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作用观察

时间:2022-08-06 06:32:57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作用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中的作用。方法 11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入科6 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 mg/kg静脉推注,分2次静脉推注,12 h后给予维持量5 mg/kg,共3~5 d。结果 治疗组57例出现惊厥8例,惊厥发生率为14.05%;对照组58例出现惊厥25例,惊厥发生率为43.10%,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7,P

【关键词】苯巴比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

新生儿窒息在临床较为常见,严重的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易发生惊厥。频繁发生的惊厥可造成新生儿死亡或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出现脑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苯巴比妥为多年应用的镇静药物,以往多在患儿出现惊厥后应用,易造成惊厥反复出现,导致脑损伤加重。近年,我院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未出现惊厥之前即开始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11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男70例,女45例。足月儿85例,早产儿30例。1 min Apgar评分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根据病情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预防感染,保证能量,热卡供应,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改善脑细胞代谢等。同时,治疗组于入科后6 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 mg/kg缓慢静脉推注,分2次静脉推注,12 h后给予维持量5 mg/kg,共3~5 d。对照组仅在出现惊厥后给予苯巴比妥对症抗惊厥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57例,出现惊厥8例,惊厥发生率为14.05%;对照组58例,出现惊厥25例,惊厥发生率为43.10%,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P

3 讨论

目前,由于新生儿急救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的脑瘫造成的智力、运动障碍则明显增加,所以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的脑损伤非常重要。脑细胞Ca2+过量蓄积、氧自由基损伤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的新生儿惊厥是因为窒息后脑缺氧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以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苯巴比妥是新生儿常用的一线抗惊厥药物。研究认为苯巴比妥除镇静止惊作用外,还有降低脑代谢率、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及预防颅内出血和神经保护等作用。研究发现脑缺氧缺血后4 h即可出现脑细胞水肿,24 h后出现脑细胞坏死。临床常可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损伤6~12 h左右出现典型的惊厥发作[2],这是早期预防用药的依据,也是预防用药成功的关键所在。本项观察治疗组惊厥发生率仅14.05%,而对照组则高达43.1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较成功的预防了惊厥发生,考虑与入科6 h内应用苯巴比妥有明显关系。一旦错过最佳用药时间则患儿可能已出现惊厥,此时再用苯巴比妥治疗,2~6 h才能达到血浆的高峰浓度,止痉作用缓慢,惊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影响脑能量代谢,加重脑损伤。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用药剂量,通常分2次给药,有报道1次用药20 mg/kg,对1/3~1/2的新生儿惊厥有效[3]。目前国内主张对已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的患儿采20 mg/kg 1次或分2次每次10 mg/kg作为治疗剂量,然后以5 mg/(kg・d)作为维持剂量应用[4]。我院预防用药方法和剂量与此相似,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未见明显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现象发生,说明这种用药方法与剂量作为预防用药也是适宜的。

本组患儿观察过程中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早产儿出现惊厥例数均较足月儿多,表明惊厥较易在早产儿中发生,而且足月儿预防治疗效果较好,这可能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关。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2:99-100.

2 惠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的治疗对策.临床儿科杂志,2000,2:118-120.

3 郭庆辉,王纪文.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6:324-326.

4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5-186.

上一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护理体会 下一篇:静脉滴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