,恐怕过来的都不陌生。老师念:豚鼠吃生菜。学生跟念三遍。然后测试:“豚鼠吃( ),”填生菜,100分;填其它,0分。这就是探究式与接受式教育的区别,中国学生要到读研时才开始跟着老师做科研课题,而在国外这种教育在学龄前就开始了。显然,国外儿童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很少接触自主探究性活动,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或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获得的知识是死记硬背会的,还是烂做题目练会的,抑或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的,虽然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一样,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却不一样,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决不一样。

学生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但最基本的有两种:接受性与探究性。它们具有各自的特征和利弊。

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听、读、记、练等基本方法使学生在单位时间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能有效发挥教师口头语言的功能和感染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最经济的形式之一。我们的学生所形成的基础知识扎实的特点,在相当程度上与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相关。其明显优势是省时和高效,其弊端则主要在于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往往脱离实践,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形成注入式教学和死记硬背的状态,窒息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有着独特的功能,缺少亲身经历、亲身实证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不能生根的。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强调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但同时又具有费时、费事的特点。比如,直接告诉学生一个结论,与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一个结论,两者相比,后者所花的时间当然要长,所需的条件当然更多,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少的,多花点时间值得。

审视我们的教学现状,不难看出,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接受性学习方式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与国外教学构成鲜明的反差。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承认,接受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问题是一直以来我们把“之一”变成了“唯一”。如今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并非意味着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提升学习的品质和精神。选用学习方式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兼容并包,扬长避短。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发和运用。也许有人会说,探究性学习很神秘,一般人难掌握,其实不然。倡导探究学习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要的是对学习课题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思索,不断追求,不断探究的精神,而不是追求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或成果。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还是比较普遍的,理科教学的各种实验课学习,就总体特征和学习步骤而言,属于探究性学习,其它课程也可以运用。必须指出,探究学习不只是具体的活动形式,而且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种思路,是渗透在教学中的。

积极推行探究学习,要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保证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学习任务,使学习内容既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具有某种相似联系,又高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既符合课程目标规定的规范要求,又能满足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足以将每个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二是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适于实施新型学习方式的学习机制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智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合作的实践机会;三是切实增强方法意识,努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体验、总结、积累带有规律性的学习方法,尤其引导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关注,不断提高他们的原认知水平。

上一篇:自贸区建设与利率市场化 下一篇:潮流之风 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