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如何拍非洲?

时间:2022-08-05 06:36:11

神秘的非洲大地一直令人神往,旖旎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令人震撼。在这里,一望无际的草原磅礴大气,奔跑的羚羊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而大自然更是展示出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残酷规律。这一切,不仅吸引着无数旅游者,也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

今年7月,12个喜欢摄影的年轻人与小朋友来到了东非国家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在那里,他们不仅体验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帮助了当地的贫困儿童,还带回了许多非洲草原的精彩照片。回国后,他们把这些照片整理起来,举办了《走进非洲》摄影展,让更多人体验到非洲之美。

在摄影展现场,记者采访了这个小组的2名领队——20岁的周子川和17岁的杨璐宇。尽管他们都表示,自己只是普通摄影爱好者,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非洲景色记录下来介绍给别人,但是说起在非洲的摄影,他们还是有说不完的话,给有志于非洲一行的广大摄影爱好者以启发。

拍非洲需要带什么?

为了这次非洲之行,走进非洲小组可是做足了准备。周子川和杨璐宇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拍非洲一定要带上足够的空卡。“在非洲草原上,我们没有时间去等一个合适的光或者镜头,只能看到就怕,不断地抓拍,这样4天的草原之旅,我们拍了几千张照片,再从中精选出满意的”。

除了不辞辛苦的“海拍”,好的相机也必不可少。虽然不是专业摄影师,但是走进非洲小组对相机的选择可一点不含糊。“我们的相机是佳能5D Mark Ⅲ,它是全画幅相机,2230万像素。我们还带了3种镜头:佳能24-70、佳能70-200,以及佳能2倍增距器”。

“其中增距器尤其值得一提。在草原上,汽车只能沿着公路开,游客由于安全因素,也不允许下车。而动物基本不会沿着公路边走,我们在草原上的4天,只见过几次三三两两的羚羊、斑马横穿公路,一只长颈鹿曾靠近过我们的车,一头狮子曾趴在路边,除此之外,我们几乎只能相隔数十米拍摄成群的大象、河马,以及其它猛兽。这时,增距器就变得非常有用,它能用镜头把距离拉近,由于相机清晰度不错,最后呈现的效果就像离动物很近的样子,近乎以假乱真。”

在非洲草原拍照,除了摄影器具,“脚力”也必不可少。这次,他们驾驶了两辆特别设计的越野车。这种车顶篷可以推开,人站在车里的椅子上,可以从车顶拍照。“这样拍出的效果更好,有自然的感觉,看上去更真实一些。有些人可能觉得从车里把头探出来有点危险,其实车的高度再加上车外的篷子,动物是不会向上扑的。”

就这样,越野车带着他们在草原上与野生动物和当地土著居民共度了4天,他们也从一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到最后对拍非洲“有了点谱”。“拍摄动物我们主要用70-200的镜头配2倍增倍器,采用8-11的光圈,让拍摄主体有个稍稍大一些的场景。而拍摄人文我们主要用的是24-70中焦镜头,取用的光圈为大光圈,重点突出人物,虚化人物背后的杂乱。”

当然,还有的时候,他们根本来不及准备大机身拍照。“草原动物尤其是猎豹跑得太快了,一闪即逝,要想捕捉到精彩画面,就只能放弃大机身,而选择当时手里拿着的像素低点的设备,比如手机或小相机。这样出来的效果也是挺生动的。”

天时地利人和助你拍好非洲?

我们常说“功夫在诗外”。其实,要想拍好非洲,也需要很多摄影之外的知识与准备。首先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我们是在7月中上旬进入东非塞伦盖蒂保护区的。整个6月到9月都是非洲的旱季,气候没有想象中炎热,也比较容易拍到动物。事实上,这段时间动物是在不断迁徙的,比如6、7月份它们在坦桑尼亚,7月底8月初渡过马赛马拉河,而8月中旬就进入了肯尼亚境内。所以,如果要来非洲拍动物,一定要先做好‘功课’。”

“而从11、12月份到第二年春天都是非洲的雨季,雨不仅连绵不断,还很大,给草原交通带来不便,动物们也大多躲了起来,不容易拍到。不过,雨季草是青绿色的,而旱季草色枯黄。如果想拍雨中一望无际的青绿草原,冬天来非洲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选择来非洲拍照的月份,还要了解动物的习性。“清早是动物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拍动物一定要早起。到了中午,由于离赤道近,光线很强,动物也大多躲在草丛中休息,我们通常用这段时间赶路。而夜晚,是动物的捕猎时间,比较危险,一般不能进入国家公园。”

“此外,拍动物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进入草原绝不意味着遍地都是动物。事实上,从国家公园入口到腹地往往都见不到什么动物,有些比较少见的动物需要我们开一天车去寻找。”

在非洲草原上,除了野生动物,土著居民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目标。在《走进非洲》摄影展上,记者就看到了不少当地马赛人。这些土著居民面对镜头很平和,既不扭捏也不刻意摆“POSE”。走进非洲小组告诉记者,“我们有一位黑人导游,向他提出我们想到当地马赛人村落拍照,他就会带我们去。在村子里可以拍到当地特有的歌舞表演。虽然如今的土著村落也有了一点商业化的性质,但还是基本保持了原貌,比如住宅依然是用牛粪铺的,当地人也不会刻意迎合摄影者。”

拍非洲,专家如是说

虽然走进非洲小组只是摄影爱好者,但是专业摄影师对他们的器材选择却颇为认可。北京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胡金喜告诉记者,拍非洲草原要尽可能带长镜头,如果带1000或800毫米的长镜头,拍摄起来就会更从容,当然增距器也必不可少。

多次走入非洲草原拍摄的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夏富祥建议,最好带两支镜头。一支为中长焦的变焦镜头,在野生动物园,中长焦镜头可作为广角镜头使用,使用范围也比较宽泛,如佳能EF70-200毫米F2.8等;另外一支为望远定焦镜头,如佳能EF300毫米或EF500毫米大口径具备防抖动功能的定焦镜头。可手持拍摄运动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这样的配置涵盖了从70毫米至1200毫米(加增距器)内的拍摄范围。

此外,他建议,稳固的三脚架也很有帮助,是用长镜头拍摄野生动物时必备的辅助器材。在野生动物园中拍摄,长时间待在前进的车中,随时能发现可拍的动物,马上停车进行拍摄,现支三脚架是来不及的,因此最好随身准备一个起到三脚架作用的“豆袋”。

对初次拍摄非洲的人来说,很容易把镜头一直定在动物身上,而忽视其身后的草原。胡金喜表示,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自身特点。在非洲,动物和草原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把动物放在当地环境内拍摄效果更好。

至于有人可能会犹豫“到非洲拍摄野生动物是使用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呢”,在夏富祥看来,这因人而异,也可以两样都带上,交替使用。数码相机的可调感光度及自动白平衡,在弱光、低色温条件下拍摄具有优势。在自然环境下生存的野生动物,早晚非常活跃,此时色温较低,用胶片拍摄速度慢,不容易拍清楚,数码相机拍摄就有利多了。但对追求影像完美素质的摄影师,就另当别论了。他们需要正片的那种感觉:不同银盐材料的色彩表现、准确的曝光、完美的光影效果及对瞬间的把握。

上一篇:项久鹏:潜心研究国产电机 下一篇:高温炙烤,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