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数学的有效备课策略

时间:2022-08-06 03:18:28

浅论高中数学的有效备课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前奏,是教师为上课而精心预设、求索构思的过程,是确立目标、把握学情、利用资源、审视教法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然而,当前数学备课存在以下现象:部分教师为应付检查而备,精于书写而疏于思考,教案成为缺乏思想的文字堆砌,缺少实用价值;部分教师奉行“拿来主义”,从网上直接下载,不分析学情,不加修改而加以利用;部分教师以经验定教法,不分析学情,对教材缺乏消化和感受.目标设计不完善、对概念、定理教学思考不足、学生活动欠指导、练习效度低等低效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教案的书写成为一项机械重复的工作,使教师身心疲惫.那么,如何摆脱低效备课的现状,实现有效备课呢?

一、备教学情境

传统备课中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导入显得机械生硬,割裂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备课时要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教师呈现2013年盐城市某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这张气温变化图:(1)观察图形,在6时至11时,气温随时间的增大如何变化?在14时至20时,气温随时间的增大如何变化?(2)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渐升高”这一特征?学生:随着时间的变化,在6时至11时,气温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升高;在14时至20时,气温随着时间的增大而下降.教师引入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拉近知识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知识遥不可及,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二、备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将自己置身于教材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的角色,以教材为蓝本,深入钻研、细致解读文本.部分教师囿于教材,一味地照搬和接受,陷于所谓的条条框框,全然没有自己的思想,失去了思考和创新,亦步亦趋地跟从教材,使自己变成“传声筒”和“贩卖者”的角色,思想陈旧、教法僵化,课堂缺乏新意和活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教材,要超越教材,要摒弃本本主义,变通与学生兴趣不符、革除严重滞后的教材内容,紧跟时代节拍,关注社会发展,吸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将之融入数学教学中.如在“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要设计一张矩形四、备练习习题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左右,教师大搞机械重复的低效训练,主要表现在:训练缺乏针对性,浪费时间而没有效果;迫于应试压力,为得分而训练,迷失了学科价值观;教师缺乏指导,训练无层次无目标,流于形式.数学教师要改变低效练习的现状,精心选择有基础性、典型性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灵活地分层设计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认知需求.如教师针对“函数的应用”设计分层练习如下:

总之,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备课与传统备课有着本质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舞台,成为师生迸发智慧、张扬个性的阵地,培养出具有悟性、灵性和创造性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洪昌梅.新课标下的数学备课[J].课程改革,2007.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要融入生活元素 下一篇:课程标准理念下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理解与表达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