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时间:2022-08-06 02:59:24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及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的应用中,因并发症少、插管快速方便、痛苦少、易接受、经济实用,明显优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近两年来被我国广泛应用.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成功置管67例,积累大量临床经验,并使其操作趋于完善,规范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1 PICC操作方法

血管的选择,以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血管。患者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角。上腔静脉测量:从预穿刺点延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测量上臂中段周径,建立无菌区。打开PICC导管包,带无菌手套,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将第一块治疗布垫于病人手臂下,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10cm×10cm,先酒精后碘伏待干。更换无菌手套,铺治疗巾,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让助手在上臂扎上止血带,使静脉充盈.将保护套从穿刺针上去掉,实行静脉穿刺。进行角度约为15-30度,直刺血管,一旦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进导引套管进入静脉.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侧针。左手食指固定导引套管避免移位,中指压在套管尖端所处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让助手松开止血带,从导引套管中抽出穿刺针,用镊子夹住尖端,开始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均匀缓慢。当导管插入约15cm左右时,相当于肩部时,嘱病人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静脉。将管置入预计长度时,即可退出导入鞘。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套管,证实导管在血管内。一手固定导管,一手移去导丝,动作轻柔。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连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注意不要盖住穿刺点,覆盖透明帖膜在导管及穿刺部位,加压粘贴,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2 护理

2.1 向病人解释操作过程,取得病人的同意由医师负责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病人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避免因情绪紧张增加插管难受。

2.2 熟悉局部解剖部位 穿刺前应当了解患者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穿刺定位准确,使病人减少痛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进到一定深度仍无回血应将针退回皮下,而后改变角度进针。绝不允许在无回血时针头左右摆,易造成血管壁损伤,形成血肿。对有出血倾向患者进行加压止血,置管术后24小时内更换帖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1-2次,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上向下揭去透明敷料,局部碘伏消毒,更换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是预防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2.3 使用正确封管技术 封管是留置针成功关键,方法要得当,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10毫升以上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20毫升,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并正压封管。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5000u每毫升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严禁使用小于10毫升注射器,否则如遇导管阻塞可以导致导管破裂。

2.4 定期检查导管位置 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适当活动手臂,穿刺侧手臂不得提重物。

2.5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使用 PICC置管并发症常见静脉炎、穿刺点渗血、水肿、管口皮肤感染、导管阻塞、导管异位等。空气栓塞较少见,其原因多由技术不熟练和护理不当引起,只有熟练掌握PICC置管方法及护理技术才能预防并发症发生。

3 临床应用

凡需应用刺激性药物,尤其是肿瘤化疗药物或长期需输液治疗保持静脉通路,给予输注高渗性或黏稠度较高的液体。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采血的患者。输液前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而且输完后要快速冲管,减少有形成分附着,保持置管通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药品及缺乏血管通道或倾向的患者,应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治疗的均可采用PICC置管术。因无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血气胸、大血管穿孔且插管快速方便,护士即可操作。静脉拔管后损伤小,深受护理同行认可。在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多方探索,技术日臻完善,较锁穿安全、方便、并发症少,减少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收稿日期:2007.11.28)

上一篇:大黄的炮制与效用分析 下一篇:绒毛膜癌和侵蚀性葡萄胎化学治疗的副作用及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