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05 09:11:38

陵县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摘要:陵县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已取得一定规模和效益。受条件制约,县局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气象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陵县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探讨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56-2

县级气象局作为基层气象机构,与现代农业联系紧密。县局应充分发挥基层气象站的优势,使气象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以突出“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现行的农气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已经不能适应这一新要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根据作者近二十年在陵县气象局从事气象服务的工作经验,就基层县局怎样做好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问题作如下简要分析。

1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所谓现代农业,即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粮、果、菜、茶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以及发展生态观光为主的农业。近年来,陵县积极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目前已经形成鲁西北较大的绿色粮食蔬菜生产基地。陵县气象局依托自身条件,积极把农民群众关心的防灾减灾、农业科技、农事服务等信息服务通过电视天气预报、12121电话自动答询,以及手机短信等途径传递给农户。但在此过程中,也有部分农民群众认为我局在为农服务上存在着一些专业性不突出,针对性、指导性不强的问题。如在预报灾害性天气时没有针对农业生产灾前如何防、灾中如何抗、灾后如何救的应对措施,关键农事、农时的天气预报没有农业生产如何趋利避害的指导性意见。上述问题的出现也暴露了我局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相关人员技术掌握不足、专业设备缺乏等问题,说明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因此,努力提高现代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尽快明确服务规范,更好地为全县现代农业建设服务,已是当务之急。

2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面临的若干问题

2.1 组织机构缺乏、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局没有配备农业气象服务专业人员,业务工作也以常规地面气象测报、预报为主,服务产品以常规的降雨、气温、风向风速预报为主,基本没有专业性的农业气象预报产品,农村基层也没有气象服务信息协管人员,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组织保证。对于农业气象服务,也没有一套相关管理制度,缺乏奖励机制,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体系不够完善。

2.2 专业设施匮乏、相关技术人员不足

我局是德州市唯一的国家气象基本站,但仪器设备却与其他一般站基本一样,专业服务设备匮乏,更谈不上现代化,基本站的优势不突出。比如,我县只有7个乡镇配备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监测相关设备,还有很多乡镇没有配备。另外至今我局没有专业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人员,更谈不上专业信息网站,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而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又缺乏专业培训,难以做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这样就使得一些气象服务产品数据分析不深,不透,不及时,不到位,无疑降低了对于现代农业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局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水平长期停留在较落后的阶段。

2.3 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协作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信息共享。目前的情况是,气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很少,比如和发展现代农业相关的农林、水利、农经等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很难做到信息共享。这就使气象部门较难掌握现代农业发展情况,难以作出及时准确的农业气象预报产品。

2.4 科研水平落后、立项较难争取

现阶段受县局仪器设备匮乏,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县局级别的科研整体水平不高,一些科研项目很难争取。虽然县局气象部门和三农联系密切,更有利于接触到第一手的信息资料,但限于上述原因,做出的科研成果却很少,即使有,水平也有限,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

3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服务组织,健全服务体系

加强对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配置,落实专职农业气象业务人员,组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在县局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队伍,从事农业气象的观测和预报以及产品的制作、,并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另外还可以配置兼职乡镇农业气象联络员和村农业气象信息员,并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开展业务培训。这两支队伍主要承担气象信息传递、反馈、解释、应用和指导的任务,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成为气象服务到农户、到田间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开展学习山西寿阳农业气象服务模式的活动,建立县级“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积极开展防灾减灾预警、农业综合信息等工作,真正实现农业综合信息的全覆盖,做到服务三农。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手段

加强县局专业气象仪器设备引进工作,逐步淘汰老旧设备,多渠道完善服务手段。争取所有乡镇都能配备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监测站相关设备,形成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专业观测网。丰富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产品,提升农业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渠道,形成覆盖面广、时效性强、频次高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体系。

3.3 开展交流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气象部门同县内其他部门之间交流和合作。应该充分发挥县农委的组织协调功能,加强同农林、水利、农经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相互交流农村工作动态、对农情、苗情、墒情、病虫情、雨情、水情、灾情和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资源开发等信息,能初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这样可以使气象部门全面掌握农业发展情况、农业生产和经营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综合效益,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4 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技含量

县局应该重视提高科研水平,加大对于员工的内部培训和外出学习力度。在自身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科研立项机会。从本地实际出发,精选课题,积极开展本地化农气科研,探索研究重点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预报、病虫害气象条件预报、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干旱指数预报、旅游指数预报等产品,在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做好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资源的多层次普查和可持续利用性评估,进一步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加大宣传力度和科普力度,依靠多样化的产品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

4 结语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也迎来新机遇、新挑战。气象部门应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气象法》有关精神条款,大力开展工作,建立县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部门之间的多种交流和合作,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使气象真正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贺宇.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学,

2009,(2).

[2] 刘维佳.科学管理 整合资源 服务三农[N].中国气象报.

2011.7.20.

[3] 袁昌洪,严迎春,刘方,等.现代高效农业气象服务的调研与思考[J].气象软科学,2010,(3).

作者简介:孙跃进(1958-),男,汉族,山东陵县人,陵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业务和气象科技服务。

上一篇:宜君县林木种苗生产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