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银行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

时间:2022-08-06 02:40:54

基于银行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

[提要]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过少,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阻挡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基于此,笔者站在银行角度对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银行视角;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21日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而且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尤其在当前,个人直接投资的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的民间储蓄转化为投资,中小企业解决了大量的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中小企业将劳动力过剩的劣势转化为劳动力密集的比较优势,等等。

然而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其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是严重不对等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那么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企业的管理者都做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解释。其中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如企业资产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大、承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弱等制约因素,使得其在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上与大企业相比处于绝对弱势;也有外部的环境原因,诸如融资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银行数据积累不够、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等诸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近几年来一直都是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话题,要求银行多贷款、快贷款的呼声很高,社会各界的舆论导向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压力。笔者站在银行的角度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体会,就解决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理论解释

目前,国有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信贷市场较资本市场成熟。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是向银行借款,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也主要表现为贷款难。对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对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一)信贷配给理论。西方经济学研究信贷配给问题的文献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被一直认可的定义。笔者认为国内学者韩志丽的定义比较清晰明了的解释了信贷配给问题。韩志丽认为信贷配给是指在确定贷款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上商业贷款的需求超过供给,银行通过非价格手段部分地满足贷款需求的市场行为。它包括两种情况:(1)在所有贷款人中,一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被拒绝的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2)给定申请人的贷款只能部分的满足。银行不仅关心贷款利率,而且更关注贷款的风险程度。银行提高利率会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风险更高的项目,从而使银行平均放款的风险上升。由于利率提高降低了银行的预期收益,故银行宁愿选择在较低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企业的借款申请,而不选择在较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这样,信贷配给问题就出现了。这种信贷配给在没有获得贷款或获得贷款额度较小的中小企业看来,就是一种实实在在地信贷约束。

(二)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如名义利率闲置、高准备金要求等。在我国,政府规定了存贷款利率上限,较低贷款利率刺激了借款人的强烈需求,从而导致资金供不应求。在金融压抑下,政府按照自己的偏好将金融资源投入大项目和国有大企业中去,对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支持严重不足。在金融约束下,银行拥有较强的激励和动力支持实体经济,但由于竞争不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金融抑制的结果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大企业贷款使用效率低,造成金融资源浪费。

(三)关系型贷款理论。关系型贷款是指银行决策主要基于通过与企业长期和多种渠道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人企业及企业主的相关信息而做出的关系型融资。关系型贷款的基本前提是银行和企业之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且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关系型贷款之所以有助于缓解信贷市场失灵现象,是因为有长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中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恶信贷缺口,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关系贷款所需要的软信息多数是关于特定对象的专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模糊性和人格化的特征,难以用给书面报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归纳,因此很难在组织机构复杂的大型银行内部传递。因此,关系型贷款的决策权必须下放到基层经营机构,但这明显与现在国有大银行审批权限上收相矛盾。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小企业向国有大银行融资比在中小银行困难得多。

上述理论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从不同方面提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通过上述理论观点不仅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而且对如何解决该问题也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撑,也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基于银行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学界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解释。比如,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金融压抑、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问题和规模问题、政府作用的发挥问题和企业所有制歧视问题,以及银行的垄断结构与经济中的摩擦因素过多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尽管这些研究对于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大都是站在企业或者社会公众的角度,提出的有些观点也不免有些偏颇。基于此,笔者站在银行的角度分析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一)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不利于中小企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银行经营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一方面银行有主动放贷以提高其资金效益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又需谨慎放贷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融资资信程度低、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且中小企业出于种种目的,常常隐瞒真实的财务信息,这些造成了企业信息的不透明,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资信水平,直接影响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意愿;另一方面银行在放款之前都要进行必要的调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中小企业每笔贷款的数额较小,这意味着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提供相同规模的资金,银行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后的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银行普遍实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等挂钩,并追究终身责任,这无疑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

(二)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不稳定性,导致其很难获得长期信贷资金。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组织形式上基本上是家族式企业。企业内部组织简单化、管理人格化的现象非常突出。管理者尤其是企业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往往成为维系企业管理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不稳定和短期性,导致银行很难拥有其相对稳定性及可靠性都较强的内部信息,故中小企业只能获得一些短期的流动资金,很难获得长期资金。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的缺失往往又加剧了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三)中小企业对信用问题的不重视,导致其很难进入银行的门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程度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融资信用缺失、商业信用缺失、生产引用缺失、财务信用缺失。银行出于对资金安全性和满足监管要求的考虑,对存在信用问题的中小企业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可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身即体现为一定的市场选择的结果,尽管这个过程有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影响了市场的判断,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问题是造成其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信用担保制度的缺陷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信用担保制度是保障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重要制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一种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信用担保发挥了类似于抵押物的作用,在中小企业抵押物品不足、缺乏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通过融资担保机构的介入来弥补市场失灵。然而我国信贷市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现状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是极不相称的。在我国,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通常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渠道,商业性担保机构自身盈利能力弱,国政政策扶持不到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品种基本上仅限于流动资金,很少有设备、技术改造之类的长期贷款担保。

