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工艺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05 03:44:49

《啤酒工艺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摘 要: 在地方性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应用型课程,实现课程转型,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本文以《啤酒工艺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为例,结合本校实际,从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能力、生产实践及实验课程的改革方面对课程教学方法做了探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课程 啤酒工艺学 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一方面社会各行业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高等教育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了培养社会大量需求的人才,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1]。

在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是本科学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理论课教学的进一步延伸。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加大力度开展了生物应用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啤酒工艺学》是一门系统介绍整个啤酒酿造工艺流程的实用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啤酒酿造的工艺流程和有关原料的选配和加工工艺,同时要了解发酵领域最新进展及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最新应用,做到既适应第一线生产岗位的要求,又具备啤酒工艺研究和新品开发的基础。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强化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

1.《啤酒工艺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丰富

1.1加大多媒体课件的资源开发力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渗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啤酒工艺学》多媒体课件,将大力推动啤酒工艺教学的改革进程,而且能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理论课程讲授方面,制作立体生动的工艺课件加深学生对经典理论的认识,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啤酒酿造工艺课程的特点,包括图片与视频,制作适合各种类型啤酒酿造工艺学课件,满足学生对工艺原理的感知认识和对抽象理论的理解需求。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为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啤酒酿造过程中的糖化、过滤、煮沸、漩涡槽、薄板冷却及酵母添加、发酵等主要操作流程,应当在课件中添加上述各个阶段短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处在真实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下的实践课程。另外,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实践内容的比重要增加,例如上述操作过程在现实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最合理的现实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会在现实的生产操作过程中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提高应变能力。另外,课件中应当添加啤酒酿造工艺的国内外发展前景及趋势,如美国、德国等啤酒工业发达国家的精酿啤酒文化、现代化的工艺流程及先进的工艺设备,让学生增加对啤酒行业的热爱,开阔他们的国际化视野。

1.2探索视频资源课程等在线教育。

教育部的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MOOC的出现、微课的普及、视频的使用对现代大学课堂的冲击让我们始料未及。种类繁多的学习设备不断涌现,越来越需要视频资源,视频资源的最大优势是资源共享。在啤酒工艺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Camtasia Studio等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对课程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另外,啤酒酿造工艺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让学生加入关于啤酒酿造方面的官方微信群,每日都能获得相关方面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能力,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体系“工程科学化”倾向的主体首先是教师,由于高校教师考核体系的重点是偏基础性的,而对教师工程化实践能力的重视度不够,导致高校教师在进行高学历教育的同时,对实践学习的精力投入减少,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缺乏、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工程行业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3]。因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我系的啤酒工艺学课程处于开发阶段,所以急需实践应用方面的知识。(1)将青年教师选送到知名的啤酒酿造企业进行为期6-12个月的挂职锻炼,通过在企业的学习,提高青年教师对啤酒酿造整个工艺流程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另外,依托学校的学术团队和研究平台参与企业的横向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2)积极参与啤酒行业的会议交流、短期培训。通过参加会议及有关短期培训,了解啤酒行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有利于教师获取最新市场动态信息和了解市场上啤酒新产品利益特征。(3)教师参与啤酒酿造实验室的建设。近年来学校对我系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系里已经购置最新型的啤酒生产线,而且有配套的企业化生产车间,发展方向是将实验室该改为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了最便利的实习场地;教师参与啤酒酿造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啤酒生产线的科学化程度,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转化为产品,达到产学研一体化。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3.注重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培养社会大量需求的人才,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如何针对应用性强、社会需求大的特点,摸索和制定出适合技能型课程考核的方式已势在必行[4]。在啤酒酿造工艺学课程中,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由以前的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为突出实践教学。应增加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学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化的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在实践操作中尽量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根据啤酒酿造的工艺的复杂性对学生进行分组,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啤酒酿造各阶段需要打分,每个实验中,对学生动手能力也有各种衡量标准,并根据学生在实验中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同时在工艺设计中完全以学生为主导,最终根据实验结果,对学生实验给予综合评价[5]。因此,应用型实验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的改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3.1学生能力的培养。

目前多数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习经费、人员投入不足已成为高校的通病,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少,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降低。应当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大学生创业园内开自酿啤酒屋。随着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的自酿啤酒人群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这种原生态新鲜酿造的啤酒。因此,开自酿啤酒屋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创业,无论是啤酒的品种选择,啤酒文化的营造,客户的定位,还是营销的策略,等等,都可以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被啤酒行业吸引。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自主创业实践,这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很有效的方法。

3.2精心调整实验内容,构建合理有效的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内容教学,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中学习啤酒工艺学课程实验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让学生对啤酒生产线上的糊化锅、糖化锅、过滤槽、煮沸锅、旋沉槽、冷却器、发酵罐等使用应熟练掌握,提高操作技能。我系建立了普通啤酒生产线和精酿啤酒生产线,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参与整个啤酒生产的全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在实验的安排上,尽量选择综合性的实验或者是老师们的科研实验,提高学生全程参与的热情。

4.校企合作,服务地方

现代大学是开放式的大学,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发挥校内教育资源的作用,而且要依托社会资源[6]。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生物工程专业,可以同时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发展。可以在实习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员工多元培训、教师挂职锻炼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我系积极与驻马店市当地的雪花啤酒厂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条件,学生通过实习适应第一线生产岗位的要求,迅速清晰地掌握啤酒酿造的工艺流程和有关原料的选配与加工工艺,同时可以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啤酒工艺流程和新产品开发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系也积极申报与啤酒企业有关的横向课题,让一线教师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以期获得双赢。另外,在《啤酒工艺学》的课堂上邀请当地啤酒酿造企业的一线员工,讲解来自生产一线的实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可以邀请啤酒行业里专家教授给学生作报告,获取最新资讯和先进理念,让学生对啤酒行业的发展抱有更高期望。

参考文献:

[1]樊保国,李月梅,张永清,等.高校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26-29.

[2]肖安风,项炯华,肖安庆,等.《酿造工艺学》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与实践,2007:57-58.

[3]黄金林,潘志明.大力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做法和思考[J].大学教育,2014:126-132.

[4]夏晶晖.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技能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6).

[5]张怡轩,何建勇,于秀莲.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91-92.

[6]刘达玉.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4):66-69.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动力系统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高剂量石灰稳定土公路基层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