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而别”的伤害

时间:2022-08-06 08:22:21

事发

在儿子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应聘单位通知我去面试。兴奋之余,我没有提前与儿子打招呼,便匆匆把儿子放在了朋友开办的幼儿园里,趁其不备,转身就离开,赶去面试了。

伤害

正是我这匆匆一别,给儿子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伤害。那次的面试是在一个接一个催促我赶快回去的电话中结束的,我甚至听到电话那头儿子的哭声。当我驱车尽快返回幼儿园的时候,儿子已经哭得哇哇直吐一・

事隔几个月之后,仍然是这样一番情景:儿子只要一转身没有看到我,就会像惊弓之鸟一样哭喊着找妈妈。以前儿子从来都喜欢挣脱我的手到处乱跑,而今,无论走到哪儿都要紧紧地拉住我的手,生怕一个不注意,又把妈妈给“弄丢了”。而且,儿子的神情经常是紧张兮兮的,我一转过身,总能看到儿子惊恐的眼神。我能读懂儿子这种眼神,那里面包含着无助、惊慌与不安。

弥补

在此之前,儿子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

我知道,这是我的不负责任,才让儿子的心灵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让儿子失去了安全感,这是亲子依恋关系断裂所造成的。于是,我婉言拒绝了聘用,我再不能让儿子找不到母亲!

儿子的安全感已经造成缺失。那段时间,我生活在无尽的自责中。一次无意的不辞而别,竟对儿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如此大的伤害!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弥补的最佳方式就是多陪陪儿子,尽可能多地与儿子交流、沟通、做游戏,让儿子时刻感受到我就在他身边,而且我是多么爱他!

方法

1 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体贴,互相关心,以及夫妻之间的恩爱,都会给儿子以极大的安全感,同时,也有利于儿子通过耳濡目染养成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优良品德。每天晚上入睡前,我都会让儿子坐在我的怀中,给他指读故事,按摩肌肤;早晨儿子醒来第一眼,我就让他看到我微笑的脸庞;我们一家三口还经常扮演老鹰、母鸡、小鸡、小羊、大象等各种故事中的角色做游戏。儿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充分得到了爱的滋养。

2 包容孩子不足之处

以前一看到儿子做错事情,比如把碗打翻在地,我总是大声地训斥。而今,我意识到儿子才两岁,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也是正常现象,这其实也是儿子学习的过程。于是,我开始鼓励儿子去尝试曾经不许他做的事情,即使没有成功,我也会微笑着告诉儿子:“没关系,下一次就会成功的!”然后,我陪着儿子一起来把这件事完成,让儿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儿子成功了,我会伸出大拇指夸奖他:“你真棒!小小年纪就可以做这么难的事情,你太了不起了!”听到我的称赞,儿子会很开心。久而久之,儿子活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和我在一起时也越来越自信了。

3 不对孩子撒谎

对于儿子的合理要求,我觉得我能做到的,我会答应儿子,一旦答应下来的事情我就一定办到。让儿子感到我是说话算数的、可信赖的妈妈。因为幼儿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主要来自与父母的互动。如果幼儿感知到身边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么幼儿就会将这种感知推及他人。

4 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我知道度量幼儿安全感被满足的程度不能仅仅看家长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总量,更要看相处的质量。而决定家长和孩子相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家长要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举动,了解这些举动背后的心理意义。在和儿子朝夕相处的每个日子里,我会细心地去了解儿子情绪的变化,并及时分析出原因。比如儿子摔倒哭了,我要清楚儿子是因为摔疼了哭还是因为自己站起来后没得到我的肯定而委屈得哭,抑或是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我的安抚而哭。对儿子发出的每个信号我都很敏感,并能及时满足儿子的心理需求,这会让儿子感到温暖和安全。我和儿子之间基于彼此信任也慢慢形成了默契。

5 让孩子适应分离

在儿子对我有了一定的信任之后,我开始和儿子玩“找人”的游戏。起初,我和儿子面对面,我把手绢蒙在他的头上,10秒之后拿下手绢,每次手绢拿开后我都让儿子看到微笑着的我。再之后,我和儿子的距离稍远一些,我们在同一间屋子里,然后我藏起来,由儿子来找,争取让儿子在半分钟左右可以找到我,然后我就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最后,我藏的距离又远一些,让儿子找我的时间慢慢延长。

同时,我开始锻炼儿子适应母子短暂的分离。每当我要跟他分开时,我都会提前跟儿子说清楚:我要去哪儿,多长时间等等。儿子没有时间概念,我就说,等到太阳照到这边墙角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而且每次临走之前,我都要拥抱他,告诉他我非常爱他,我会想着他。以此来让儿子感到:尽管妈妈暂时不在身边,但我是安全的,我们都是快乐的!

经过刻意段时间的努力,儿子又重新程度的自信、阳光、快乐的宝宝了!

上一篇:巧妙安抚被玩伴拒绝的宝宝 下一篇:与宝宝的“分离焦虑”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