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战略任务。然而,由于受个体资本实力偏小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金融支持渠道和手段较为单一等困难。笔者认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涉及政策机制、金融体系等多方面问题,需要企业、政府、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与银行合作的主动意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在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主要依靠经验和惯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符合自身的管理制度。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管理制度建设的认识不足、决策制度随意化、激励简单化的问题严重。目前,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放贷款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状况不佳。企业管理者应该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另外,还应该加强财务制度的规范性,节约成本,建立规范的财务核算和报销制度。只有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中小企业才能得到银行的青睐。中小企业管理者也应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平时要注意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地向银行展示和推销自己的企业,让银行从认识了解企业到认可支持企业发展。同时,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增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二)企业应提高对诚信的认识。诚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诚实守信不仅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商业中的道德要求。我国历来就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重视信用的商德。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但是,当前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非常严重,尤其中小企业。企业诚信缺失已经上升为诚信危机,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中小企业诚信的缺失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封死了其向银行融资的大门。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笔者建议执法部门提高对企业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政府应转变观念,尽量减少对银行的直接行政干预。政府部门不能一味强调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投放数量,更不能以行政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行为,而要通过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行政职能服务来搭建银企合作的平台,提高信贷资金运用质量。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银企合作平台能够克服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缺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能够使银行减少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弥补利润空间的不足,增加贷款总量,从而达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发展经济及稳定社会的综合效益。而且,银企合作平台比政府直接贴息、免息、补贴等直接补助的方式更能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与杠杆功能,更具有市场化、透明化的特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四)银行应提高管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能力,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把中小企业融资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我国正在对经济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对复杂的金融形势,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是我国银行在自身业务深入发展的情况下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小企业信贷对于银行来说竞争程度相对缓和,但对中小企业的业务管理不同于大企业,需要银行自身管理制度进行变革。面对我国现在的经济、金融、政策形势,从银行角度来讲,对中小企业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银行要提高管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能力,就要以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为导向,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为目标,加快经营机制的改革,改变过分依赖大中型企业和大中型项目的发展模式。中小企业是我国银行非常大的一个客户群,重要的盈利增长点,是银行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1、银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在金融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和越来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银行要提高自身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能力,就必须加快创新新产品的步伐。银行可以加强与银企合作平台、担保公司的合作,将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作为中小企业抵(质)押品,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现状,充分提升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效用,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针对不同发展模式、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经营前景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设计、开发不同的贷款产品,为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企业提供不同的信贷产品,以满足中小企业不同的融资目的和差别化的贷款需求,同时也能实现银行业务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如可以重点开展国内保理、动产质押等供应链融资业务,积极发展票据和贴现等银行中间业务。如集合信托、财务顾问和保管等业务,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低风险表外业务。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投资银行业务,扩大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对中小企业开办固定收益类投资银行业务。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票据业务,为中小企业票据贴现提供方便,使中小企业能迅速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的短期资金。

2、建立完善高效的审批机制。银行应授权基层机构一定额度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审批权限,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机制,提高基层经营机构贷款发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综合分析贷款抵(质)押方式、信贷额度、经营风险及自身贷款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灵活多样和区别对待的贷款管理模式和审批机制,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在控制经营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再转授权将审批权限再转授至基层经营机构,加强经营管理和业务监督,完善贷款审批人“双签”、“单签”审批机制,提高“会签”审批效率,也可以借鉴其他银行的成功做法,如通过现场批量审批的方式,创新审批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信贷审批的特点。同时,上级机构应加强对基层机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的监督力度,实行审批服务期限承诺制,限时审批,严格规定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时间,确保中小企业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在结合区域经济实际情况的同时,确保基层机构执行统一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制度。

3、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银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激励力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人员主要从业务总量、贷款总量、综合收益、操作过程质量和不良贷款等方面来评价和激励收入分配,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在贷款业务条线,从总体上应当向中小企业信贷人员倾斜,激励优秀的信贷业务客户经理从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提高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保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培养中小企业信贷人员队伍,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专业化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杨,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方晓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缺陷与发展对策.当代财经,2004.

[4]王书贞.基于“银企博弈”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经济学研究,2007.

上一篇: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建议 下一篇: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