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05 03:10:59

乐山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各地都在探讨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四川乐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并且旅游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对相关产业集群化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认为旅游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拉动消费;二是形成产业发展动力;三是促进城镇建设;四是生态保护。而旅游城镇化的建设又将最终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城镇化;关系研究

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传统的城镇化发展强调农村人口的城市集聚,强调工业推动作用。但是,随着传统城市化模式的推进,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比如农民进城的生计,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社会问题,现有的城市建设规模容纳人口数量有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生活生态环境恶化。实践告诉我们,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选择什么产业进行新型城镇化发展,如何在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选择带动性产业,这是乐山新型城镇化面对的最大难题。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区域相关产业集群化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乐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黑竹沟国家级森林公园、沙湾大渡河美女峰石林风景区、芹菜坪、马边大风顶、佛光湖、碧山湖等。并且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旅游市场基础。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乐山旅游产业如何影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即他们两者的关系。

乐山旅游业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拉动消费;二是形成产业发展动力;三是促进城镇建设;四是生态保护。

1.拉动消费

旅游的游客产生餐饮、住宿、游乐、购物、会议、养生、运动等综合性、多样化的终端消费,带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而整个旅游目的地形成消费经济链及相关产业的聚集,最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说的旅游消费,不仅仅是游客在传统观光休闲度假过程中的直接消费支出,还包括农产品、艺术品、收藏品、文化纪念品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娱乐活动、运动康体、养生理疗、养老服务、会展培训、祈福修学等服务消费。人们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超越旅行的复合消费方式。在将来随着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开通,交通的便达性将会吸引周边特别是成都地区更多的游客来乐山休闲旅游。乐山旅游市场的消费人数会越来越多,在这个基础上需要突破的就是立足本市旅游资源特色怎样吸引游客不同形式的消费。

2.形成产业发展动力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形成了一个泛旅游产业群。消费带动为消费实现而形成的产业链,由此建立起产业延伸的扩展,这是旅游引擎效应最直接的作用。我们将这一带动形成的产业群体,称为泛旅游产业群。对于区域经济而言,泛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区域综合发展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对于无资源无工业优势的欠发达区域,带动效应非常显著。这就适用于乐山周围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形成民族文化体验、运动康体、养生理疗、土特产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就地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完成人口城镇化的转变,促进旅游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3.促进城镇建设

产业转型、土地财政及旅游房地产的商业利益结合,推升了旅游开发的新浪潮,使其突破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全面结合,走向了区域综合开发模式。这几年,各地旅游项目十分热门,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遍地开花。实际上,这些投资都是旅游带动的产业与城镇化投资的总和。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城镇建设也配套进行,如交通、市政、商业、医院等工程的建设。

4.生态保护

旅游就是一个审美活动,想要发展就必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提升环境,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外,旅游发展大多依托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其能耗比重远少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本身就是一个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并且发展旅游业会潜移默化强化当地人的环保意识,在平时的生活生产中更加爱护环境。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总之,立足旅游业开发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消费的拉动从而产生需求吸引资本的投入,有利于相关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使旅游区当地农民转化成服务人员或者是农业兼服务业、农业兼加工业人员等多重产业身份的转型及收益能力提高,有利于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当然,旅游城镇化的建设又将促使乐山当地旅游升级发展,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升级为观光、休闲、养生、运动、购物等一系列泛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旅游地。

参考文献:

[1]潘斌.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8

[2]邵琪伟.正确处理旅游小城镇发展中的六个关系[J].城乡建设,2006,(7):5859

[3]黄远飞.湖南丘陵地区城郊休闲型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4]高德武.新农村社区规划中旅游产业的参与――以成都市龙泉驿区桃源新型社区建设性规划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6365

[5]周颖,邱建军等.大城市郊区农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路径探析――以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51353

[6]许虹.成都市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思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33135

上一篇:浅谈顾客让渡价值视角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 下一篇:路政人员身体健康与社会经济价值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