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05 12:18:14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与时俱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教学改革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教育目标开始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社会提高了对当代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专业能力,还要求其具有探索精神。初中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利用初中科学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大千世界,发现知识的美好,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会让科学课堂大有不同,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不同

无论是实验的内容,还是形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实验教学的要求变得丰富起来,教学方向也从验证性教学向探究性教学转变。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不同:(1)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科学实验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开发实验所用的材料与其他资源,引导初中生从生活入手去了解科学知识。(2)要关注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学习,接触与理解科学知识,并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这才是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3)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发生转变,科学实验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设计和实施实验。(4)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去获得全新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有效的探究学习体验。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思想死板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在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教育责任,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就足够了。教师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足,无法促进创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限制了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是否丰富,影响着初中生的实验学习参与度。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分相信教学经验,一直沿用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并将其视为教育界的“圣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上的实验要求,在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材料与设备。教师要通过亲自示范,让学生了解甚至记忆实验的流程。如果时间充足,才可以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这样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实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三)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习惯不足

学生是科学实验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没有主动实验的意识或者习惯,所以科学实验教学效率很难提升。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大部分初中生将自己的学习精力放在了数学、语文与英语这所谓的三大主科上,并不重视科学实验学习。学生认为科学实验不能给自己的中考带来一点益处,更不会加分,就不愿意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实验学习观以及实验学习习惯,极大地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对于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有直接影响。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引导者身份,将更多的学习机会交给学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并通过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而将创新教学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更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规划与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创新教学思想的落实更加自然,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师要学会将心比心,每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就要先进行自我反思,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自己达到这一目标付出了多少努力。教师要给学生合理的要求,让学生在完成科学实验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建立科学实验学习的自信。

比如,在讲解“水是常用的溶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生活中常见的溶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针对自己要制作的溶剂准备好材料,并于课前进行练习,在课堂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这一教学行为的落实,说明教师在弱化自己的课堂控制者思想,说明教师在进步。积极更新教学思想,才能让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科学实验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制订好实验教学方法,使课堂实验活动能够满足初中生的科学实验学习需求,以符合学生的理解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与学生一起去制订实验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实验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更好地讨论与合作,更好地交流与探究。重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思维,需要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

比如,在讲解“密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块不明材料的物体与一张物质密度表,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此物体的密度与真实名称。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规划实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在所学的密度知识支撑下,选择正确的实验器材,设置正确的实验步骤。教师则通过课堂巡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一些小组总是一两个人发言,教师则通过融入讨论引导其他学生发言。制订好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教师要给小组设置实验的时间,让小组以比赛的方式去做实验,从而激发初中生的科学实验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三)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对初中生的科学实验习惯进行培养,是促进学生成为科学实验学习主人的重要方法。许多初中学校的实验教室数量有限,管理人员不足,一些实验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这对于学生实验习惯的形成极为不利,重视实验环境的建设与打造,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才能让学生具有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对实验的热爱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观,促进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惯性的存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火车游戏,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感受到原理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将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开发第二课堂,才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主设计与实施实验。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思想的转变,重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实验学习过程中了解各个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视为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成为科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让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楼建国.试析初中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8).

[2]陈友炎.探索科学实验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31).

[3]宣燕平.跨越科学实验的“三重门”实施“轻负高质”的科学教学:对科学演示实验的若干思考[J].学苑教育,2011(08).

上一篇: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