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08-05 02:01:53

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通过患者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结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分析其致病菌,进行汇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致病菌;头孢哌酮;舒巴坦;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016-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属于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该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治疗疗效,总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并探讨其及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跨度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45±3.6)岁,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且比较患者其他的资料,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2 治疗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头孢他啶2 g,采用静脉滴注,每8 h滴注1次,持续治疗7 d,然后改为12 h滴注1次,持续治疗7 d,总疗程为14 d[2];观察组89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2 g,采用静脉滴注,每8 h滴注1次,持续治疗7 d,然后改为12 h滴注1次,持续治疗7 d,总疗程为14 d[3]。

1.3 致病菌采样

经由患者口腔插管或者切开气管,采用无菌吸痰器吸出痰;也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采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制作样本,送检[4]。一般情况下,细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及细菌清除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致病菌情况

单纯致病菌35例,≥2种致病菌35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铜绿假单胞菌29例、白色念珠菌17例、克雷伯杆菌13例。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经病原菌治疗,68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2±2.6)d;24例死亡,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0±7.1)d,系机械通气时间对于患者减少致病菌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依据综合文献报道[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约达到20.1%~58.1%,病死率约达到18.1%~33.3%。因此,认真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执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6]。近年内院内获得性肺炎虽仍以阴性菌为主,但阳性菌及真菌明显增多,革兰阳性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李斯特菌属、棒状杆菌属和丹毒丝菌属[7]。除少数致病菌外,大部分革兰阳性杆菌为非致病菌[8]。且免疫缺陷人群感染病原有其特殊性,更易获得病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克雷伯杆菌逐渐成为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可选用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敏感药物治疗[9]。此外,注意无菌化操作,及时消毒更换呼吸机接头、管道及蒸馏水,1 h/次紫外线消毒,2次/d;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气压伤等[10]。密切监测病原菌的移生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营养及护理,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均具有防止或减少VAP的发生[11]。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炎的疗效较好,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该研究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及诊断作出综述并进行积极防治,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马林见,付强恒,吴显川,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0-12.

[2] Grgurich P E,Hudcova J,Lei Y, et al.Diagnosi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ontroversies and working toward a gold standard[J].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2013,26(2):140-150.

[3] 何发明,刘景仑,张丹,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激光杂志,2013,34(2):79-80.

[4] 纪风兵,卓超.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10):795-800.

[5] Klompas M,Magill S,Robicsek A, et al.Objective surveillance definition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2,40(12):3154-3161.

[6] 汪江.BiPAP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7-38.

[7] 孙兰.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87-188.

[8] 高福梅,张继秀,徐艳娥.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0-31.

[9] Monika Pogorzelska,Patriciaw Stone,E. Yoko Furuya, et al.Impact of the ventilator bundle 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11,23(5):538-544.

[10] 刘建雄,刘青山,彭祝军.呼吸机环路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891-2893.

[11] 杜桂青.ICU重症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耐药性及预防措施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2):1898-1899.

(收稿日期:2014-01-03)

上一篇: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CT与MRI影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