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八做八不做

时间:2022-08-05 01:08:51

亲子沟通的八做八不做

“今天的功课为什么还没做完?你这种成绩将来怎么找工作?你怎么懒成这样……”这些话你是不是很熟悉?当你跟孩子说这些时,是不是也希望孩子回答些什么,但孩子总是冷着一张脸,仿佛一个字没有听到。也许你对孩子的大吼大叫只是选错了时间。

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咨询师黄心怡近日在台湾《健康》杂志上指出,常常在半小时的沟通里,至少有25分钟都是父母在讲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其实,青少年的鼻子很灵,他一看到你的表情就已经知道你要讲什么,但他们不想听,就用“放空”敷衍,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那么,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孩子与青少年的不讲话疗法》作者、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莎・史翠斯博士指出,沟通不该做的8件事和该做的8件事,家长们不妨试试看。

父母不该做的8件事:

1.和青少年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时或是没睡醒时。

2.直视他的眼睛。

3.禁止青少年摔门、哭泣,或说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谈。

4.问一般的问题,如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5.话题集中在琐事上。

6.当他在讲困扰时,开他的玩笑。

7.追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8.对某些事情反复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父母应该做的8件事:

1.青少年在晚上比较爱讲话,可选择晚上交流。

2.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当孩子不觉得你在盯着他时,比较容易打开心房。

3.在活动空当和他们谈。青少年喜欢在打球、坐车、吃东西时,和别人分享他的感觉。

4.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情绪性的字眼,如我很烦等。

5.问特定问题时可以用正面的态度。如“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的?”

6.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甚至政治。但话题内容应该正面,有助于了解彼此。

7.用言语赞许他们的想法,如“好主意”、“你今天做了好多事”。如果他需要建议,千万不要只给一个答案。

8.把孩子对你的倾诉永远记在心里。青少年是敏感、容易受伤害的,耍幽默常导致反效果,让他觉得你认为他的事没什么大不了。

上一篇:一个母亲最后的力量 下一篇:做个明智的父母:童年不让玩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