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银行储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06 12:41:57

中小型银行储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摘 要: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力量已不容忽视。但是,由于市场环境、政策条件以及自身原因,与国有四大银行相比,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在资产规模、发展程度、人才储备、市场定位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储蓄是银行贷款的最直接来源,也是银行发展的最根本业务,但是我国各中小型银行在储蓄业务发展方面产品市场定位趋同性过高,没有其自身的特色优势,抗风险能力也较差。中小型银行应如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如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如何对经营业务进行有效的决策,所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中小型银行的储蓄业务的根本及未来发展的走向,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我国中小银行在储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市场定位、科技创新到风险控制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小型银行;储蓄业务;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189-03

一、我国中小银行的概况和特点

中小银行是规模较小的银行组织,它具有商业银行的基本性质: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与大银行相比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它们的经营业务范围都不在一般的商品领域,而是在信用货币领域;二是它们的经营都以赢利为主要目标,通过货币的借贷取得和形成利润。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银行在资产、负债规模上都相对较小。我国一般将政策性银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行划归大银行,其他划归中小银行。

(一)资产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形成了以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发展的局面。资产规模一直被认为是银行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图1。

图1 各银行2013年总资产

数据来源:2013年各大银行年报统计资料。

由图1看出,在总资产方面中小型银行与国有四大行相比竞争力薄弱,而且各个中小型银行之间竞争力差距不明显。

(二)大规模扩张,高资产增长率

近年来,中小银行面临同业竞争、高通胀、监管资本提升等,各地中小银行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跨区域扩张、开拓新业务品种,发展势头迅猛。

图2 各银行2013年资产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各个银行年报整理

由图2看出,中小银行在近年来一直持续扩大资产,最高的中信银行2013年高达23.02%,最少的兴业银行也高达13.12%,而国有大银行工商银行却只有7.08%,所以现阶段我国中小型银行一直处于一个大规模资产扩张期。

(三)储蓄存款占比少

图3 各银行2013年客户存款占比

数据来源:2013年各大银行年报整理。

可以看出,在客户存款占比方面,两大行就占取市场份额73%,而其他四家银行总共占比27%,中小型银行在储蓄存款方面竞争力相比大银行相差巨大。

二、中小型银行储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储蓄来源渠道窄

随着国内银行业开放和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储蓄客户对银行选择范围加大并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由于中小型银行对储蓄渠道建设的重要性、储蓄业务渠道对银行绩效的作用、对渠道的成本效益、渠道策略等的研究和重视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营销渠道的专业化、高效化发展。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在渠道建设上呈现出低水平、同质化倾向,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队伍数量和素质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在传统上由于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建设和管理,为追求自身绩效最大化的内生需求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考虑不同渠道之间的合理组合而带来的协同效应,因此大大降低了银行的服务营销能力和竞争力。

(二)信用风险高

央行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具备,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也就是说,国家将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银行倒闭,储户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最多可能赔付50万。同时,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利润空间被挤压,而且随着流动性收紧,很多中小银行开始偏重于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显著提升,破产倒闭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在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果存款保险制度继续缺失甚至不完善,那么,不是有些中小商业银行因为储户缺少安全感,使之存款过少而无法生存下去;就是有些胆大妄为的银行以高利吸引储户而过度投机,造成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机制弱化,弱化了市场约束。

(三)市场定位不明确

中小型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场定位模糊,大多以从事对公业务为主,集中于交通、电信、电力、烟草等大系统和大行业,城市银行依附于地方政府,这使得银行的运行机制仍为行政式而非市场化。这种定位现状,反映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中的很多缺陷:对市场营销环境研究不够,市场细分流于形式,难以发现补缺市场;对目标市场的评估不够深入,目标市场选择存在误区;定位缺乏差别,跟风现象严重;竞争战略定位雷同以及产品缺乏内涵式创新等等。这些问题加大了中小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增加了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影响了其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使之难以培养高忠诚度的客户。

(四)互联网金融“抢食”银行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金融先后经历了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为代表的第一轮发展态势。21世纪,移动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新型互联网形态进一步推进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淘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异军突起,以余额宝和百度百发理财等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具有方便灵活、收益率高的特点。官方数据显示,在余额宝上线 5 个月后,截至 2013年11月底,余额宝规模已突破 1 000 亿元,给整个银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据统计,仅 2013 年 10 月份一个月,银行储蓄就净流出 4 027 亿元,11 月存款增加 5 472亿元,其中居民新增存款仅为 940 亿元,增速同比降 0.3个百分点。但是,在经济学家成思危看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了冲击,其优势明显,交易成本低,交易完成迅速,但其并不会对银行造成致命性的冲击,因为网络上只能是小额交易,大额交易还是得通过银行。

上一篇:对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探讨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审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