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中传意绪 弓里寄深情

时间:2022-08-05 04:33:48

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有一台节目十分引人瞩目,那就是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中美演奏家超越时空的对话――“飞弦组合”音乐会,一位美国小提琴演奏家马克西曼、一位中国二胡演奏家段皑皑,他俩将“良宵”与“莫扎特小夜曲”用复调的形式展现。两曲――均是表现夜色,主题接近又能完美结合,是一个出人意料但又是情理之中的尝试;而“梁祝”协奏曲与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的演绎,则把人们对爱的追求与向往表现得

酣畅淋漓。马克西曼的演奏风格浓烈、纯厚、个性强烈;段皑皑的演奏风格则抒情、细腻、柔美,俩人相映成辉。这是两种不同性格、不同功能、不同表现范围的乐器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而达到文化和谐的美好乐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

“飞弦组合”的诞生,是在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慧芬的积极引见下,上海民族乐团的首席二胡演奏家段皑皑才与马克西曼相识,当时征求她的意见“一把二胡与一把小提琴对话能否行时?”她似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定能行!”她对这种形式的首次合作成功抱有绝对的自信,如果你对她的艺术生涯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对这种自信也就不难理解了。

段皑皑并不是出在艺术世家,但她从小就展现了艺术的灵气,能歌善舞,尤其对音乐情有独钟。进入常州小红花艺术团学校学习脚踏风琴,居然很快能自弹自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还参加常州市“百灵鸟”文艺会演。6岁时她被启蒙老师、著名少儿器乐教育家刘逸安一眼相中,开始学胡。每天放学后就到刘老师家里,直到晚上7时左右才回家,无论春去秋来,风雨无阻。而刘老师是位严师,老是在段皑皑耳边叫着“音不准”,所以在练琴时她特别注意。练琴的环境也是非常艰苦的,冬天,刘老师故意把练琴的地方安排在扶梯口,因是通风口,风大,吹得一双小手都冻僵了,但她不喊一声冷,直练得双手发热才休息。由此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82年首次参加全国少年儿童民族器乐比赛,一举获得银奖,崭露头角。

1984年,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从全国招收三名二胡新生,她毫无争议地入选,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二胡教育家王永德教授,自此二胡演奏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直升该院附中,1991年参加“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荣获专业组第三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获奖选手,一鸣惊人。1993年被保送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各科成绩优秀,获历届奖学金和傅成贤奖学金一等奖,1997年以专业最高分毕业。事实上,她的专业条件并不是十全十美,尤其是她的左右手小指比常人稍短,老师就自己编曲给她进行训练,而她也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正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日复一日,小手指变得更灵活了,不管演奏什么曲子,都不存在任何问题。王永德教授对学生总是爱护有加,以鼓励为主,“你一定能行,一定能成功。在台上一定要有自信。”也许这正是她自信的缘由。当然自信还得靠实力支撑,她为了演奏水平的精益求精,小学时的必修课钢琴,中学时却成了选修课,但她仍自费学钢琴,因为二胡是单旋律的乐器,钢琴则是复调性的乐器,可以演奏复杂的和声,且是固定音高的乐器,这对二胡演奏的音准,对作品完整的把握都很有裨益,自此她锲而不舍,坚持学习钢琴,现在能弹得一手好钢琴。

2000年11月她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首次个人独奏音乐会,出乎意料的是观者踊跃,座无虚席,还卖加座。她把小提琴曲搬到二胡上,演来既不失原有旋律的优美动人,又平添了几分幽婉色彩。名曲《阳关三叠》用二胡与合唱形式演出,出了彩头。《文汇报》盛赞“26岁的青年二胡演奏家段皑皑以其敏锐的乐感和娴熟的技巧,征服了上海观众。无论是传统曲目,还是小提琴改编曲,她都驾驭自如,粗犷处似石刻般传神,细腻时如牙雕般精致,尽显二胡乐音之美妙。”

由此,段皑皑声誉鹊起,不仅录制出版了《黄河》、《刘天华十首二胡曲》等个人专辑和大量CD,而且频频与上海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等合作,担任二胡独奏,并在多部电影、电视剧、话剧、大型现代舞剧中担任二胡独奏、领奏。更是应邀相继出访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98年在上海――横滨缔结友好城市25周年纪念、横滨音乐文化协会成立1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她独奏《空山鸟语》、《二泉映月》,技惊四座,日本媒体盛赞“段皑皑表演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把观众带到了月明星朗的‘天下第二泉’旁,琴声细腻悠远,使观众流连忘返。”横滨市总务国际室平野先生称她为“中华民乐天才少女。”

2001年赴法国巴黎,为“申博”演出,独奏《查尔达斯》、《赛马》,她的演奏细腻传神,自然流畅,表现深刻,感染力强。凭籍扎实的基本功,娴熟全面的演奏技巧,敏锐的音乐感觉,对作品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她的音乐表现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因而引起法国观众的强烈反响,并加演一曲《空山鸟语》。

2003年2月,她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在羊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上演奏二胡协奏曲《春江水暖》,优美华丽,如江南水波光潋滟,直击人心。当万缕千丝缠绕在音乐厅里的弦音被缓缓收拢时,台下的观众似如梦初醒般将掌声送出,大家不仅被作品清丽委婉的气韵所深深打动,更为台上的精湛琴艺所折服。

2004年她受文化部委派赴非洲毛里求斯等五国巡演,后来先后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第55届会议招待演出、赴意大利参加米兰上海周演出,为李岚清音乐讲座做示范演出、为奥运会开幕式舞蹈《海上花》录制音乐。正是一把二胡走天下,琴音悠悠传世界。随着琴音的不断飞扬,段皑皑的名字也随之享誉世界,她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与各国文化交流的艺术大使中的佼佼者。

正因为如此,她对自己充满着自信,但又不固步自封,她曾与萨克斯、吉他、钢琴等进行过对话,她认为用不同风格的乐器演奏同一个曲子会有新意,二胡和小提琴都是弦乐器,两位演奏者都是主角,但小提琴张扬、华丽,二胡含蓄、内敛,两种乐器可以互补,这样演绎作品内容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不断开拓创新,艺术才会不断发展,这正是段皑皑孜孜以求的目标。

上一篇:清新的呼吸让我再次翱翔在音乐的海洋 下一篇:难忘的音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