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期测试在医院收入审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6 12:25:16

截止期测试在医院收入审计中的运用

摘要:截止期测试是审计实务中常用的审计技术。应用截止期测试,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高估或低估收入。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审计人员可以考虑选择以会计账簿为起点、以收入发票为起点、以处方(药品出库、领用凭证)为起点的三种途径实施有效的收入截止测试。

关键词:截止期测试 医院审计 收入 运用

一、截止期测试

截止期测试是在实质性测试中对接近资产负债表的日交易是否记入适当的会计期间进行的审计。在医院收入审计中,它的目的主要在于确定单位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应计入本期或下期的收入有否被推延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截止期测试是审计实务中常用的审计技术,并被广泛地应用在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等项目的审计中,尤其在收入审计中的应用更为典型。

由于在不同的时期,医院面临的经营环境各不相同,管理层担负的经营责任和意图也不一定相同,有的管理者为了捞取荣誉,想办法完成或超额完成经营收入指标,或者为了取得银行信贷,可能会高估收入;有的管理者想以丰补歉,留有余地,可能会低估收入。在医院收入审计实务中应用截止期测试是一种有效地防止医院高估或低估收入的审计方法。

二、医院收入

(一)医院收入的概念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给医院收入的定义是“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

(二)医院收入的确认原则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疗收入在医疗服务发生时依据政府确定的付费方式和付费标准确认。医疗收入原则上当日发生当日入账,并及时结算。严禁隐瞒、截留、挤占和挪用。现金收入不得坐支。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各种收入的确认原则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1、医疗收入应当在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发出药品)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定的金额确认入账。医院给予病人或其他付费方的折扣不计入医疗收入。医院同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支付金额与医院确认的应收医疗款金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对于除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所产生的差额以外的差额,应当调整医疗收入。

2、财政补助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拨时,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应在收到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中的直接支付入账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应在收到银行转来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中的授权支付额度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方式下拨的财政补助,应在实际取得补助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3、科教项目收入应当在实际收到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予以确认。

4、对于其他收入,会计制度分别不同的情况,明确了各自确认原则。

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审计人员应注意把握与收入有密切联系的三个日期:一是发票开具日期;二是医疗服务提供日期(药品发出日期);三是记账日期。这里的记账日期是指被医院确认收入实现,并将该笔业务记入收入账户的日期。检查三者是否归属于同一适当会计期间是收入截止测试的关键所在。

三、收入审计中应用截止测试的途径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以考虑选择以下三条审计途径实施收入的截止测试:

第一条途径是以会计账簿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收入明细账抽取若干笔金额较大的业务追查至记账凭证,检查所附发票、凭证是否在同一期开具,有无多记收入的情况。该种方法比较直观,容易追查至相关凭证记录,可以有效地防止高估收入。但其缺点是缺乏全面性和连贯性,不能发现漏记收入或有意拖延至下期的收入。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多计收入。

第二条途径是以收入发票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票存根,追查至收入明细账和发货存根,确认劳务已提供(药品已发出)并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查明有无漏记收入的情况。这种方法优点是较全面、连贯,容易发现是否低估收入,但其缺点是比较费时费力。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相应的处方(出库凭证)是否齐全;二是发票是否已全部提供。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少计收入。

第三条途径是以处方(药品出库、领用凭证)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医师处置处方或病历医嘱和药品出库、领用凭证存根,追查至收入明细账,确定是否开具发票并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是否存在将本该记入本期的收入有意不记账,以此来调节会计期前后收入。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少计收入。

以上三条审计途径在应用当中并不是孤立的,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防止医院高估或低估收入,从而客观地分析、评价医院的经营业绩,就要根据医院管理层的意图,合理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做出正确判断,选择一条或同时使用多条审计途径实施有效的收入截止测试。

(王建革,永年县第一医院。王炳儒,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印度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要 下一篇:秦皇岛游客个体特征与旅游消费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