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接班,岂是政府能够解决?

时间:2022-08-05 02:43:32

Q:孟群舒

财经作家、传媒学者

A:陈志武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2008年获华文财经图书大奖

继江苏政府的“富二代”培训班之后,近日广东顺德等地,也大有模仿的势头。“富二代”的传承以及企业后备人才之所以成为社会讨论热点,并引发政府的介入。为此,笔者采访了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富二代”根源在儒家文化

Q:“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自古就有,如何看待当今的“富二代”问题?

A:“富二代”问题当然不只是今天突出。在费孝通、张之毅的经典著作《云南三村》中,张先生1943年回玉村考察时,发现玉溪旧有富商基本走向衰败。“文兴祥家的衰败情况:本人已于1942年死去,两个儿子已分家,均在家闲着。因无人手经营及洋纱缺货,洋纱号已停业。”“冯祥家的衰败情况:本人于1942年死去,死后家里兄弟7人分成7份……洋纱号停业。”“潘小臣家的衰败情况:本人已死了几年。家里留下妾一、子三、女一。大子25岁已结婚……常好赌钱。儿子仍在中学念书……铁矿请老家人照顾着,勉强维持局面。”

费、张两先生总结道:“我们看过以上玉溪四户富商之家的衰败情况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像文兴祥、冯祥这两位本人兴家的人一经死去,商号即因无人经营而停业……由于本人在世经营商业时,家中兄弟子女等家人,几乎都是闲散过活,并多有烟、赌等不良嗜好,以致家人中没有一个成器的,所以本人一死,一家即后继无人。”

Q:为什么文兴祥、冯祥这些创业者在世时没有培养“接班人”?

A:还有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除了自己的亲人、亲戚外,不能在更广泛范围内招募职业化经理?为什么公司的管理没有程序化、非人格化,使公司能相对独立于创始人?

过去的这些例子说明,“富二代”问题不只是今天才有,在中国的长久历史中早就有了。由此我们看到,“富二代”的挑战不是几天、几个月培训班就能解决的,而是必须从根源上入手。

如何解决“富二代”问题?

Q:那么,如何解决“富二代”无法接班的问题呢?

A:谁都知道,让子女上好的学校、读有用的书,才能让子女有出息,成为接班人。但是,我们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要破除传统观念,不能让子女认定家族企业、家庭财富必定是他的,而是要让他感受到竞争的压力。没有竞争压力,人是不容易有进取心的,上再好的学校也没用。

今天的独生子女之所以更没有接班能力,原因就在于此。那么,当年玉村的文兴祥、冯祥均有二子,潘小臣有三子,而且还有女儿,他们接班人的选择空间不是比现在的企业家多吗?在他们的家庭后代中,谁是家产继承人、接班人,不是可以充满竞争吗?问题是:没有!至少始于汉代的“诸子均分制”,在继承权方面,因而带来了两个后果:其一,是儿子就可以分,可以继承接班,没有任何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上进的动力;其二,反正各儿子、各家所得会一样,何必去努力?所以,就有了玉村富家创业者死后的衰败结局。

Q:那么,西方有什么好的经验?

A:在西方社会,财产所有者可以通过遗嘱,按照他喜欢的方式事先安排好其财产(包括企业经营权)的继承者,继承者可以是子女、亲戚,也可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法人甚至动物。这种传统带来的结果是,即使只有一个儿子,其儿子也不一定必然有继承父业的特权,而是儿子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他有能力,证明他值得获得父业的继承权!

就以今天的美国公司Humana为例,其创始人只有一个儿子,他儿子大卫于1980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不是回到父亲公司的怀抱或者通过父亲的关系找到舒适的工作,而是选择去刚刚开放的中国湖南,去湖南医学院教英语。那时的长沙没有几个外国人,更没有西餐馆等设施。在那里教书、学中文、磨练两年后,他回到美国在波士顿一家银行做普通职员。之后,大卫于1985年上耶鲁法学院,1988年毕业后,在政府工作4年,做美国国务院的法律顾问之一。1993年,他创办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Chrysalis Ventures),该公司投资创办多家成功企业,成为是美国风险投资行业的主角之一。他以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证明了自己是个非常有出息的人,有资格接管其父创办的企业。1996年,大卫成为Humana公司的副董事长,2005年其父退休,由大卫接过董事长的席位。今天,Humana是市值71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走出“接班人非亲子不可”

的困境

Q:但是,受数千年儒家文化的影响,今天的企业家似乎很难走出固有误区。

A:没错,在当今中国社会,由于独生子女的条件制约,要创业的企业家把企业财产留给血缘之外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很不现实。

但是,创业者公司的经营控制权,应该可以超越血缘关系。因为大多数企业家的后代还是没有能力真正接班父亲的企业(由于上述家庭文化传统、独生子女常被惯坏等原因),因此,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家几乎是没有选择,必须在血缘之外寻找最称职的职业经理人。

Q:那么,解决“富二代”问题的出路在哪儿?

A:真正解决“富二代”问题,必须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改变子女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给子女以真正上进的激励;第二,发展超越血缘的契约法治制度,以促进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第三,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完全开放,给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提供股权退出机制,让股权市场的约束促使企业的公司法人化转型,为职业经理人的进入铺路。只有做到这些,民营企业才可走出“接班人非亲子不可”的困境,“富二代”的问题才不再是问题。

诸如江苏“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这样的培训班,不得要领。民营企业接班人真的是政府能“计划”得了的?这不仅仅涉及到公平的问题,而且从效果上,政府主导的培训项目,会优于商学院以及其他民间管理教育项目?这样的培训班占用纳税人的公共资源不说,其成效也是值得怀疑的。

上一篇:中国股市风险 下一篇:从数字看中国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