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 修不好,退不了

时间:2022-08-05 12:06:41

案件启示:消费者在与4S店打交道时,总是被动的。汽车“三包”呼吁了好多年,一直难产。汽车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与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极不相称。

2009年11月7日,刘军峰在洛阳威盛日产专营店购买了一辆尼桑新轩逸2.0科技天窗版轿车,该车为无级变速挡,车价全款共计16.78万元。

但新车只开了一个月就漏油,而且屡修不好,让刘军峰很难接受,喜悦的心情也随之被烦恼和焦灼替代。

2009年12月9日,刘军峰接到4S店的电话通知,说他的车购买已满一个月,需要到店内做第一次保养。2009年12月13日,刘军峰到4S店做首保,当时车的总里程为288公里。保养过程中,发现该车发动机底部漏油,店内定损员看过后,表示车需要做仔细检查,待查明漏油原因后再通知刘军峰。

次日早上,刘军峰又接到了4S店电话,说如要查明漏油原因,须将发动机拆下。当晚,刘军峰赶到4S店,发现发动机已经被拆开。修车师傅给刘军峰的答复是:“车漏油是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连接处的‘油堵’在出厂时没有处理好,等处理后问题可以解决。”看着刚开一个月的爱车被拆,刘军峰“心情非常难过,这毕竟是一部新车啊”。

然而,漏油问题并没有如修车师傅所说一次性解决好,此后又反反复复。从2009年12月15日起,刘军峰为了这辆刚开了一个月的新车一次一次往4S店跑。

2009年12月15日,4S店打电话给刘军峰,称车已经修好,可以提车。刘军峰当天就将车提出。

2009年12月16日17时许,刘军峰无意中发现车下有油迹,当即给4S店打电话。4S店派来两名修车工查看后,表示车没问题,可能是因为修理时没有将残油清理干净而造成的。对于修车工的说法,刘军峰不能接受,因为他眼看着油是从发动机里渗出来的。

2009年12月17日,刘军峰再次将车开到4S店,再做检查。当日下午,4S店打来电话称发动机需要再次拆下,再修理。

2009年12月18日,4S店又来电话称车已修好,刘先生和家人接到消息后赶到4S店。当时,维修人员刚出去试车,半小时后车回来,被吊起,发现油再次从发动机处渗出。“看着修车师傅、客户经理、定损员个个一脸的茫然,我已经失去信心了。一辆新车,就这样在4S店里被拆来拆去,但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让我很心痛。”刘军峰说。

刘军峰要求4S店是退、是换给个说法。经过多次协商,4S店只说可以送几次免费保养,便让刘军峰把车开走,因为“车现已修好”。“前几次你们也说修好了,后来还是出问题了,这次如果再坏怎么办?” 面对刘军峰的质问,4S店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答复,只说“这次肯定没事”。

“我一辆新车,跑了不到 300公里,就在4S店被折腾了将近一个月,你说这车我还怎么能接受?”刘先生很无奈,车也一直在4S店放着。

再后来,刘军峰又妥协一步,表示:哪怕不更换车,换发动机也行。但店里说这需要和厂家联系,待联系后给刘军峰答复。刘军峰向4S店索要厂家电话,希望自己和厂家联系,但店里员工表示这是他们的内部电话,不能随便给。

截至发稿,刘军峰还在等待着4S店和厂家的联系结果。

汽车消费维权难点:汽车检测举证维权难

近年来,汽车消费维权的难点主要表现在:质量问题类型多,消费维权举证难,求偿难,责任认定鉴定难等。

原因分析:汽车质量纠纷解决缺少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汽车检测机构少、相关标准不完善,消费者难以掌握有力的维权证据;有些汽车企业指定的特约维修商不按规定向消费者提供维修清单、维修出厂合格证,导致消费者对车辆维修的过程无法举证等。

上一篇:注了水的房屋面积 下一篇:一把钥匙打开多辆车