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20例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06 05:45:03

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20例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在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过程中应用椎体成型术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2015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的患者中选出20例,均为其采用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在术后3 d应用CT对骨水泥情况进行复查,记录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同时对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分别在手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时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价和记录,并记录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复发率。结果:患者胸椎部骨水泥平均注入量为(3.52±1.41)ml,腰椎注入量为(4.43±1.62)ml。利用椎体成型术能有效缓解脊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感,其中以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的缓解效果最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缓解有效率在逐渐降低。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47±0.41)个月;术后12个月复发率为20.00%(4/20)。结论:利用椎体成型术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痛苦,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关键词】 脊椎转移性肿瘤; 椎体成型术;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060-02

doi:10.14033/ki.cfmr.2016.9.033

脊椎转移性肿瘤主要是由于其他肿瘤累及脊椎骨质所引起的,该类病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骨髓、骨质以及神经系统受损,引发神经根或脊髓性疾病,同时可诱导全身性症候群,包括脊椎疼痛、肢体功能障碍、食欲减退、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1]。目前在微创外科中以经皮椎体成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对椎体进行加固,防止其出现病理性塌陷,进而减轻神经的压迫[2]。本文对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的疗效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1月-2015年3月选出的20例脊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32~79岁,平均(58.17±11.82)岁;累及患者33节脊椎椎体,其中累及胸椎17节,累及腰椎16节;单发型椎体转移11例,多发型9例。根据临床影像学诊断(X线平片、磁共振、CT扫描等)和活检验证患者均确诊为脊椎转移性肿瘤,其中发生骨质溶骨型损坏26节,发生复合型损坏7节。患者原发性疾病中,肺癌6例,肝癌5例,胃肠道肿瘤6例,肾癌3例。根据国际卫生委员会疼痛评分标准测定,Ⅰ级疼痛5例,Ⅱ级疼痛9例,Ⅲ级疼痛6例。

1.2 方法

20例患者均采用椎体成形手术进行治疗,累及胸椎和腰椎的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部穿刺治疗,取俯卧位,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功能以及氧饱和度等进行检测。整个手术过程需要接受C臂X线透视仪进行辅助,采用腰穿硬膜外麻醉处理。骨穿刺针选择直径为10 cm,长度为13G的型号,从患者病变区域的椎弓根部位穿刺,穿刺成功后利用专用外科锤对穿刺针进行敲击,约推进1/3即可[3]。

灌注所使用的骨水泥是应用骨水泥粉、钡粉以及水合成,其比例为骨水泥粉∶水∶钡粉=15∶10∶3,在灌注时需要在黏稠期内开展,借助C臂X线的辅助观察下进行灌注。要求对已病变的椎体尽量填充,如果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应立即停止,待处理完全后再继续灌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为患者采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在X线机显示下病区内大多数骨质未被骨水泥所填充,则应该立即转为双侧或单侧两点穿刺骨水泥灌注法,确保骨水泥能够完全填充患者病变椎体区域,并记录治疗所使用的骨水泥量。在手术后3 d利用CT对患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进行复查,重点检查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4]。

1.3 观察指标

在术后3 d应用CT对骨水泥情况进行复查,记录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同时对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分别在手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时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价和记录;并记录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复发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际卫生委员会疼痛判断标准,患者疼痛感完全缓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生活可以自理;部分缓解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但仍需要服用小剂量的止痛药物,对自理能力影响低;无缓解患者疼痛感没有明显变化,需服用大剂量的止痛药物方可缓解,生活无法自理[5]。缓解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2 结果

利用椎体成型术能有效缓解脊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感,其中以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的缓解效果最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缓解有效率在逐渐降低。患者胸椎部骨水泥平均注入量为(3.52±1.41)ml,腰椎注入量为(4.43±1.62)ml。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47±0.41)个月,随访12个月后患者复发率为20.00%(4/20),并且随后共有16例患者发生死亡,其中因转移性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有11例,因原发性肿瘤进展发生死亡的有5例。20例患者各随访时期实际疼痛感缓解有效率,详见表1。

3 讨论

3.1 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

脊椎转移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原发性肿瘤进展导致脊椎骨质累及而形成。目前在外科微创治疗中主要采用椎体成型手术开展治疗,该类手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椎体转移肿瘤、骨髓瘤、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等多种骨科疾病。利用这一技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时主要适用于溶骨性或复合性转移性肿瘤,其能够缓解肿瘤转移后对椎体骨质、骨髓等的损坏,避免骨质产生塌陷,减轻神经受压迫的程度,同时还能够对椎体的进一步塌陷进行有效预防[6]。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后1 d即可有效止痛,疼痛缓解有效率达85.0%左右,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7 d后和1个月后的疼痛缓解率分别是95.0%和90.0%,缓解有效率较治疗后1 d有明显的提升,虽然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感缓解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1个月后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率明显降低到75.0%,该阶段也是患者复发的主要起始时期。

3.2 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后复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2个月后,有4例患者疼痛复发,其中1例是由于骨水泥肿瘤病灶的进展对神经造成进一步压迫,另外3例是由于肿瘤发生椎体的再次转移。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患者原发性肿瘤病灶的进展,如果在术后未开展合理的肿瘤放化疗控制,则会进一步加快复发速度,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复发后可以进行二次椎体成型手术,但这种治疗仅能够缓解患者脊椎的疼痛感,无法对肿瘤进行治疗。

3.3 采用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根据对脊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显示,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包括原发性肿瘤进展、消化系统并发症、胸膜炎、脑血管类并发症、肾脏类并发症等,其中以转移性肿瘤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患者较多,因此可以认为肿瘤的种类和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7]。其中如患者为原发性甲状腺瘤、骨髓瘤等并发症较少的肿瘤疾病,则生存期就会延长;而如果原发性肿瘤为肝癌、食道癌、肺癌等并发症较多的,不仅会因为并发症致死,还会因为原发性肿瘤进展过快而致死。本次研究20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47±0.41)个月。

3.4 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的并发症

临床实际应用椎体成形术时也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情况,其中以骨水泥渗漏为主。根据以往研究发现,在椎体成型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概率在40%,而随着近几年临床医疗技术和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骨水泥的临床渗漏概率大大降低,目前已知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率为6%。当患者椎体骨水泥发生渗漏后,其不仅不会对脊柱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会对脊椎骨髓、神经根等结构造成进一步的压迫,如果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处在静脉当中,还会导致肺栓塞,严重时引发死亡。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导致骨水泥灌注时剂量过大、穿刺时对骨骼皮质造成损伤等。一旦发生这种并发症,必须马上采取清理措施,对注入过量的骨水泥进行抽取,并清除皮质损坏部位骨水泥,对损坏创口进行修补后再继续治疗[8]。因此,在骨水泥灌注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C臂X线机的参与,通过透视观察骨水泥的分布和灌注情况,保证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张泽.放疗联合PFL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6-17.

[2]薛春升.脊椎转移瘤MRI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86-87.

[3]陈勇,应文魁,王锡宇,等.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30-131.

[4]李江平,王金财,梁锦辉,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17-18.

[5]陈土溪.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9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14-115.

[6]黄圣升,詹新立,吴华,等.单侧分次椎体成形治疗急性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17-21.

[7]卢小健,郭小明,曾丹阳,等.伤椎植骨置钉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33-35.

[8]文海民,张旭桥,张志余,等.维D2磷酸氢钙片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39-40.

(收稿日期:2015-11-04)

上一篇:基于主从式架构的光强度检测系统 下一篇:宫颈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选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