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揣摩 尽情写意

时间:2022-08-05 12:27:58

花鸟画作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它讲究笔墨、色彩、意境和情趣美,多以花卉、竹石、鸟兽、虫鱼、蔬果等为主要表现内容,并因贴近生活而为社会大众所喜爱。而中国画的写意描绘俗称“粗笔”,即用率性、精练的笔墨,表现出物象的形态神韵,象征其精神内涵,成为传统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主要表现形式。

写意花鸟画是初中美术课的一项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学习和掌握花鸟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学会用中国画的技法进行创作。在众多优秀花鸟画作品中,如五代黄筌、徐熙的花鸟画,徐渭的墨葡萄,朱耷的鱼,石涛的花卉,华岩的鸟……皆是精品不断,传承有序。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法技能训练,始终是困扰中学美术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应先从临摹开始,且把临摹分为实临、意临和创临三个阶段。其中,实临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在掌握基本用笔、用墨方法的基础上,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临摹上,养成一边临摹一边思考的习惯。要反复读透作品对象,有时还要把一幅作品反复临写,直到基本“像”,直到让自己和老师满意为止。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临写水平。要使学生临摹见成效、有长进,在教学中应让他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难易适中的临写范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临环节里,学生应选自己有兴趣甚至喜爱的,而且适合自己个人表现能力的画。从写意花鸟画发展看,自五代北宋一直到现代,名家多如星星,造就了徐熙、陈淳、徐渭、山人、扬州八怪等历代大家,留下无数艺术珍宝。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临摹名家的作品,因为兴趣是学习有效的保证之一。如徐渭的写意花卉,笔墨酣畅,狂放恣意,痛快淋漓。他笔下的葡萄、藤、叶、果实,多以行草笔法写就,水墨交融,浑然一体,似像非像,神采飞扬。山人画风冷逸脱俗,奇倔自傲,有的画仅有一只鸟、一块石,或一枝花、一尾鱼,但都形象生动。山人的作品堪称中国画中以少胜多、计白当黑、言简意赅的杰出代表,如《石鸟》。吴昌硕花卉笔墨雄健、烂漫、厚重,能例证中国画笔墨中“力透纸背”的含义,他在诗文、书法、金石方面的造诣也令人钦佩。齐白石笔下的花卉、蔬果、鱼虾,鲜活生动,情趣盎然,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可见《三虾图》。潘天寿的画笔墨强悍厚重,如铜似铁,别有意境,如课本中的《丝瓜》。

从中学美术教学来看,既要重视对传统花鸟画的表现语言的学习,从有典型意义和健康内涵的作品出发,又要考虑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笔墨要求较低和构图简单的作品入手,遵循从单个物象到多个物象,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在激发学生临摹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笔情墨韵,体会用传统笔墨概括地、抒情地表达主题对象的乐趣。

二、进行内涵技法的揣摩审读

在选定难易适中的临摹范本以后,就可以进入实际操作环节。但是,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作品在手,也不要急于临摹,而是要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研究作品,揣摩作者的立意和用笔,弄清楚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制作方法。通过反复琢磨,弄清楚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经营特点,分析作品里的形式要素:1.构图及其特点;2.原作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技巧;3.整幅作品的基本色调及特色;4.弄清楚画面的层次,前、中、后比例的大小、位置,相互之间连接呼应;5.弄清各处下笔的先后步骤,先画什么再后画什么,从何处起笔再向何处展开,都做到心中有数,临摹才顺畅。

现以实临当代花鸟名家李苦禅先生的作品为例,说明研读作品的重要性。由于李老先生极具传统笔墨功力,因此学生在临写他的作品之前一定要反复端详拜读。李苦禅先生笔下之鹰,浑厚苍劲、大方有力,综合了鹰、鹫、雕几种大型动物的特点,眼是方形的,嘴像利斧,背上的羽毛有几块厚重而略浅的墨块表现,背羽后由重墨构成三层飞羽,腹部、腿部与头颈部一样由淡墨构成,作者再用重墨勾画,待笔墨未干时,在鹰的头部、背部、胸部、腿部用积墨法,疏密有致、点上重墨点,以增加力度。通过细读,学生就明白画鹰的步骤。第一步,画头部、眼、嘴,用淡墨画冠羽。第二步,从背部起用淡墨画背羽毛,再用线画肩和第一层飞羽及尾。第三步,把眼、嘴、头、冠、胸、腹、腿等依次完成。第四步,待笔墨未干时,用积墨法依次塑造背上、肩上、头、腹、腿部,画重墨点,特别是第一层飞羽的白色部分画两个重墨点,表示是羽轴。如果想要上色,则嘴上上花青色,眼圈、眼睑、肩和第一层飞羽的线都可以着浅石色。

而明代徐渭由于自己经历坎坷,故他泼墨挥毫所到之处,无不饱含着人生际遇的苍凉和失意,作品几乎是当时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压抑人生的反映。正如他在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作《墨葡萄》中的题诗所说“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就是他怀才不遇和窘迫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幅画挥洒自如,内涵丰富,无论构图还是用墨,尽显其才情胸怀,达到了水墨写意花卉发展的一个顶峰,无怪乎众多后代画家如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等都受他的影响。

可以说,临写前对作品的审读和揣摩,就是一种与作者跨时空的交流和对话。这样的环节并不多余,不管是在情绪的酝酿,还是技法的充分理解吸收上,都为后面的尽情临写作了胸有成竹的铺垫。

三、遵循循序渐进的临写原则

对初中生来说,学习写意花鸟画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法则,可以从单体或小品开始,也可以从名家的局部开始,如一朵花、一根竹皆可。用蘸水调墨法,笔锋是水,笔尖是浓墨,侧峰画,起笔挫,均匀运笔、收笔,画好竹节,画好浓淡不同的枝、叶,简单的一根竹子就展现在你的眼前。进而一只麻雀、一组石头,然后扩展到临一小幅完整的花鸟画,再到较大完整的作品(如三尺宣或四尺宣)。临摹时最好选用与原作规格相同的宣纸,不要随意放大或缩小。为了使临摹时比例不走样,可以用铅笔轻轻勾勒大置、基本结构,然后规划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用笔。如此一步步地增加难度,慢慢理解和掌握绘画特点和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傅抱石作画的座右铭为“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其中蕴涵的就是这个道理。

画完后落款和印章要讲究,不能随意。在历代传世的写意花鸟画中,许多是将诗书画印集中而完美地结合在一个画面上。这样既能让观众欣赏到精彩的书法艺术,在品味书法的过程中,又能领略诗文的无穷意境,文字意象与绘画意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传统书画的独特艺术魅力。画中的印章,不仅精到、意蕴隽永,而且印泥的小块红色又为画面增彩提神,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洋溢着一种醇厚的文人气息。

综上所述,在花鸟画的教学中,临摹是美术学习的开始。由于写意花鸟画是被“写”出来的,又与书法最为相似,所以要提倡以书法入画,处处见笔,笔中有墨,墨中含笔。在临写花鸟写意画的时候,只有重视范本选择的难易适度,重视临写前的揣摩默读,才能做到作画时的意在笔先和成竹在胸,这样的大胆落笔才有所依据。同时,画面空白处要用心处理,计白当黑,既让笔墨所到之处尽情表意,又要让无画处亦成妙境,让韵味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著.美术・七年级.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 下一篇:中学开展定向越野运动体现学生主体性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