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05 11:31:44

二三线城市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二三线城市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集群出现并深化,出了有产业迁移形成的产业集群外,还有更多的自发建立的工业园区和资源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这些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存在着高能耗、低知识水平等问题。为了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生态低碳、知识经济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二三线城市 产业集群模式 存在问题 低碳经济

一、二三线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概述

依据城市的政治文化地位、经济实力、城市发展规模、区域辐射力度等因素,我们将中国城市划分为三个等级,出了北上广深这四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均属于二三线城市。中国的经济起飞始于这四个一线城市,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断朝着二三线城市转移,在保证一线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提高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2)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或者业务关系而联系起来的,集中发展的高效率的组织空间形式,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益于企业共享资源,加强沟通和联系,有着远距离竞争所没有的优势。

传统的产业集群主要以产品装配和生产同类产品为主,没有合理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新时期,产业集群朝着生态化发展,更加强调生产的循环和持续发展。在全国,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群。

(3)二三线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随着产业集群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转移,二三线城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一下几点状态:

1.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二三线内陆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形成了汽车、化工、服装、家具等产业集群。例如河南省就形成了众多的肉食类的产业集群,郑州实现了全国的速冻食品产业集群,促进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

2.产业集群以传统产业为主

由于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很多产业的转移主要看中的是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所以形成的产业集群大多是重工业、食品服装等传统行业。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则比较少,转移的力度不大。

二、二三线城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问题研究

(1)发展模式分析

1.低碳型经济的发展模式

由于全球变暖触及的生态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中国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我们的经济发展朝着低碳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极大程度的影响着产业集群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有着经济性、技术性、战略性、全球性的四大特点。

2.资源型产业集群

二三线城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有着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聚集了很多有竞争力的以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集群。这类产业集群生产的产品低技术含量,但是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的产品,易形成区域优势。

(2)发展存在的问题

1.粗放增长,生态发展受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能源和资源消耗高,存在着高能耗、高排放、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二三线城市的产业集群也大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这对能源的要求高,容易形成高排放和高污染问题,和低碳环保经济的理念存在差距。

2.产业发展处于产业链低端

全球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研发、制造、流通销售三个环节。我国二三线城市的产业集群由于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制造环节,缺乏高水平的研发和流通,处于价值链底部,产业的附加值低。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产业集群,缺乏高价值的产业,只能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不利于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三、二三线城市产业集群发展趋势研究

二三线城市的产业集群在国家政府的指导下,正不断朝着正规化、产业化发展。这些产业集群根据不同地区自身的不同特点,发展特色产业,生产更加的专业化、细化,并且随着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这些企业加强知识管理,不断朝着创业型集群发展。

参考文献:

[1]卞继红.《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思考》.绿色经济,2011年版

[2]王晓娟.《关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趋势研究》.2009年版

[3]吴晓薇.《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路径探析》.商业文化,2011年版

[4]邹君.田津.杨玉蓉.《衡阳市工业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版

[5]张蓬.《谈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学术论坛宏观分析,2007年版

上一篇:高职国贸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的途径探究 下一篇:欧债危机带来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